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的“冷”知识:低体温

作者: 孙蓓

众所周知,人体有着一套完善的温度调节系统,使得体温保持在36~37 ℃。这个温度下,人体各个器官能够正常运转。然而在手术室里,很多因素会让患者的体温像坐滑梯一样下降。如果体温低于36℃,就属于低体温现象,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为什么手术患者会遭遇低体温

手术室的低温环境

手术室的温度通常被设置得比较低,主要原因是低温环境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对于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来说,就像被放在了一个大冰窖里;而且,手术室里的空气是不断流动的,不停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

身体大面积暴露

手术的时候,为了方便医生进行操作,患者身体的很大一部分需要暴露出来。比如做胸部手术,整个胸部都要袒露在外;做腿部手术,腿部就要暴露在空气中。人体皮肤就像一层保暖的保鲜膜,平时把身体的热量紧紧留住。可是当皮肤大面积暴露的时候,热量就像开了闸的水一样,迅速散发出去。

输入液体的“冷冲击”

在手术过程中,有时候可能需要为患者输入大量的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血液制品。这些液体在储存的时候通常是常温或者冷藏保存的,当被输入到患者体内时,就像往热水里加冰块,会让患者的体温迅速下降。而且输入的量越多,对体温的影响就越大。

麻醉药的影响

麻醉能让患者感觉不到疼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但同时,麻醉药也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其中就包括对体温调节的干扰。人体有一个自动调节温度的机制,当感觉到冷时,身体会不自觉地打哆嗦,这其实是肌肉在快速收缩和舒张,并产生热量,就像身体内部的小火炉开始工作了。而麻醉药会影响这个功能,让身体不能很好地感知寒冷,也不能有效地通过打哆嗦来产生热量。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出血风险增加

人体血液里有很多凝血因子,当身体受伤出血的时候,会齐心协力地把血液凝固起来,起到止血作用。但是在低体温的情况下,这些凝血因子就像被冻住了一样,变得不那么活跃。这样一来,血液就不容易凝固,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可能就会增加。而且,手术后也更容易出现伤口血肿等问题,就像伤口下面积了一滩血水,不利于愈合。

感染风险增大

人体就像一个坚固的堡垒,里面有很多白细胞,负责抵御外来病菌的入侵。在正常体温下,白细胞能够迅速发现并消灭入侵的病菌。但是当体温降低时,白细胞会变得“懒洋洋”,战斗力大打折扣。同时,低体温还会影响皮肤和组织的血液循环,这样一来,病菌就更容易侵入人体,增加感染的风险。一旦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伤口化脓等问题,恢复的时间也会大大延长。

术后恢复变得缓慢

手术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要想术后尽快自我修复,需要加快新陈代谢速度,让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获取充足的能量。但是,低体温会让身体的新陈代谢慢下来,伤口愈合的速度就会减慢,患者从麻醉中苏醒的时间也会延长,并且会感觉身体更加虚弱。

心血管系统压力增大

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水泵,每天不停地把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体温降低的时候,为了保持血液循环正常,心脏就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对于心血管系统比较脆弱的患者来说,就像在一辆已经有些破旧的汽车上加大油门,很容易出现问题,如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剧烈波动等。

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手术前的保暖准备

在手术前,患者就要开始为保暖做准备。比如在去手术室的路上,要穿得暖和一些,可穿上厚毛衣、厚外套,最好再带上一条毛毯,以便在进入手术室前尽量不让身体的热量流失。如果医生允许的话,还可以喝一些温热的饮料,如温开水。但注意不要喝太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饮用,以免影响手术进程。

手术室环境调节

虽然手术室需要保持较低的温度来控制细菌生长,但可以在保证手术无菌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手术室的温度。比如,可以将温度控制在24~26 ℃,这样既能减少患者热量的散失,又不会对手术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保暖设备,如利用暖风机向手术区域吹送暖风,提高患者周围空气的温度,减少热量散发。特别是对于一些身体暴露面积大、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暖风机的使用效果非常明显。

液体和血液加温

手术中使用的冲洗液和输注的血液都应该进行加温处理。有专门的液体加温器,可以将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冲洗液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一般为37 ℃)。这样在冲洗手术部位时,就不会因为低温的液体而带走患者身体的热量。对于输血,也有血液加温装置,确保输入患者体内的血液温度适宜。例如,在进行心脏手术时,需要大量的冲洗液和血液输注,如果不进行加温处理,患者很容易出现低体温。

家属的关怀

在手术前,家属可以多和医护人员沟通,了解关于手术中低体温的情况以及医院会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如果医生允许的话,家属可以给患者准备一些保暖的物件,如保暖袜子、暖手宝等。家属的关心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身体上的温暖。

手术低体温的术后预防

持续体温监测

手术后,患者仍然需要持续监测体温。因为即使手术结束,患者的体温可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或者可能会因为手术的后续影响而再次出现体温波动。一般会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就测量一次体温,直到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如果发现体温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保暖与复温措施

继续为患者提供保暖措施,如保持病房的温度适宜,一般在22~24 ℃。给患者盖上足够的被子,如果患者仍然感觉寒冷,可以使用热水袋等保暖设备,但要注意防止烫伤。对于低体温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复温措施,如使用加温毯进行全身复温,或者通过静脉输注温热的液体提高体温。但在复温过程中,注意速度不能过快,因为过快的复温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等。

营养支持与水分补充

术后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和水分补充,有助于身体恢复体温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可以给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为身体提供能量,促进新陈代谢。同时,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一般每天的饮水量在1 500~2 000 mL,可以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热量的散发和体温的恢复。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体温现象会对手术患者造成非常严重影响,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希望通过对手术室里“冷”知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关注手术患者的体温问题,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