预见性护理在四肢开放骨折行负压封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何柳琼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四肢开放骨折行负压封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80例四肢开放骨折行负压封闭引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负压引流时长、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长)、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负压引流时长和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有效促进四肢开放骨折负压封闭引流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四肢开放骨折;负压封闭引流术;预见性护理;疼痛程度;并发症

四肢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的骨头穿透皮肤或周围软组织发生破裂,导致上下肢体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的骨折类型[1~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大,与外界接触时间长,可导致严重的软组织感染,伴随炎症或周围组织损伤。创伤处血供情况差,伤口难以愈合,极易发生骨头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需尽早进行干预[3]。临床一般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并辅以常规优质护理进行干预[4]。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四肢开放骨折行负压封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80例四肢开放骨折行负压封闭引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0.71±5.33)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11例。观察组女20例,男20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2.79±5.87)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为四肢开放骨折,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伴有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无法配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优质护理

向入院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与疾病治疗方式,告知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注意事项,发放手术治疗手册,完善术前相关检查。遵医嘱用药,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理与疼痛情况,可通过深呼吸和音乐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若疼痛仍无明显减轻,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止痛。妥善固定引流瓶,24 h内及时更换引流装置,防止感染。日常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使用透气性较好的敷贴覆盖伤口,保持伤口位置清洁干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营养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康复训练。加强患者出院指导,告知其生活、饮食、锻炼相关注意事项,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掌握患者康复情况,嘱其按时复查。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

(1)成立管理小组:选取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工作年限5年以上)成立管理小组,其中医生1名、护士长1名、康复师1名、主管护师3名。医生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症状拟定治疗方案;康复师根据患者术后身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康复训练;护士长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护理技巧和规范化疼痛管理。

(2)加强康复训练:术后24 h内开始握拳、足背伸、跖屈等肌肉锻炼,3次/d,8~12 min/次;膝关节屈伸锻炼由10°~20°开始,逐渐增加活动范围,3次/d,5~8 min/次;术后1~2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下床行走,3次/d,10 min/次,根据其耐受情况适当延长步行训练时间。在疼痛管理方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4分者通过音乐、交流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或进行冥想训练、正念想象;VAS疼痛评分≥4分者需遵医嘱进行药物止痛。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负压引流时长、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长。疼痛程度采用VAS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总分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5]。(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6]。(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患肢肿胀等。(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满分95分,≥86分为非常满意,77~85分为满意,70~76分为一般,≤69分为不满意[7]。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负压引流时长、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四肢开放骨折主要发生原因为交通事故和外在暴力因素,常见骨折部位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股骨颈、膝关节等处[8~9]。严重的四肢开放骨折会造成软组织大面积损伤,延长治疗时间,若坏死组织引流不充分,会导致感染、伤口愈合缓慢,加重病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10~12]。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以负压封闭引流术为主,通过持续负压清创保障肉芽组织正常生长,期间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伤口愈合[13]。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干预后负压引流时长、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预见性护理要求小组成员及时评估患者病情,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并对创面做好全面消毒,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及不适,提高术后恢复效果[14]。骨折术后需尽早开展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预见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肢体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逐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1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有效促进四肢开放骨折负压封闭引流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林伦芳,庞娟,王国梅.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引流护理在四肢开放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20,41(4):976-977.

[2]邱双玲,陶海荣.四肢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术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2(1):83-86.

[3]皇甫珍珍.预见性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0):188-190.

[4]张桂媛,贺雪燕,段玲玉.优质引流护理在四肢开放骨折行负压封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8):148-150.

[5]李贞莉,李会川,宋艳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3,36(5):358-362.

[6]朱玉欣.自我效能理论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22):154-157.

[7]司晓利,申军丽.快速康复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3,17(5):389-391.

[8]罗福成.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引流护理在四肢开放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2,30(1):88-89.

[9]杨瑞芳,王新卫,王石林,等.载抗生素人工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J].临床骨科杂志,2023,26(6):816-821.

[10]乐细东.叙事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5):267-269.

[11]李妙凡.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压疮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2,7(40):74-77.

[12]崔金凤.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3,55(8):1020-1023.

[13]张燕燕.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引流护理在四肢开放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4):311-313.

[14]蒋楠.风险识别理论预见性护理在四肢骨折多发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养生,2023,23(8):621-623.

[15]许艳霞.全期护理对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2):166-16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