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麻醉:让你轻松面对手术
作者: 赵军莉在现代医学领域中,麻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大型手术,还是一些小型的医疗操作,麻醉都为患者提供了舒适和安全的保障。然而,麻醉对很多人来说仍很神秘。本文将深入介绍麻醉的相关知识。
麻醉的定义与分类
麻醉的定义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麻醉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疼痛、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以及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麻醉的分类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通过使用药物,让患者完全失去意识、痛觉消失、肌肉松弛,以便医生进行手术或其他复杂的医疗操作。全身麻醉药物通常包括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等。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在人体的特定部位,使该部位的神经传导暂时被阻断,从而达到局部无痛的目的。局部麻醉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等,适用于一些小型手术、牙科治疗、伤口缝合等。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身体的特定部位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主要用于下腹部、下肢和会阴部的手术。
麻醉的作用机制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
全身麻醉药物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吸入麻醉药主要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皮层的功能,使患者意识丧失。静脉麻醉药则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产生镇静、催眠、遗忘和肌肉松弛等作用。
局部麻醉的作用机制
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阻止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使局部组织失去感觉。不同的局部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略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通过影响神经传导来实现麻醉效果。
椎管内麻醉的作用机制
椎管内麻醉药物通过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身体的特定部位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蛛网膜下腔阻滞是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硬膜外阻滞是将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通过扩散作用到达脊神经根。
麻醉前的准备
患者准备
完善术前准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光等,便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麻醉风险,如有无炎症、心力衰竭、脑出血、喉头水肿等,降低手术风险。为了避免在麻醉过程中发生呕吐和误吸,患者需要在麻醉前禁食禁水。一般来说,成人需要在麻醉前6~8 h禁食固体食物,2~4 h禁食清水;儿童禁食时间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而定。患者需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包括过敏史、手术史、药物使用史、家族病史等,穿宽松棉质衣物,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医生准备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麻醉风险。对于一些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医生需要制定更加谨慎的麻醉方案。告知患者术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术前禁食禁水的目的和时间。根据手术类型、患者身体状况和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准备好各种麻醉设备和药品,确保在麻醉过程中能够及时应对各种情况。麻醉设备包括麻醉机、监护仪、气管插管设备等,药品包括麻醉药物、急救药物、镇痛药物等。
麻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全身麻醉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会使患者的肌肉松弛,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因此,麻醉过程中一般通过气管插管或其他方法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3)控制麻醉深度: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反应控制麻醉深度。麻醉过浅会导致患者疼痛和不适,麻醉过深则会增加麻醉风险。
局部麻醉
(1)注意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因素调整剂量。药物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中毒反应,药物剂量过小则可能会导致麻醉效果不佳。
(2)观察患者反应:在局部麻醉过程中,有时局麻药会误入血管,短时间内引起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过高,导致局麻药中毒,轻者表现为头晕、耳鸣、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呼吸抑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椎管内麻醉
(1)防止低血压:椎管内麻醉会导致交感神经阻滞,引起血压下降。麻醉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必要时给予升压药。
(2)观察神经功能:椎管内麻醉可能会对脊神经造成损伤,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因此,麻醉后需观察患者神经功能。
麻醉后的护理
全身麻醉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
(3)疼痛管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同时,也可以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放松等方法缓解疼痛。
(4)饮食护理:全身麻醉后患者需要禁食一段时间,直到胃肠道功能恢复。一般来说,成人需要在麻醉后6~8 h开始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儿童进食时间则根据年龄和体重有所不同。
局部麻醉后护理
(1)观察局部反应:观察手术部位的局部反应,如疼痛、肿胀、出血等。如果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
(2)避免感染: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如果手术部位需要包扎,应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换药。
(3)活动指导:根据自己的恢复情况适当活动,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如果手术部位在下肢,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
椎管内麻醉后护理
(1)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椎管内麻醉后患者需要观察神经系统功能,如感觉、运动等。如果发现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患者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2)预防头痛:椎管内麻醉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的症状,这是由于脑脊液漏引起的,患者需要采取平卧休息、多喝水等方法预防头痛。
(3)活动指导: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活动,在麻醉后6~8 h开始在床上活动,24 h后可以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