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严重狭窄 选择支架还是药物球囊
作者: 马欣随着冠脉支架进入集采降价后,有很多冠心病患者咨询,问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治疗上是放支架好还是药物球囊好?
冠脉造影后发现冠脉严重狭窄,治疗方式从最初的单纯球囊扩张发展到药物支架植入。目前,还有一种方法是药物球囊。所以冠心病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有的植入了支架,有的仅仅用药物球囊进行扩张。这两种方式只是“有没有在血管中放入支架”的区别吗?不是的。从手术到后期康复,两者存在很多不同。
手术方式及过程
药物支架又称药物涂层支架术、药物洗脱支架,指在裸金属支架表面涂上微量药物,在血管壁组织中慢慢释放,防止重新阻塞动脉的血栓生成,进一步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目前主要针对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放支架疏通开通病变血管,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超过70%、具有心绞痛典型症状、心肌缺血相关的罪犯血管。这时,尽早放支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是首选。支架是在球囊扩张以后,在病变的血管处放入支架,然后撑开病变处。支架有裸支架和药物支架。裸支架就是单纯的金属支架,再狭窄率相对较高;药物支架是在支架表面涂有药物,永久放在血管内,可以防止血管再狭窄。球囊只是起扩张血管的作用,不留在血管里面,而支架是永久放在血管里面。
所谓药物球囊,准确的说法是药物涂层球囊,是新兴的介入治疗手段。药物球囊就像一个干瘪的气球,表面涂上一层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表面涂抹药物的特殊球囊进入病变血管部位并扩张后,药物会均匀释放在血管壁上,最后将球囊撤出体外,从而达到预防冠脉血管再狭窄的目的。它与支架最大的区别就是,支架需要留在血管内,而药物球囊仅仅把药膜留在血管壁上,药膜可以被内皮细胞吸收,体内不会存留异物,有类似支架的效果,又实现了无植入的操作,因此临床应用也不断增多。
两种术方式有什么异同
药物球囊扩张术与冠脉支架术,都适用于冠脉造影显示冠脉严重狭窄的疾病,具体可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身体、心理可承受范畴进行选择,区别如下:
操作流程、效果不同
药物球囊扩张术。操作更简单,成功率高,无异物植入,可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减轻异物带来的炎症。
药物支架。程序相比球囊扩张术复杂,有异物植入,远期效果相比较球囊扩张要好。
术后服药时间不同
药物球囊扩张术。术后3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患者容易接受,降低治疗成本,减少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药物支架。术后需要双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是12个月。
应用范围不同
药物球囊扩张术。适用于支架内再狭窄血管病变、弥漫性狭窄血管病变、分叉血管病变、复杂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病变、相对细小血管病变、不能长期使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血管病变等。 冠状动脉主干植入支架后分支可能会受挤压变狭窄,此时一般可以尝试没有金属结构的药物球囊。
药物支架。主要应用于主支血管病变处,如易于安装支架的血管病变处。
后期效果不同
药物球囊扩张术。只能治疗而不能彻底治愈疾病,20% 的病例有复发的可能性。
药物支架。冠脉支架置入后开通了病变血管,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然而,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是支架放置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左右,制约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远期疗效。
药物滞留体内的时间不同
药物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72 h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小于起始浓度的75%。在造影2~4周后,药物基本能排泄干净。
药物支架。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当支架置入血管内病变部位后,药物会有控制地释放至血管壁组织而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
服药、复诊指导不同
药物球囊扩张术。术后定时定量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凝药物。前3个月每月复诊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特殊情形除外。
药物支架:术后要坚持抗凝、抗血小板、降脂治疗,目的是防止血栓、脂质斑块形成,有效防止再狭窄。服药期间需要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如无特殊情形,术后前3个月每月复诊1次,以后坚持每3个月复查1次,一年后可以6~12个月复查1次。
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应根据病情的严重性决定。球囊扩张术+冠脉支架术还可以联合进行,其效果、安全性已得到临床证实。 不过,支架植入仍是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的主流;药物球囊作为有效补充,仅适用于支架内再狭窄、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这两者横向比较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看病变程度和病变性质的不同进行选择。
植入支架并不能代表疾病彻底治愈,只是局部获得一个血管扩张的支撑,该服用的药物一定要服。比如他汀类药物,不仅是调节血脂,而且还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还有氯吡格雷(波立维),普通支架至少服用6个月,药物洗脱支架至少1年,如果有其他情况如糖尿病等要延长至2年以上;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也要坚持服用。
生活中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盐少于5 g,味精、酱油、腌腊制品、罐头等都含钠盐量高的食物也要少吃。脂肪每日一般体重的人控制在55 g以内,其中食用油占18~20 g,也就是大约2匙。要适当运动,增加脂肪消耗,减轻体重,改善体质。总之,做到坚持服药,遵从医嘱,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维护血管健康最基本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