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 王艳 蒋成成 查丽花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ICU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中抽选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肢体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评分明显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护理后,实验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评分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为97.50%,远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 对ICU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改善生活质量,肢体功能和身体指标恢复速度更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ICU;脑出血;脑外伤;肺部感染
ICU是医院重要的科室,大多收治一些危重症患者,其病情变化快、危险性高。其中,脑出血和脑外伤属于常见ICU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通常需要连接机械通气装置进行治疗,但很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而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预防肺部感染[1]。本文研究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
1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ICU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中抽选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77岁,平均值(61.39±1.25)岁;颅内血肿19例、颅骨骨折15例、脑挫裂伤6例。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76岁,平均(61.45±1.29)岁;颅内血肿患者17例、颅骨骨折16例、脑挫裂伤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运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大多数ICU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进展快速。因此,在疾病因素的影响之下,多数患者会出现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当发现存在明显负性情绪时,利用鼓励、暗示、安慰、劝导等方式进行引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配合完成治疗。
(2)病情观察:在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心跳、体温等。
(3)体位护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为患者改变体位,以免皮肤局部长时间受压引发压疮;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当出现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表明该体位让患者感到不适,需尽快恢复上一个体位,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等症状有所改善后,再更换体位。
(4)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通过医师、护师集体讨论、会议分析等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随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训练、被动训练、良肢位摆放、站立行走训练等。在康复训练期间,如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以免出现意外。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选择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测定,分数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肢体平衡能力评分以肢体平衡能力量表(Berg)[2]测定,分数越高肢体平衡能力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测定,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越差;疼痛评分以CPOT评分测定,分数越高,疼痛感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以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测定,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再出血等;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检测方式选择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0~59分为不满意,60~79分为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疼痛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疼痛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实验组肢体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评分明显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 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评分分别为(73.11±7.47)分、(74.69±7.55)分、(72.04±7.89)分、(71.49±7.55)分、(74.56±7.99)分、(70.18±7.89)分、(75.85±7.64)分、(74.99±7.84)分,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同护理模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不同护理模式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脑出血、脑外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症,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在加快,脑出血、脑外伤等发生率也在不断提升。因为脑部结构的特殊性,患者在出现脑外伤、脑出血后,有很大概率会出现肺部感染。为了更好地促进康复,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目前,常规护理已经很难满足患者的需求,临床上需要进行优化,以便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综合的护理服务。临床在落实护理干预模式时,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进行心理评估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指导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神经功能[4]。
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护理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疼痛评分明显更低;肺部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表明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肢体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更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该研究结果与颜小平[5]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对ICU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功能康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德.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心理治疗及对腹泻便秘发生率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3):30-31.
[2] 卜晓红.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38-239.
[3] 孟齐.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8):147-149.
[4] 韩静,洪瑛.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结合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康复积极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4):126-128.
[5] 颜小平.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12):1707-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