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多厚算正常

作者: 郭艳

子宫内膜的厚度被认为是衡量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关键指标,它会随着月经周期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对女性的生育能力和月经周期产生显著影响。那么,子宫内膜的实际厚度需要达到多少是正常?本文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范围,以及与女性生理周期的相互关系,帮助女性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关键的生理指标。

什么是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是一层位于子宫内壁上的薄膜,主要划分为功能部分和基础部分。如果基底层遭受损害,内膜的修复工作会受到影响;功能层会受到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影响,表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超声下正常子宫内膜厚度是多少

增生期

女性在月经周期当中的5~14 d属于卵泡的发育成熟期。卵泡期雌激素受到刺激后,内膜腺以及基质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增生期又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

(1)早期增生阶段:月经周期的第5~7天,内膜增生和修复开始。此时,内膜非常薄,只有1~2 mm。腺上皮细胞多呈柱状或砥柱状;间质的密度较高,可见星形细胞;间质内小动脉呈直形,壁薄。彩超一般显示为4~6 mm。

(2)中期增生阶段:月经周期的第8~10天。这一阶段以明显的间质水肿为特征;腺体数量增多,生长迅速,呈弧形;腺上的皮细胞增生非常活跃,且呈柱状,可见分裂现象。子宫内膜开始发育,增厚至8~10 mm。彩超显示为8~10 mm。

(3)晚期增生阶段:月经周期的第11~14天。这个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一般为3~5 mm,表面呈凹凸不平状态,波浪状。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上皮仍在发育,核分裂现象增加,腺体变长,呈弯形;间质的细胞呈星形或网状等排列方式;小动脉呈微弯状,管腔增粗。彩超显示9~10 mm。

分泌阶段

黄体形成以后,子宫内膜会受到孕激素的影响,出现分泌反应。分泌阶段也分为3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

(1)早期分泌阶段:月经周期的第15~19天。这一时期的内膜腺较长,弯曲度也比较高;在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下方,有大量的糖原小体形成,称为核下空泡。

(2)中期分泌阶段:月经周期的第20~23天。此时期的内膜增厚,锯齿状态;分泌型的上皮细胞顶部细胞膜发生破裂,将糖原释放到腺腔中,称为顶浆分泌。这一时期的间质显示为水肿、螺旋形的小动脉增生卷曲。

(3)晚期分泌阶段:月经周期的第24~28天。这是月经来潮前期的一段时间,子宫内膜变厚,看起来像海绵一样。内膜腺开口对着宫腔,分泌大量的糖原类分泌物,间质变得更加疏松,出现水肿。在这一时期,小螺旋动脉迅速生长到内膜的厚度之外,而且更加弯曲,血管腔也随之变大。在分泌后期,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是5~6 mm。在分泌后期,子宫内膜彩超显示10~12 mm。

经期阶段

月经周期的第1~4天。此时,雌激素和孕酮水平降低,激活了内膜上的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可使子宫肌层受到刺激进而收缩,内膜功能层螺旋形小动脉会出现持续痉挛,内膜的血流量也随之降低。病变局部的缺血性坏死面积会慢慢增大;组织出现变性坏死,血管壁的通透性变高,血管发生破裂,内膜的底部有血肿形成,导致组织出现坏死和脱落。内膜退化、坏死,与血液混合排出就是月经血。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在8~10 mm。这一阶段的彩超测定子宫内膜的影响因素增多,增加了误差。

一般认为,子宫内膜厚度在8~10 mm为宜。排卵期子宫内膜最厚,若患者的月经周期为28 d,可在月经的第8、10、12、14天的时间行彩超检查子宫内膜的厚度。如果到第14天进入排卵期,此时的子宫内膜厚度<7 mm,说明子宫内膜比较薄;如果子宫内膜厚度超过了11 mm,且回声有增强,说明子宫内膜比较厚,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受孕。

子宫内膜增厚或变薄的原因与影响

子宫内膜增厚

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包括:怀孕;存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出现病理性的变化;多囊性卵巢综合征;体重过重;长时间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如他莫昔芬等药品)。

大部分女性子宫内膜增厚属于良性,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等。通过超声可检查子宫内膜的增厚或占位情况。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子宫内膜癌。在B超检查下,子宫内膜癌的典型表现通常包括子宫内膜显著增厚、明显的不均质性,以及丰富的血流供应等。内膜癌的高风险因素包括身体过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以及绝经延迟和长期使用单一雌激素等。如果在B超检查下发现患者的子宫内膜有增厚情况,并且有上述高风险因素,就需要特别注意。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症状是下部出现异常出血情况。如月经不规律;经血有时过多,有时过少,或者在清洁后再次出血,甚至绝经后再次出血。面对这些情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子宫内膜增厚会导致经血增多、月经周期变得更长。长时间的月经过量可能会引发贫血,或子宫内膜出现某些病理变化。

子宫内膜变薄

子宫内膜变薄的原因包括:内分泌不平衡,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缺乏以及生长激素的不足;随着年龄增长,内膜逐渐变得更薄;多次进行过宫腔手术,如人工流产、葡萄胎,以及其他清宫和刮宫手术;子宫内膜存在炎症等不良情况;先天的子宫形态异常。

子宫内膜变薄会影响受孕、流产风险较高、经血量少,甚至不出现月经。

子宫内膜的检查方法

在自然和促排卵这两个周期内,子宫内膜的超声表现与其发育周期密切相关。所以,女性可通过B超检查子宫内膜是否异常,是否影响生育能力。

检查时间

排卵期间的子宫内膜最厚。若月经周期为28 d,则在月经到来之前的第8、10、12、14天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检查内容

主要检查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即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纳能力。在“种植窗”期间内,也就是指排卵后6~10 d,持续48~72 h,胞饮突形成是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最佳形态学指标。通过无创、低成本的高分辨超声(B超)技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估。

评判标准

典型的“三线征”;内膜厚度≥7 mm,子宫动脉PI<3.0,提示IVF辅助妊娠成功率高。

注意事项

子宫内膜太薄,也有可能是因为宫腔手术对内膜造成的伤害所致。子宫内膜比较厚,需要进行子宫内膜组织方面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相关疾病

内膜发生异位

子宫内膜游走于不该游走的部位,如在盆腔或卵巢中“落脚”,患者会出现骨盆疼痛、不孕等。

腺肌症

腺肌症可视为子宫内膜组织对子宫肌层发起的一场“侵略战争”,这导致子宫变得格外大,并伴随着慢性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腺肌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于子宫内存在结构损伤,导致内膜中的组织突破了肌层的屏障,逐渐扩大,最终导致病变。

阿氏曼综合征

阿氏曼综合征一般是由于患者产后或进行不适当的流产刮宫手术所引起。这些粘连的存在相当于给子宫内膜贴了一道“封条”,严重影响子宫内膜的再生能力,引发患者出现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甚至复发性流产。

子宫内膜癌变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Ⅰ型子宫内膜癌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前者与雌激素长期暴露有一定关系,身体过于肥胖、糖尿病等病症也是帮凶;Ⅱ型子宫内膜癌侵袭力更强,治疗难度更大。目前,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和保养子宫内膜的有效方法

治疗方法

(1)雌激素治疗:增厚子宫内膜最常见的方法是用雌激素控制激素水平(如补佳乐)。但是,雌激素过多摄入会增加心脏病、血栓等概率,所以用药一定要遵从医嘱。

(2)血管扩张治疗:子宫内膜需要足够的血液供应才能生长,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可促进子宫内的血流。但是,某些情况下不能使用血管扩张剂,且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心跳加速、头疼、胸部疼痛、恶心等。

保养方法

(1)坚持运动:运动可有效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子宫内膜的健康。建议每天至少保持0.5 h运动。

(2)充分休息:充分休息可保持体内激素水平的稳定,建议每天保持7~9 h的睡眠。为有效改善睡眠习惯,可以尝试固定时间上床睡觉(最好在22:00左右),定好闹钟按时起床。

(3)释放压力:压力过大容易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不妨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放松,试着做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如练瑜伽、画画、下棋、看书等。若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巨大的压力,应懂得正确排解。

(4)健康饮食:遵循高脂、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的蔬果、全谷类食物,少吃富含反式脂肪酸和深加工的食物。

(5)针灸治疗:针灸相应穴位能改善子宫的血流量,调节激素水平,从而达到调理月经的效果。

(6)及时就诊:月经不规律或妊娠有困难者,应及时就医。导致不孕的原因很多,需要做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变薄。若子宫内膜存在问题,查明原因,遵从医嘱积极治疗。

结束语

子宫内膜好比是女性妊娠的“土壤”,所以平时应进行保养。当子宫内膜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