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诊输液中运用优化护理流程的效果分析
作者: 张荣
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小儿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急诊进行输液的患儿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采用优化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护理流程干预可有效降低急诊输液患儿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输液;小儿;优化护理流程
儿科急诊属于高风险科室,不仅患儿数量多,对疼痛的承受能力比较弱,还会出现哭闹和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导致医患纠纷发生率比较高。因此,在对急诊治疗的患儿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1~3]。优化护理流程可以改善护理工作质量,通过不断完善、梳理和改进现有的护理工作流程,整合常规急诊护理工作,重新设计以及制定护理流程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4~5]。本研究旨在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小儿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急诊进行输液的患儿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患儿65例,女患儿35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6.25±0.75)岁。实验组男患儿64例,女患儿36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7.55±0.54)岁。疾病类型:外科75例、呼吸系统疾病71例、神经系统疾病54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儿均智力正常、神志清晰;患儿家属对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书;对治疗药物没有过敏情况。排除标准:自闭症或癫痫患儿;患有凝血功能障碍、静脉炎,或因严重意外风险事件而停止急诊输液的患儿;心、肝、肾功能障碍以及有精神病史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采取优化护理流程干预。
(1)首先分析原工作护理流程。在医生下完医嘱后,由家属缴费和取药,并将药物送到接诊台;接诊的护理人员核对患儿信息无误后,打印输液单,在上面填写输液轮候的号码,告知家属按号码在候诊区等待输液。接诊的护理人员需要将处方笺、病历、输液单和药物交给进行配液的护理人员,而配液的护理人员需要再次对患儿的信息进行核对,并签名、填写配液的时间。输液的护理人员需要第三次核对患儿的信息,并且根据所填写的轮候号码依次进行输液。在对患儿进行输液的过程中,需要调节好输液的速度,并观察患儿的反应[6~7]。
(2)原流程不足之处:使用鱼骨头来分析输液期间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身份识别缺乏,手写输液轮候号码等。
(3)优化原流程:为了使输液顺利进行,可以为患儿设置专门的身份识别卡,主要内容有输液轮候号码、输液信息的二维码等。护理人员只需要将相关信息以及号码进行打印,张贴在患儿左前胸,使用PDA扫描就可以有效识别患儿身份信息、用药信息等。接诊的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儿处方笺、病历以及在输液单打印系统中通过电脑显示的患儿输液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打印输液单。配液护理人员使用PDA扫描输液单上的二维码,确认无误后可以将输液单贴在输液瓶上,并将剩余没有配药的药液放在对应的号码框里。配液护理人员需将患儿的病历、处方笺和配好的药给输液的护理人员,后者使用PDA扫描患儿信息并进行核对,随后给家属确认并签名。在对患儿进行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嘱咐家属一定要保存好病历,方便下次就诊[8~1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护理质量评估:包括沟通能力、责任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等方面内容,分别于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2)意外风险事件:如液体外渗、意外脱管、头皮刮伤、给药错误等。(3)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信效度良好,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00%;对照组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4.00%。实验组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0%,优于对照组的9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诊收治的患儿疾病类型、年龄和病情都有一定的差异,就诊时间集中,用药剂量大、种类广,护理工作难度大,护理人员任务负担重[11~12]。患儿年龄小,承受疼痛的能力比较弱,加上活泼好动,面对疼痛时产生的应激反应大,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延长了输液以及护理时间。为了能够提高急诊患儿的输液质量,需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以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13~15]。急诊输液患儿并不是住院患儿,输液期间不需要佩戴腕带,护理人员在输液时会因为反复确认患儿病历资料以及核对身份增加了工作量,同时降低了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流程则可以通过对患儿使用身份识别贴,并采用PDA扫描二维码核对患儿信息,提高输液安全性。同时,使用电脑自动排输液轮候号码可增加辨识率,防止手写字迹潦草而出现输错药、叫错姓名以及配错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急诊输液患儿采取优化护理流程干预,能够提高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降低患儿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 冯喆,杨丹丹.情志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与穿刺 成功率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4(7):958-961.
[2] 魏娟,蔡榕,苏玲,等.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模 式对急诊静脉输液患儿依从性、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1,27(7):1314-1316.
[3] 胡丽萍,杨聪,梁玉婷.PDCA循环在PICC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3(9):122-124.
[4] 杜桦,李有蔚,王慧婷,等.无痛静脉穿刺在儿童门急诊输液室外周静脉穿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21,53(12):1388-1390.
[5] 徐桂蓉.临床护理路径对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6(z10):413-415.
[6] 张艳红,张丽娟,姜洋,等.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情况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2(10):121-122.
[7] 程晓微,陈思,高晓飞.影响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输液穿 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19(8):156-158.
[8] 王明凤.评估-分类-护理模式在社区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4(7):127-129.
[9] 赵迎,赵洁,李龙.CVC取消输液接头环节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5(7):66-68.
[10] 徐海萍,王水,孙茹萍,等.针尖微调提高首优静脉穿刺成功率在手臂输液港植入术中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1,26(4):260-263.
[11] 刘艳春.优质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 意度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28(S1):250.
[12] 王玉芬,郭银娟,张晓莹.综合护理对小儿输液依从性及 舒适度的改善作用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28(S2):323-324.
[13] 陈丽芳.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33(2):440-442.
[14] 李艮珍,张哲.优质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21,23(1):232-232.
[15] 娄春燕.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21(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