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
作者: 周楷淳 吴兆华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压动态结果分为MBPS组(n=40例)和非MBPS组(n=46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颈动脉超声指标、24 h平均动态血压,分析MBPS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结果 MBPS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厚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质量指数、颈动脉超声指标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内膜-中层厚度、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均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左室肥厚检出率、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 血压晨峰会导致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靶器官损害增加,临床上应多重视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晨峰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减缓靶器官损伤,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高血压;急性脑梗死;血压晨峰;靶器官损伤
高血压、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发病率均较高,且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1]。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血管、肾等靶器官功能损伤,且存在一定的昼夜节律性,伴有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变化[2]。相关研究报道[3],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死亡率达10%以上,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血压晨峰(MBPS)是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水平从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以晨起发病率较高[4]。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压晨峰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血压动态结果分为MBPS组(n=40例)和非MBPS组(n=46例)。MBPS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3.52±5.25)岁;高血压病程38~45个月,平均病程(41.23±1.68)个月;BMI 23~29 kg/m2,平均BMI(26.52±2.14)kg/m2。非MBPS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3.42±5.15)岁;高血压病程37~46个月,平均病程(41.28±1.78)个月;BMI 24~29 kg/m2,平均BMI(26.59±2.24)kg/m2。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2010年)中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和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6](2014年)中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经CT和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3)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就诊;(4)在入院15天未使用降压药和3个月内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性高血压;(3)不能接受动态血压检测;(4)既往有心脏手术史;(5)未能合作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生化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在清晨空腹下抽取静脉血3 ml,并置于抗凝管中,采用全自动血液离心仪进行离心,调节速度为3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上层血清,放置-2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Mindray,型号:BS-350S)对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
1.2.2 超声心动图指标检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荷兰飞利浦公司,型号:Afdiniti70)测量两组患者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连续测量3个周期并取平均值。其中左室肥厚诊断标准[7],LVMI,女性>110 g/m2,男性>134 g/m2。
1.2.3 颈动脉超声指标检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荷兰飞利浦公司,型号:Afdiniti70)测量两组患者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CAB)和颈内动脉(ICA)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连续测量3次并取平均值。斑块形成诊断标准[8],动脉内膜局限性突出管腔、增厚≥1.3 mm。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FPG、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比较
MBPS组超声心动图指标、颈动脉超声指标均高于非MBPS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比较
MBPS组24 h SBP、dSBP、dDBP高于非MBPS组(P<0.05),两组24 h DBP、nSBP、nDBP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靶器官损伤检出率比较
MBPS组左室肥厚检出率为47.50%、颈动脉斑块60.00%,高于MBPS组的26.09%、43.48%(P<0.05)。见表4。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加上工作压力的增大,脑梗死、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二者相互影响,可并发存在,对社会经济及居民健康产生沉重的负担。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具有波动特点,而长期血压波动会引起氧化应激障碍,从而促进B细胞损伤,使不良心血管结局事件的发生率上升[9~11]。MBPS能反应高血压患者预后,血压上升会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泡沫细胞在动脉管壁的沉积[12]。有研究显示[13],MBPS不仅会加重心脏、动脉等靶器官的损害,还会增加认知障碍的发生。研究MBPS现象与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MBPS组IVST、LVPWT、LVEDD、LVMI均高于非MBPS组。MBPS会增加动脉僵硬度和心脏后负荷,增加左心室肥厚的发展,MBPS损害左心室舒张功能高于高血压本身。MBPS组左室肥厚检出率高于非MBPS组,表明血压晨峰会增加左室肥厚发生的风险。左室肥厚又称为左心室肥大,是指左心室室壁比正常情况下厚,是一种心脏病,同时也是靶器官损害的主要表现,促进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与进展[14~15]。清晨血压持续升高会使血压负荷时间延长,增加纤维失代偿性;还可能会激活神经体液因子的释放,从而增加左室肥厚发生的风险。此外,MBPS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非MBPS组。提示血压晨峰会增加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血压晨峰会使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管壁的剪切力增加,加剧了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同时清晨血压升高还会导致血浆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等因子的分泌增加,加速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从而增加了颈动脉斑块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血压晨峰会导致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靶器官损害增加,临床应多重视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晨峰反应,及时调整用药,从而减缓靶器官损伤,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艳,朱莉萍,徐思念,等.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7):1213-1215..
[2] 艾文伟,魏伟荣,张明,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晨峰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8,32(3):229-232.
[3] 李海燕,黄杰,谢伟贤.Lp-PLA2,HCY,hs-CRP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病情监测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3):1875-1877.
[4] 张海燕,张焕荣,刘彤华,等.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7):701-704.
[5]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7] 张明龙,杨文琦,王晓东,等.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新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J].心脏杂志,2022,34(2):178-182.
[8] 卢亚运,汤雪峰,夏青,等.LDL-C与HDL-C比值在腹型肥胖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中的预测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21):3077-3080.
[9] 杨毅,张拥波,孙金梅,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醒后脑卒中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3):1352-1355.
[10] 蒋海霞.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对靶器官损伤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5):2633-2636.
[11] 雷淑芬,平永美,施夏青. 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和靶器官功能情况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2):4.
[12] 蒲小波,杜一平.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血压近日节律特点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 2010, 32(1):4.
[13] 林建珍,林金秀,杨霞,等.高血压合并多重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的影响[C]//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2006.
[14] 朱玮,高美雯,金建玲,等.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天津医药,2012(7):89-91.
[15] 张红艳,张志涛.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