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 林传龙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各部分,尤其是髓核,在退变、损伤等因素作用下,突破纤维环的束缚,向后方或椎管内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从而引发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一系列症状。久坐不动,腰椎长期承受过大压力,椎间盘退变加速;频繁弯腰搬重物,瞬间的爆发力使椎间盘纤维环撕裂;年龄增长带来的机体退变,让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减弱,这些都是常见的致病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视为老年“专利”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地缠上中青年群体,患者可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腿部无力和麻木、行走困难、腰椎活动受限等症状。中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中医视角下的病因剖析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紧密相连。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腰部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部无力,易受外邪侵袭。气血不畅,经络阻滞,不通则痛,瘀血又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的病变。长期姿势不良,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痹阻经络,也是发病的关键诱因。寒湿之邪凝滞气血,湿性黏滞难祛,使得病情反复缠绵。
中医防治手段
针灸
通过毫针精准刺入腰部的肾俞、大肠俞、腰阳关以及下肢的环跳、委中、阳陵泉等穴位,依据穴位的近治、远治作用,激发经气,调节气血运行。针刺得气时,患者常感到酸、麻、胀、重,仿佛一股暖流驱散体内的瘀滞,促进突出部位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快速缓解疼痛、麻木症状。
推拿按摩
专业的中医师施展揉、滚、按、拨等手法,先是放松紧张痉挛的腰背肌群,犹如解开紧绷的绳索,为后续调整脊柱关节创造条件。随后,运用整复手法,巧妙地纠正腰椎的错位、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让突出的椎间盘有机会回纳或改变对神经的压迫状态。但推拿务必由专业人员操作,不当手法可能加重损伤。
中药内服
肝肾亏虚者,以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为基础方加减,滋养肝肾、强壮筋骨。气血瘀滞者,用身痛逐瘀汤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中的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药,合力破除瘀血阻滞。
寒湿痹阻者,独活寄生汤为良方。独活祛风湿、止痹痛,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再佐以细辛温散寒湿,驱散体内阴霾。
中药熏蒸、热敷
将乳香、没药、木瓜、防风、生草乌等多味中药碾碎装入布袋,蒸热后热敷腰部,借药力与热力双重作用,经皮肤渗透,直达病所。温热刺激促使毛孔开放,药物成分更好地吸收,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消肿化瘀之效,让僵硬的腰部重新变得灵活自如。
日常预防要点
每坐1 h至少起身活动5~10 min,伸展腰背,转转腰部,缓解腰椎压力;搬重物时,屈膝下蹲,让腿部肌肉发力,而非单纯弯腰,减少腰部瞬间承受的巨大力量;睡眠选硬床,仰卧位时腰部可适当垫薄枕维持生理曲度,侧卧位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闲暇之余,多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通过柔和缓慢的动作,强腰固肾、调和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