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作者: 刘相勇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的提高及器械的不断改进,使得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从以往的开胸手术逐步转变为非开胸的介入治疗,但很多人对介入治疗还比较陌生。这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方法?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又有哪些优势?本文将一一进行解答。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遗传、基因表达、病毒感染、药物等因素造成心脏在出生前即存在结构异常,常见的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多数在婴幼儿、童年、少年时期被确诊。患儿会表现出以下症状:(1)婴儿时期喂奶困难、咳呛,常出现呼吸急促、吃吃停停、憋气、面色苍白等情况。(2)婴儿期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人,表现为营养不良、瘦弱、发育迟缓等。(3)皮肤持续性出现紫绀,尤其在口唇、鼻尖、指甲等部位最为明显;(4)幼儿期出现胸痛、晕厥。(5)经常感冒,反复性出现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症等。(6)幼儿期经常喊累,且多汗,口唇部位发青。(7)幼儿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蹲下片刻,容易摔倒。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若治疗不及时,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肺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在疾病发展初期,由于心脏的输出量减少,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且经常伴随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若在疾病的早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在后期则会进一步出现明显的心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现代医学认为,先天性心脏病应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就是在超声波、X线的引导下,将穿刺针及导管沿血管插入心脏要达到的部位,并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进行有效分析,再选择特定的器材实施扩张或栓塞、封堵等治疗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根据病变的治疗类型主要分为两类:(1)球囊瓣膜成形术。主要是用球囊扩张或支架的方法,解除心脏瓣膜或血管的狭窄,包括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2)经导管封堵术。主要是利用各种封堵装置,封堵异常或缺损的通道,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介入治疗不需要开胸、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做任何形式的缝合、大年龄患儿不需要做全身麻醉,这些特点与传统心脏手术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且介入治疗后,患者恢复快,基本2 d就能出院;术后并发症较少,风险较小。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全麻或局麻下行左右股静脉插管,并行股动脉插管(或无创法)观察动脉血压。球囊大小的选择:通常选择球囊/瓣环的比值为1.2~1.4(瓣膜狭窄严重者,比值可偏小;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者,比值可偏大)。球囊长度:20 mm长的球囊适用于婴儿;30 mm长的球囊适用于除婴儿外所有儿童;成人可用30~40 mm长的球囊。球囊导管插入前应用稀释对比剂扩张及吸瘪球囊数次,以检查球囊是否破损,并驱除空气。操作时,根据病情可选用单或双球囊扩张术。

经导管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选择比所测的动脉导管未闭最小孔径大2~4 mm的封堵器,安装于输送钢丝的顶端,透视下沿输送鞘管将其送至降主动脉。待封堵器的固定盘完全张开后,将输送鞘管及输送钢丝一起回撤到动脉导管未闭的主动脉侧;然后固定的输送钢丝,仅回撤输送鞘管至动脉导管未闭的肺动脉侧。将封堵器的腰部完全卡于动脉未闭导管内,10 min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若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形态满意,无或仅有少量残余分流,且听诊无心脏杂音时,可操纵旋转柄将封堵器释放,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后,撤出鞘管,压迫止血。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选择超滑导丝从动脉途径经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通过VSD入右心室,再更换“面条(长超滑)”导丝入主肺动脉。经股静脉送入圈套器至主肺动脉内将“面条”导丝头端抓住,将其拉出股静脉,从而建立股静脉—右心室—VSD—左心室—股动脉轨道。沿“面条”导丝将输送鞘管自股静脉送入左室内。经透视及超声下观察封堵器位置形态满意(Amplatzer膜部非对称VSD封堵器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封堵器左室侧盘的铂金标志朝向心尖),且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反流时,重复左室及升主动脉造影。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在食道超声监测下,避免传统介入手术的X光暴露,通过股静脉穿刺,将封堵伞送入心房,封堵房间隔缺损处,阻断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恢复正常血液循环途径,达到治疗目的。其优点显著,主要表现在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痛苦小、伤口小、感染概率低,是有效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方法。

哪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不适宜做介入治疗

(1)或缺损解剖位置不良,防止封堵器后可能影响主动脉瓣功能;或血管过细,输送鞘较难插入的室间隔缺损患儿。

(2)或肺静脉畸形引流;或伴心房纤颤;或同时患有需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畸形疾病;或严重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的房间隔缺损患儿。

(3)或体重低于4 kg;或存在几种心脏畸形或心脏缺损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

(4)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很小,约1~2 mm,建议不要急着治疗,因为有些患儿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缺损会自然闭合。即便后期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闭合,只要病情不发展,且不呈现出合并感染性并发症等,就对身体没有危害。父母可定期带这类患儿进行检查,观察缺损情况有无发展;若是有所发展,可遵医嘱进行相关治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