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 熊小芳
摘要:目的 分析MRI、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LDH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均进行MRI、CT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突出、脱出、膨出、真空象、游离椎间盘各31例、30例、26例、8例、5例。MRI总检出率为98.00%,高于CT总检出率89.00%(P<0.05);MRI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5.00%(95/100)、91.67%(11/12)、95.45%(84/88),CT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8.00%(78/100)、41.67%(5/12)、82.95%(73/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RI破裂型、非破裂型LDH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MRI的诊断效果更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MRI;CT;检出率;诊断效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诱发原因具有复杂性,可能是由于患者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处于坐位或立位,另外,体力过于消耗、外力作用导致腰椎发生损伤等原因也会诱发LDH[1]。LDH发病后患者腰椎间盘部位多个组织(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等)发生退行性病变,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向后方突出,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最终诱发腰痛[2]。LDH发病后会导致患者不能正常活动,病情持续恶化甚至会导致无法下床活动,对其生活品质造成严重影响[3]。本研究分析了LDH患者使用MRI、CT的诊断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LDH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均进行MRI、CT诊断。患者男59例,女41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2.68±4.15)岁;体重51.32~84.58 kg、平均体重(70.15±3.24)kg;病程1~9年,平均病程(4.68±1.52)年;。
1.2 方法
MRI组使用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对其腰椎间盘采用多方位成像(矢状面SE序列T1WI、快速SE序列的T2WI、横断面T2WI),观察其基本信息(形态、位置、椎间膨胀、压迫脊椎情况等)。CT组采用16排螺旋CT,层厚3 mm,间距1 mm,倾斜角度30°,扫描骨窗以及软组织窗。
1.3 指标观察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诊断效能、LDH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检出率比较
病理诊断结果:突出、脱出、膨出、真空象、游离椎间盘各31例、30例、26例、8例、5例。MRI总检出率高于CT(P<0.05)。见表1。
2.2 诊断效能比较
MRI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5.00%(95/100)、91.67%(11/12)、95.45%(84/88);CT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8.00%(78/100)、41.67%(5/12)、82.95%(73/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4。
2.3 LDH诊断结果比较
MRI破裂型、非破裂型LDH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见表5。
3讨论
临床将LDH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患者多数都是中青年,主要诱因是扭伤;慢性患者多数为老年,主要诱因是劳损等[4]。LDH患者椎间盘突出情况不同,如大小、方向等,导致患者临床反应有着较大的差异,普遍存在的体征是腰痛,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导致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感,直腿抬高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5]。慢性LDH的高发群体是55岁左右的中老年人,该病的主要特征是隐匿发病、病程长等,高发部位是L4~5与L5~S1间盘,绝大部分是椎管内突出,较多患者是旁中央型突出[6]。LDH患者病情严重,通过受损的纤维环髓核物质脱离原间盘进入到椎管,也就是游离间盘,该类疾病高发部位是硬膜外间隙前外侧,髓核物质在椎管内向上或向下移动,导致神经根(硬膜囊、侧椎管内)受到压迫[7]。如果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会导致患者出现其他严重的不良症状,如直肠和膀胱症状、下肢瘫痪等。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或非手术的方式治疗LDH患者,不管是何种治疗方式,基础都是保持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整性。临床普遍认为破裂型LDH患者由于具有更加严重的病情,最好使用手术将压迫症状解除。因此,在手术之前对LDH类型做出明确的诊断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大临床价值[8]。
椎间盘大的分离对不全梗阻硬膜囊,高度正常,导致CT图像不易将病变情况检测出来。如果间盘游离的碎片进入硬膜囊,CT图像表现为似马尾肿瘤;如果LDH患者属于外侧型突出型,会对椎间孔造成损伤,需要和神经鞘瘤(扩大的椎间孔)、神经根袖囊肿(造影剂充盈)、大的神经根静脉丛(可见增强)进行区分[9]。相较于MRI,CT对LDH的敏感度较低,但MRI对膨出的腰椎间盘图像结果不如CT。膨出的腰椎间盘MRI图像特点:矢状面(椎间盘组织退变、脱水,T2短信号,对硬膜囊造成轻微的压迫);轴面(间盘向四周无特定方向膨隆,对硬膜囊、侧隐窝造成压迫、小关节有增生表现、椎体滑脱程度轻微)[10]。突出的腰椎间盘MRI图像特点[11]:矢状面(低T2WI、纤维环断裂、髓核后突);轴面(纤维环断裂、髓核向裂口区突出)。脱出的腰椎间盘MRI图像特点:纤维环(T1WI信号略低髓核);矢状面(T1WI见纤维环断裂)。髓核脱出(T1长T2短,移动方向不定可上、下、前移,对硬膜囊造成局部压迫,如果影响到椎基底静脉丛T1短,缓慢血流信号)[12]。游离腰椎间盘髓核MRI图像特点:椎管内前侧方髓核组织与破裂的纤维环口信号不连续,不仅可表现为沿椎管前壁上移、下移,还可表现为向后纵韧带、硬膜囊侧壁后移,和硬膜囊受到病变压迫导致变形的占位类似,需增强扫描才能和肿瘤相分别。增强扫描结果显示T1WI轻度强化病灶周边,而游离的髓核不会被强化[13]。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总检出率为98.00%,高于CT总检出率89.00%(P<0.05);MRI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5.00%(95/100)、91.67%(11/12)、95.45%(84/88),CT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8.00%(78/100)、41.67%(5/12)、82.95%(73/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RI破裂型、非破裂型LDH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证实MRI、CT都能较好地诊断LDH,但CT对腰椎和周围组织的密度分辨率较高,能将椎间盘横断面形态变化情况显示出来,从而准确鉴别椎间盘突出与膨隆;MRI将腰间盘情况通过不同强度的信号展示出来,从而将椎管内部结构清晰地展示在图像中,CT很难将脊髓发生的变性显示出来[14]。MRI能将LDH的典型征象(游离椎间盘、真空像)全方位展现出来,而不会受到腰椎重叠结构的影响,提高了解剖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MRI通过T1WI成像能将椎体、间盘、附件等部位的解剖结构显示出来,通过T2WI成像将椎管、髓核脱出的内固有结构区分出来,并将神经根、硬膜囊、脊髓、马尾神经等部位的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使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病变的情况[15]。LDH患者属于破裂型,MRI征象为信号低、后缘缺乏规则性、椎间盘发生变性表现等;CT征象为突出巨大、无清晰的边界、后缘呈现锐角等,相对而言MRI的检出率更高,但CT具有诸多优点,如检查费用低、扫描快、患者接受度高等,临床医生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MRI的诊断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马淑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影像与MRI影像的比较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12):2313-2315.
[2] 任建平.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2021,7(12):13-16.
[3] 张鹏.磁共振成像技术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有效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3):140-141.
[4] 严君.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与CT诊断的应用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2):145-146.
[5] 李怡润.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智慧健康,2021,7(31):7-9,13.
[6] 廖谊.CT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J].名医,2021(19):85-86.
[7] 李佳琪.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CT与MRI诊断效果的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0):205-206.
[8] 詹静文.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采用MRI与CT检查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9):106-107.
[9] 钟尚鸿,梁文琪.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比较[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20,41(4):209-211.
[10] 王国鹏,郭海芹,张华冬.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J].包头医学,2020,44(4):32-34.
[11] 靳素辉,郭团茂,郭洁.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6):135-136,139.
[12] 胡宇曌.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分析[J].现代养生,2020,20(Z6):56-58.
[13] 谭慧琴.CT扫描与X线平片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与准确率比较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3):3902-3904.
[14] 高婷娟.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CT与MR诊断的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4):100-101.
[15] 华玉琦.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名医,2020(1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