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慢性支气管炎

作者: 谢天峰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患者每年有连续3个月的时间处于发病期,且会持续两年及以上。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吸烟。吸烟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可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易于侵入,从而引发炎症。

(2)大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以及工业粉尘、烟雾,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

(3)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反复感染可使病情逐渐加重。

(4)过敏。某些过敏体质的人,对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过敏原敏感,接触后可引起呼吸道变态反应,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

(5)其他因素。气候变化、寒冷刺激、营养状况、遗传等因素,也可能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有关。

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1)咳嗽。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咳嗽,且逐渐加重。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咳嗽往往比较明显。这是因为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患者的呼吸道内积累了一些分泌物,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白天咳嗽相对较轻,但也可能会因为活动、说话等因素而加重,到了夜间睡前,可能会出现阵咳。这种咳嗽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2)咳痰。咳痰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之一,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泡沫状。患者在清晨的时候排痰比较多,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呼吸道的分泌物会在气道内积聚,起床后由于体位的改变,痰液受到刺激排出。如果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在急性发作期,痰液可能会变成黄色脓性,且痰量也会增多,甚至导致呼吸道堵塞,引起呼吸困难等问题。

(3)喘息或气急。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会出现喘息或气急的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或呼吸道感染时会更加明显。喘息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听到自己呼吸时有哮鸣音,就像吹口哨的声音一样,这是因为呼吸道狭窄或者痉挛,导致气流通过不畅引起的。气急则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感觉空气不够用,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比如爬楼梯、快走等,会变得很吃力。

(4)其他症状。除了上述主要症状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即对食物没有兴趣,摄入量减少。时间一长,由于营养供给不足,患者可能会逐渐消瘦,还会感觉身体没有力气,易疲劳。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吸烟史、职业接触史、家族病史、过敏史等,了解咳嗽、咳痰的时间、性质、程度等。如果患者有长期吸烟史,且咳嗽、咳痰症状持续多年,每年发病时间较长,就要高度怀疑慢性支气管炎的可能。

临床表现

在体格检查时,医生会用听诊器在患者的胸部听诊。若听到哮鸣音、湿啰音等异常呼吸音,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实验室检查

(1)痰液检查。通过痰液培养,能够确定患者是否被细菌感染,以及是哪种细菌感染,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血常规检查。在疾病急性发作期,血常规会显示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帮助判断感染情况。

(3)血气分析。气血分析通常在病情严重时进行,可以了解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对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和胸部CT检查是慢性支气管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胸部X线检查可以显示肺纹理增多、紊乱,有时可见斑片状阴影。虽然这些表现不是慢性支气管炎特有的,但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肺部疾病。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对于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首先要控制感染。医生会根据痰液培养等检查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比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同时会使用镇咳祛痰药物,像复方甘草合剂、盐酸氨溴索等,帮助患者缓解咳嗽、咳痰症状。如果患者有喘息症状,还会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缓解支气管痉挛,让患者呼吸更顺畅。

缓解期的治疗

缓解期的治疗重点在于预防病情复发和加重。

首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必须戒烟,可以减轻呼吸道炎症,对病情的控制非常重要。

其次,患者要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再者,感冒很容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因此在寒冷的天气应注意保暖。在流感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感冒的发生。

此外,对于病情严重,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可进行家庭氧疗,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

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

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会对支气管壁结构造成破坏。而支气管壁的弹性逐渐减退,会导致气流在进出肺部时受到限制,长时间易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此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口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一样;胸闷、气短也是常见的表现,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气喘吁吁。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不畅。

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发展,患者的肺部血管受到炎症影响会变得狭窄和僵硬,血液流动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发右心室肥大、扩张,最终形成肺源性心脏病。此时,患者会出现心悸的症状,即感觉心脏跳动得很快或者不规律;皮肤会变得肿胀,用手指按压会有凹陷,很久才能恢复;由于身体缺氧,患者的口唇、指甲等部位会呈现青紫色,也就是发绀。

呼吸衰竭

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可导致呼吸衰竭,此时患者的呼吸会变得非常困难,就好像被人捂住了口鼻,哪怕大口喘气,仍然感觉空气不够用。发绀的症状也更加明显,整个身体都可能呈现出青紫色。因为大脑缺氧,患者还可能出现昏迷等严重情况。

慢性支气管炎的日常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等。此外,要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这样有利于痰液排出。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膳进行调理,以增强抵抗力。

生活护理

首先,要保持患者所在的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直接吹冷风,以免引起感冒。同时,室内禁止吸烟,因为烟雾会刺激呼吸道,加重患者的病情。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患者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另外,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防止引发过敏反应,加重病情。

心理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参加一些轻松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等,缓解紧张情绪。

病情观察

一方面要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比如咳嗽的频率、程度是否加重,痰液的颜色、量、性质有无改变。如果痰液由白色变为黄色脓性,可能是病情加重,出现了感染。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其中,发绀是指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可能是身体缺氧的表现。此外,患者应定期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的区别

很多人容易把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混淆。其实,三者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慢性支气管炎是以气道慢性炎症作为主要的特征,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的咳嗽、咳痰,且在晨间会加重。长期吸烟或暴露在有害气体之中,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理机制是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所诱发的肺组织破坏。虽然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可以单独存在,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会同时存在这两种疾病,

肺气肿是指肺泡壁破坏和气腔的扩大,由于弹性纤维的破坏以及机体交换面积的不断减少,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是氧合不足的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疗,会导致病情逐渐加重,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充分认识这种疾病的病因和症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护理,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