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国名老中医凌湘力教授临床经验方疏肝和胃汤
作者: 钟燕,肖政华,李青,卢露星摘要: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柴胡疏肝散载于《景岳全书》,是疏肝解郁理气、和血止痛的代表方剂。全国名老中医凌湘力教授,据经典之旨,博各家之长,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气机升降失调、不通则痛是胃脘痛发病机理,在辨证施治方面主张从肝论治。受柴胡疏肝散组方思路启发,自拟方疏肝和胃汤辨治胃脘痛,临床疗效满意。本文主要介绍疏肝和胃汤方义方解,利用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其治疗胃脘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疏肝和胃汤;配伍分析;药理作用
凌湘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优秀中医药专家,全国首批中医师承博士后研究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名专家,尤善医治脾胃病,对医治胃脘痛亦有独到见解。凌老主张中医从肝论治胃脘痛,由此立方疏肝和胃汤,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其侧,收获颇丰,以下粗浅介绍凌老临床经验方疏肝和胃汤,以飨读者。
1疏肝和胃汤组方遣药之病因病机
疏肝和胃汤由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裁而成,然柴胡疏肝散源于四逆散。四逆散出自中医名家临床辨证论治巨著《伤寒论》,系梳理肝脾,调畅气机的基础方,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治胃脘痛。《伤寒论》论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因而可知四逆散言其人有了四逆一症,并不只是寒厥、热厥,而是阳气郁于里,不能达于四肢,气郁致厥耳。四逆散既能疏通肝胆之血脉,亦可调和胃家中气,还有清热之效。《伤寒大白》明确四逆散调和肝脾之功。胃脘痛证,多责之于食滞、寒邪、气不顺。然而食滞、寒邪,皆关乎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若五脏内动,泪以七情,脏气痞结,聚于中,气血相搏,则发为疼痛。《玉机微义》指出,胃脘痛发病机理为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搏结,不通则痛。正如张景岳言:“所以病之生也,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乎气”。张景岳《景岳全书》中言:“治痛之要……皆当以理气为主”;《石室秘录》更提出:“诸痛治肝”;朱丹溪《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言“司疏泄者肝也”。故治疗胃脘痛可予四逆散疏肝理脾,调畅气机。
凌老指出,胃脘痛发病机理主要为脏腑气机升降运行功能失调,不通则痛。脾胃居中焦亦为左右人体脏腑气机升降之第一要枢,肝畅达全身气机,且肝脾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柴胡疏肝散是由四逆散原方枳壳易枳实,枳壳性缓,长于行气宽中除胀,避免枳实破气伤正;川芎性味为辛、温,活血行气且为血中气药;再加枳壳、香附等行气药与川芎相辅相成,辛散行气之药效更显著,取其“辛散开郁”之意[1~6]。《内经》言:“木郁达之”,方中重用柴胡,意在畅达肝气以疏通郁结。《血证论》记载有白芍“益荣血以养肝”,故取白芍可以养血柔肝,且柴胡与芍药相配不致升散过度而损伤肝阴。香附快气疏郁、枳壳理气宽中以散脾胃气滞,两药相伍增强了健脾行气、疏肝解郁之效。活血行气止痛之川芎,血中气药,助柴胡调达肝气。芍药与枳壳配合调和气血,升阳疏肝;枳壳配柴胡升降相因,恰合枢机之道。白芍滋阴血柔肝缓急,甘草滋阴补益脾气,缓急止痛,两者相伍为用,即为止痛所用良方之芍药甘草汤,酸甘化肝肾之阴,调和肝脾,滋阴养血,缓急止痛。凌老取柴胡疏肝散为疏肝理气的基础方, 遵守三因制宜原则,贵州地区气候湿热,当地人多喜食辛辣、好饮酒,灵活加用清热利湿之品,立方疏肝和胃汤。
2组方加减药物之思路
2.1 元胡
元胡,又被称为延胡索,其性味为微辛、苦、温,归入心肝脾经,活血、止痛、理气。凌老指出,胃病早期临床症状表现在气滞,气滞积聚日久,以气机阻滞或血瘀于脏腑脉络,故久病胃痛多气虚兼瘀滞,临证勿忘活血化瘀。《炮炙论》中有言:“胃脘气血瘀滞致疼痛欲作死,急以温酒汤调服延胡索末,痛者遂止。”《本草纲目》记载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既能行气止痛,又有理气和活血行气之功,选一药而多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报道,延胡索具有强大的镇痛效果,甚至有报道称其镇痛效果可达吗啡的40%[7]。
2.2 茵陈
茵陈,归属脾胃肝胆经,功善清利胃肠中湿热、利胆退黄。胃脘痛的基本病机是气机失调,然枢机不利致脾失健运,水湿停滞,病久易化热,故取茵陈推陈出新、清利湿热、利胆之效。治疗湿证体现了肝胃(脾)同治的思想,且肝胆互为表里,疏肝不忘利胆。现代药理显示,茵陈及其化学成分主要通过加强胆囊收缩功能、促进胆汁、胆红素和胆汁酸排泄与分泌,发挥利胆作用[8]。
2.3 金钱草
胃腑属于阳明燥土,脾脏亦属于太阴湿土。肝木失疏泄,脾土失健运,湿邪最容易蕴困于脾胃。治疗湿热之病,宜清热宜利尿,热去者湿亦得去者也,如《医学正传》中所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而柴胡疏肝散主攻疏肝理气,弱于清利湿热。金钱草甘淡利尿,微寒清热,故取其清热、祛湿、利尿的功效。何贵坤等[9]研究表明,金钱草正丁醇萃取物或通过促进胆汁排泄,从而发挥保肝利胆的作用。
2.4 黄芩
少阳枢机不畅、胆气不舒致肝疏泄不利,肝气乘脾,则表现为腹痛、运化失常则纳少。黄芩则谓其苦寒,善清少阳之邪热,以防其气郁日久而化火劫伤阴之弊。而《药性论》则谓其苦黄芩“治肠胃不利”也,《名医别录》言其“疗痰热,胃中热,消谷,利小肠”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甚至胃恶性肿瘤等胃肠道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具有广谱高效抗菌作用,能抑杀幽门螺杆菌[10]。
2.5 炒麦芽、炒谷芽
炒麦芽,性甘平,归入脾胃肝经,健脾消食,回乳消胀,疏肝解郁。炒谷芽,性甘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本草纲目》记载 “消导米面诸果食积”。炒麦芽与炒谷芽两者相须为用,能显著增强健脾开胃消胀之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炒二芽中均含多种消化酶,有促进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的作用[11]。
3疏肝和胃汤的方解
全方基本由柴胡、茵陈、香附、金钱草、白芍、黄芩、枳壳、川芎、元胡、炒麦芽、炒谷芽、甘草组成,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健脾醒胃、清热祛湿利胆等效,常用于胃脘痛的治疗。方中君以柴胡,疏肝解郁理气。臣以香附、川芎、元胡,以及清利之茵陈、金钱草、黄芩。其中,香附疏肝快气开郁,川芎活血行气,两者助柴胡条达肝气;元胡既能活血行气,又能散瘀止痛;解表之柴胡与清利之黄芩辛凉相配祛除邪热,内外调和、升降自如、枢机得利;茵陈善清利脾胃肝胆之湿热,金钱草能清肝胆之湿热、利胆退黄,两者相伍可加强清利湿热、清肝利胆之效;白芍、甘草柔筋止痛,枳壳加强理气行滞,与柴胡升降相配,可调畅气机。炒麦芽、炒谷芽健脾开胃,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4医案举隅
患者杨某,女,37岁,长期生活于贵州,反复上腹部疼痛3年多,2021年3月4日因病情加重就诊于凌老处。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胃脘部隐痛,胀满或疼痛不适,嗳气后则自觉缓解,每因饮食或情志变化导致病情复发加重,未经系统治疗。近4个月以来,患者因更换工作后诸事不顺,感胃脘部隐痛明显,伴反酸、呃逆、嗳气等症频作,情绪十分低落、易怒,口干及口苦。就诊于当地医院无痛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有轻度胆汁反流。经口服PPI类抑酸止痛及中药治疗后效果不显著。刻下:胃脘部常胀痛,每遇忧思恼怒之时则尤为明显,伴上腹部灼热反酸,呃逆、嗳气、矢气频作;矢气、嗳气缓解后,食欲欠佳,稍多食则症状加重;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大便不易成形,小便可;病来精神纳眠差,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增减。诊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心肺无特殊,上腹部剑突下轻压痛,余未见异常。西医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清热利湿止痛。方予凌老疏肝和胃汤化裁,药用柴胡10 g,香附10 g,金钱草10 g,白芍20 g,茵陈10 g,枳壳15 g,川芎15 g,郁金10 g,黄芩10 g,元胡15 g,炒二芽各15 g,甘草6 g。共6剂,日煎服1剂。
2021年3月11日二诊,患者感服药后胃脘胀痛、反酸稍微减轻,仍略感口干、口苦,偶而呃逆、嗳气、矢气,食欲稍欠佳,心烦易怒,大便稀不成形,小便可。诊查:舌体淡红、苔薄黄,脉弦数。原方去黄芩、金钱草、郁金,防止苦寒太过;加蒲公英15 g,芦根30 g、香橼15 g,佛手15g,浙贝母12 g,煅瓦楞子30 g,炒白术15 g,山药15 g,山楂19 g。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共14剂。
2021年3月25日三诊,连续服药14剂后,患者诉胃脘胀痛不显,反酸消失,口干、口苦明显好转,饮食尚可,呃逆、嗳气、矢气少发,面露喜色。原方去浙贝母、煅瓦楞子,加白芨粉15 g,后隔日服1剂,调治半年,症状均消失。
5按语
本例属慢性胃脘痛的典型案例,青年女性患者工作压力大,烦躁易怒,然情志不疏往往是导致胃脘痛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显示,情志因素易引发女性、脑力劳动者胃脘痛。患者长期胃脘隐痛,嗳气、矢气则舒,餐后及情志不畅时亦有所加重,结合舌苔脉象,辨证则当属于肝胃不和之证。情志不遂,肝气若横逆则犯胃,胃气则郁滞,气郁者日久必化火,肝性失于柔,治疗更当特别重视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止痛。凌老认为,当从肝论治胃脘痛,疏肝为第一要务,故选用疏肝和胃汤加减化裁。患者症状已经基本缓解时,加用健脾消食养胃炒白术、山药、山楂等,香橼、佛手相须为用,疏肝理气而不伤阴,浙贝母、煅瓦楞子制酸止痛,肝脾胃同治,气血同调方能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 李雪萍,张桢,雷鸣.柴胡疏肝散对便秘模型大鼠便质及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4,34(3):282-285.
[2] 李莉,贾庆玲,王煜姣,王香香,凌江红.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组织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自噬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23):26-34.
[3] 彭雷,程阔菊,朱丹,等.柴胡疏肝散对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胃肠平滑肌细胞MLCK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5):613-617.
[4] 刘伟.柴胡疏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6):749-751.
[5] 叶方,杨光义,王刚等.柴胡多糖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2,31(8):1042-1045.
[6] 胡栋宝,陆卓东,伍贤学.中药香附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2):430-432
[7] 陈斯.延胡索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1,38(07):78-82.
[8] 刘玉萍,邱小玉,刘烨,等.茵陈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50(9):2235-2241.
[9] 何贵坤,黄小桃,刘美静,等.广金钱草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干预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2):152-156.
[10] 龙宇,向燕,谭裕君,等.黄芩苷药理作用及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9,50(24):6142-6148.
[11] 刘拥军,沈卫星,尤建良,等.尤建良治疗胃癌常用药对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8):1596-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