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点滴 防治胆囊结石
作者: 何丽英当胆汁分泌、代谢出现异常时,胆囊中的胆汁会析出像石头一样的晶体,形成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多在饱餐后、进食油腻食物或卧床休息体位改变时发作,表现为突发右上腹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胛或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腹胀、发热、黄疸等。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胆囊结石。虽然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但是也可能引发胆囊炎、胆囊穿孔等严重后果。
胆囊结石的病因
(1)胆汁成分失衡: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的成分比例密切相关。特别是胆固醇含量过高而胆盐含量不足时,容易导致胆固醇结晶析出,进而形成胆囊结石。(2)饮食习惯:长期高脂、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模式,以及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促进结石形成。尤其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可能导致胆汁在胆囊中长时间滞留,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胆囊结石病史,患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可能与遗传基因对胆汁成分、胆囊功能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有关。(4)药物影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类药物等,可能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5)胆囊功能异常:胆囊的正常排空和收缩功能对于防止结石形成至关重要。当胆囊功能异常,如胆囊收缩力减弱或排空障碍时,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为结石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胆囊结石的治疗
一般治疗
对于体积较小、没有明显症状的胆囊结石,暂不需特殊治疗,建议通过调整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改善肠道功能,促进胆汁的排泄。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用于比较小的结石或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常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溶解结石,从而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直径超过2~3 cm、症状明显且反复发作者,需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开放式胆囊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开放式胆囊切除术适用于胆囊炎严重、炎性粘连严重的患者。
中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胆囊结石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针灸、中药等方式调理身体,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但中医治疗效果比较慢,需患者保持耐心。
胆囊结石的预防
(1)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减少胆囊结石的风险。(2)定时进餐: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尤其是早餐,可避免胆汁的过度浓缩,减少结石形成的可能。(3)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增强胆囊和胆道的功能,促进胆汁的流动,减少胆汁瘀积。(4)高纤维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可增加肠道蠕动,帮助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结石形成。(5)低脂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可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结石。(6)保持良好心态:情志不调也会间接影响胆囊功能,因此要保持乐观心态,避免长时间的精神压力。(7)定期体检:建议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肥胖者,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腹部超声检查等,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胆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