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降低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作者: 刘嘉韵 张丹芬 颜红波 张美丽

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QCC)活动降低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及排便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难度、排便速度及间隔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QCC活动干预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神经外科;择期手术;便秘;品管圈;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往往病情重,主要为脑血管病、颅脑肿瘤及颅脑创伤。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运动量减少,容易使肠蠕动能力减弱,加之脑部疾病或外伤等也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排便反射,导致便秘发生率较高,而便秘可导致腹压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病变[1~2]。因此,临床需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积极预防便秘。基于品管圈(QCC)活动的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品管圈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团队合作、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等方式,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技能、加强沟通协作,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3~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QCC活动降低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6±3.7)岁;入院前无便秘史35例,有便秘史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0.0±4.1)岁;入院无便秘史无32例,有便秘史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且需择期行开颅手术;年龄>18周岁;术后神志清醒;知情且同意参与此次品管圈活动。排除标准:合并肠道易激惹综合征、肠梗阻或肠麻痹;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既往有胃肠道手术史或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视听、智力或精神障碍;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行急诊开颅、钻孔引流等急诊手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粗纤维水果蔬菜的摄入,每日保证饮水量1 500~2 000 mL。遵医嘱给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排便困难时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

1.2.2 观察组给予QCC活动干预

(1)成立QCC小组:由指导员2名(负责圈项目指导、把握主题方向、研究纲要)、圈长1名(负责活动组织、工作督导、数据分析)、圈秘书1名(负责资料汇总、措施拟定与实施)、圈员6名(负责措施拟定与监督、照片和视频采集、病例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及措施实施、文献数据收集及数据统计、查检表制定)。拟定圈名:神爱圈,代表圈员关爱患者,共同为预防便秘、让患者大便通畅而努力。拟定圈徽:接近五角星。设立圈理念:医生和护士携手共进,共同守护患者的健康。

(2)主题选定:通过头脑风暴法从重要性、圈能力、上级政策和迫切性4个方面投票打分,最终选定“降低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为QCC主题;规范术后便秘防治、提升便秘护理能力、深化人文关怀理念。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

(3)现状调查:分析神经外科未实施QCC择期手术患者便秘发生率,即术后便秘患者例数/同期择期手术患者总例数×100%=19/40×100%=47.50%。

(4)设定目标:未实施QCC时便秘发生率为47.50%,实施QCC后设定目标值为30%。

(5)分析原因:以鱼骨图分析神经外科择期术后便秘患者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护理人员方面,缺乏便秘相关知识、便秘宣教不到位等;患者方面,包括活动减少、心理因素、排便认知不足、进食少、食物结构不均衡等;环境方面,病房患者多、统一饭堂订饭、病房使用座厕、使用水壶装水、水温过热、不适应床上大小便等;制度方面,缺乏便秘风险评估指引、缺乏便秘评估工具、发生便秘后再干预等;药物方面,甘露醇、利尿剂等会减少体内水分,导致大便干燥[7]。

(6)制定措施:完善便秘风险评估表,详细列明患者年龄、疾病、排便次数与习惯、药物使用情况、心理状况、饮食情况、既往和现在通便药使用情况等。制定便秘防治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每日交接班时着重关注高风险便秘患者,加强指导与质控。共同制定便秘防治操操作流程、制作肠道健康知识宣传栏、拍摄便秘防治操短视频。组织全病区护士培训便秘相关知识,包括便秘风险评估工具的使用和工作指引。定时按摩患者腹部,刺激肠蠕动,待病情稳定后配合床上便秘防治操、主被动运动、早期离床活动。告知患者便秘的危害,针对羞于病床排便者做好心理疏导。嘱咐患者定时排便,不可忍耐便意,尽量在晨起或早餐后1 h排便,每日配合5~10 min排便训练,形成正常排便反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补充水分。通过窗帘、屏风等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方法。记录每日排便情况,针对非禁食且3 d未排便者,遵医嘱使用开塞露,若效果欠佳,适当使用润肠剂。

(7)确认效果:以柱状图、柏拉图等直观显示可定量、直接的有形成果,如便秘发生率,以雷达图评价法表示衍生、间接的无形成果,如团队合作精神。

(8)标准化:细化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便秘相关问题流程、标准、制度等,形成标准化作业书。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2)比较两组排便症状评分:参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8]。排便难度:3分(排出困难,需要开塞露等外力辅助)、2分(排出费力,不过无需外力辅助)、1分(轻度困难,存在排便不干净情况)和0分(无困难)。排便速度:3分(>25 min)、2分(15 min<排便速度≤25 min)、1分(10 min<排便速度≤15 min)和0分(≤10 min)。间隔时间:3分(>72 h)、2分(48 h<间隔时间≤72 h)、1分(24 h<间隔时间≤48 h)和0分(≤24 h)。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排便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排便难度、排便速度及间隔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容易因自主活动受限、全身代谢降低、长时间禁食、心理和精神因素、神经功能受损等导致胃肠道功能减退,使肠内容物滞留蓄积,毒素从肠道重吸收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脏器、脑部,诱发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升高颅内压[9~10]。针对这类患者,临床需积极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改善新陈代谢,促进毒素排出,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降低颅内压增加风险,保护脑和其他脏器功能[11~12]。基于QCC的护理活动通过集思广益,组建专业小组,为患者提供专业、科学的预防便秘方法,增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及自我护理意识,进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13]。QCC活动可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圈员的沟通协调能力,这也是优质护理的具体实施内容之一[14]。另外,通过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也变得更为融洽,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难度、排便速度及间隔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QCC活动将便秘发生率作为主题,完善便秘风险评估表、制定便秘防治操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制作肠道健康知识宣传栏、拍摄便秘防治操短视频等,引导圈员共同参与,落实具体有效的对策,降低便秘发生风险;通过腹部按摩、便秘防治操、饮食及心理疏导等措施,帮助患者重建排便习惯,形成规律排便反射;通过加强环境、药物干预进一步减少影响排便的因素,逐渐改善排便症状。

综上所述,QCC活动干预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肖萍,彭莉,邓丽君,等.品管圈活动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1):173-175.

[2]朱兰兰,胡轲妤,陆笑笑,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腰椎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1):151-152.

[3]王玲玲,蒋丹丹.低频超声导药仪联合乳果糖口服液在神经外科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3,36(14):78-81.

[4]桂淑珍,万承贤,江婷.刮痧和腹部穴位按摩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便秘的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8):115-116.

[5]吴惠娟,任海林,王瑶,等.耳穴压豆联合综合干预对颅脑术后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1):72-74.

[6]王壮英,王元凤,梁苗苗,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便秘风险评分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5):582-587.

[7]郭洪亮,沈延艳,程莉莉.品管圈利用前瞻性监测预警法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3,40(1):74-76.

[8]李军祥,陈誩,柯晓.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18-26.

[9]桂淑珍,万承贤,江婷.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神经外科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3):134-135,138.

[10]吴竹,王欢,陈然然,等.中西医护理早期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便秘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3):149-151.

[11]廖招娣,林征,於梅,等.咀嚼运动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便秘的预防[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0):2377-2387.

[12]丛楠,张毅,郭闯.认知行为干预在脑卒中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4):189-192.

[13]张明,薛姗,张明霞,等.品管圈活动防治脑出血伴瘫痪患者便秘的效果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4):334-336.

[14]唐洁.护理品管圈在降低阿片类药相关性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21(19):196.

[15]薛小庆.品管圈管理在降低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4):27-2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