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有癌 月经先知
作者: 曹文娇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90%以上的患者可以获得治愈。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呢?观察月经是否正常就是不错的办法。
绝经后突然出血
40岁以上女性末次月经后12个月未出现月经,排除妊娠后临床可判定为绝经。据统计,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其中80%女性会在44~54岁绝经。如果绝经后出血,并不意味着女性重返青春期,往往是一种病理现象,且通常是妇科肿瘤的预警信号,需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无排卵性月经
特别是对于青春期、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常表现出无排卵性功血。这是因为过度雌激素的刺激,而没有孕激素的保护和对抗,子宫内膜缺少了周期性的分泌期转化,内膜长期处于雌激素刺激状态,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增生,甚至不规则增生,最终可能发展成子宫内膜癌。如果是年轻患者,出现月经期延长、经期紊乱,甚至大出血,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查明原因。
子宫内膜癌青睐哪些女性
不孕
很多不孕女性由于缺乏妊娠的保护,子宫内膜可能会不间断地受到雌激素刺激,增加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有研究表明,不孕女性发生内膜癌的风险会增加2倍。
肥胖
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因为肥胖的女性体内雄烯二酮在外周脂肪组织里可以转化为雌酮或者雌二醇,可以使子宫内膜长期受到刺激,进而引起内膜增生,最终发展成癌症。有研究表明,肥胖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2~4倍。
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
垂体瘤、卵巢的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其分泌的雌激素会对子宫内膜产生刺激,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
外源性雌激素
临床多见于单独应用雌激素治疗绝经或早衰的女性,以及使用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患者等,可造成雌激素水平长期增高,引起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最终发展成为子宫内膜癌。
遗传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是指在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个一级亲属患子宫内膜癌。
哪些女性不容易患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保护因素有多次生育、母乳喂养、减肥、体力劳动、口服短效避孕药等。此外,心理健康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更低。
子宫内膜癌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筛查遗传性子宫内膜癌风险
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确诊为Lynch综合征或携带突变基因,建议进行基因突变检查。自35岁后,每年进行内膜活检排除内膜癌风险,定期复查超声及肿瘤标志物排除卵巢癌风险。
二级预防——筛查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的癌前病变包括子宫内膜增生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可以通过诊刮、宫腔镜检查识别癌前病变。积极治疗不典型增生,治疗方式包括甲羟孕酮、曼月乐环、手术切除子宫等。
三级预防——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规范治疗
对确诊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应积极接受规范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病理分期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卵巢和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无高危因素患者按计划随访观察;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辅助放疗和/或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Ia期患者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放疗
单纯放疗是对有手术禁忌证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疗在临床应用较多,指征包括:手术探查有淋巴结转移或可疑淋巴结转移;子宫肌层浸润大于1/2或G2,G3;特殊组织学类型,如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阴道切缘癌残留等。目前,放疗多合并化疗增敏,又称为放化疗。
化疗
作为晚期、复发及术后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的辅助治疗,化疗很少单独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多用于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如浆液性、透明细胞癌等,或复发病例,或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手术后患者,如G3,ER/PR阴性者。化疗中主要应用的药物有铂类、紫杉醇以及阿霉素类药物,如多柔比星等。目前多采用联合化疗,化疗方案有AP、TP、TAP等。
激素治疗
主要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内膜癌患者,也可作为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一般主张单独应用大剂量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17-羟己酸孕酮、18-甲基炔诺酮等。一般认为应用时间不应少于1~2年。对保留生育功能者有效率可达80%,对治疗晚期或复发患者总反应率为15%~25%。孕激素类药物常见的副反应有轻度水钠潴留和消化道反应,其他可有高血压、痤疮、乳腺痛等。
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主要用于晚期肿瘤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依维莫司;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发现和摧毁肿瘤细胞,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等。
中医药治疗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有助于加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宫内的恢复,减少放化疗不良反应,改善癌症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手术和放化疗后,可给予患者中医治疗,固本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偶尔因为情绪波动、心理压力、身体疲劳,甚至环境骤变等原因,有几次月经和平时不一样,这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当月经连续出现明显异常时,需要加以重视,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