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如何做好康复锻炼
作者: 王永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可能由外伤、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骨折患者在做完手术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
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术后,科学的康复锻炼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通过适度的运动,可以刺激骨痂的形成,加速骨折线的模糊和消失,使骨折部位尽快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预防并发症
骨折术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或制动,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科学的康复锻炼则能够有效预防上述并发症,比如通过肌肉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保持肌肉的张力和弹性,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的活动能促进关节液的分泌,防止关节僵硬和粘连。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锻炼,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受伤部位的活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同时,还能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促进心理康复
通过康复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就,患者可以逐渐摆脱骨折带来的心理阴影,重拾生活的乐趣和信心。康复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也有助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降低复发风险
科学的康复锻炼能够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降低骨折复发的风险;患者可以学会正确的运动方式和姿势,避免不当的运动导致再次受伤;提高患者对身体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保护受伤部位,减少意外的发生。
骨折术后康复的基本原则
遵循医嘱,个性化康复
不同患者的骨折类型、手术方案、个人身体状况均存在差异,所以康复计划必须量身定制。在医生和康复师的精心指导下,患者应坚定不移地遵照执行。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康复锻炼不能一蹴而就,应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微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至适宜的强度,让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得到稳步提升。
全面锻炼,注重平衡
锻炼时应全面覆盖受伤区域及其相邻关节,平衡能力的训练也不可忽视。通过全面的锻炼,不仅能加速康复进程,还能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为重返正常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持之以恒,耐心坚持
面对康复过程中的种种挑战,患者需保持信心和耐心,持之以恒地做好康复锻炼。
骨折术后康复的不同阶段
初期康复(术后1~2周)
初期康复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1)肌肉等长收缩练习:进行不产生关节活动的肌肉收缩练习,如绷紧股四头肌10 s再放松,重复多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
(2)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在医护人员或家人的帮助下,进行受伤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如屈伸、旋转等。但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
(2)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缓解肿胀和疼痛。
中期康复(术后2~4周)
中期康复主要是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1)更大幅度的关节活动:在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步增加关节活动的幅度和频率。如髋、膝、踝等关节的主动屈伸运动,动作应轻柔、幅度小、重复次数少。
(2)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或小重量哑铃进行离心收缩练习,增强受损区域周围肌群的力量。注意控制负荷,避免过度负重。
(3)平衡与协调性训练:利用平衡垫、平衡板等器械进行单腿站立或其他稳定挑战训练,提高患处的平衡能力。
后期康复(术后4周以上)
后期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负重行走:在康复师的辅助下进行行走练习,逐步过渡到独立行走。注意控制行走速度和距离,避免过度劳累。
(2)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强度,如爬楼梯、慢跑等有氧运动。同时继续进行抗阻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3)功能恢复练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拾取落地物件、上下楼梯、用厕所、洗浴等。
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医嘱:康复锻炼必须在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早或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或内固定松动等严重后果。
(2)适度锻炼: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如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锻炼计划。
(3)保持心态平和:康复过程可能漫长且充满挑战,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身体会逐渐恢复。同时,注意情绪管理,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4)合理安排饮食:良好的营养摄入对骨折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酸奶等,并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5)定期检查与评估:定期复查X线片和其他相关检查,评估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
常见骨折术后的康复锻炼示例
下肢骨折
(1)术后初期: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和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如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等。
(2)术后中期:在医护人员或家人的帮助下,逐步增加关节活动的幅度和频率,如髋、膝、踝等关节的主动屈伸运动,同时进行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3)术后后期:进行负重行走练习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扶拐行走、上下楼梯、用厕所等。随着骨折部位的稳定,逐渐增加行走速度和距离,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上肢骨折
(1)术后初期: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和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如手握拳松开、提起胳膊放下等动作,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肌肉萎缩。
(2)术后中期: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更大幅度的关节活动和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上肢肌肉的拉伸和收缩练习,增强肌肉力量。同时进行平衡与协调性训练,提高患处的平衡能力。
(3)术后后期: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穿衣、吃饭、洗脸等。随着骨折部位的稳定,逐渐增加上肢的活动范围和负荷量,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