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疣体包埋术联合耳穴刺络放血治疗扁平疣研究
作者: 吴平梅 陈丽娟
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疣体包埋术联合耳穴刺络放血应用于扁平疣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34例,以抽签法进行分组,参照组17例进行改良疣体包埋术治疗,试验组17例进行改良疣体包埋术联合耳穴刺络放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皮损评分、免疫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改良疣体包埋术联合耳穴刺络放血有助于减轻扁平疣患者皮损程度,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扁平疣;改良疣体包埋术;耳穴刺络放血
扁平疣在临床较为常见,属于一种皮肤病,疾病病程较长,治疗难度相对较大[1]。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为诱发扁平疣的主要因素,在青少年中较为多见,发病部位为患者皮肤表面,属于赘生物的一种,手部、面部等暴露位置多见。若治疗不及,易造成色素沉积,还会导致扁平疣颜色加深。为避免患者美观度受到影响,减轻其因疾病产生的心理负担,应尽早进行治疗[2]。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疣体包埋术联合耳穴刺络放血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34例,以抽签法进行分组。参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3~52岁,平均年龄(39.27±4.08)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1.02±0.42)年。试验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12~51岁,平均年龄(39.31±4.12)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05±0.3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确诊扁平疣,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处置者;知情本研究。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女性;肝、肾损伤严重;虚症;精神不正常;近期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瘢痕体质;依从性不佳。
1.2 方法
1.2.1 参照组进行改良疣体包埋术治疗
选择患者机体较隐蔽的位置,如手背部、额部等,选取疣体1~2个,所选择的疣体应确保、凸起、易观察,消毒疣体,局部麻醉,将疣体表面角质层刮掉。定位疣体基底处,深达真皮浅层,借助于刀片对其进行平削处理。将取下的疣体放在提前准备完成的生理盐水纱布内备用。对切口位置用敷料进行压迫止血。选择单侧上臂三角肌,也可定位前臂屈侧处,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注射局麻药物,循着皮纹方向将皮肤切开,长度约3 mm,确保深度能够到达脂肪层,选择备用疣体,将其剪碎,于切口中植入。切口使用创可贴,确保其与切口紧密贴合。
1.2.2 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刺络放血治疗
选择患者耳尖位置,进行常规消毒,预先准备好无菌三棱针,定位耳廓成形折叠线、耳轮相交位置,进行点刺操作,确保动作迅速。点刺后,在放血的同时判断是否对耳廓软骨造成损伤。若未损伤,则取6~8滴血。上述操作结束后,在刺络位置涂抹碘伏涂,防止感染。每周1次,持续治疗5次,患者每次治疗后的48 h内不可让创口沾水。
1.3 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1)统计两组不良反应。(2)临床疗效:痊愈,所有皮损均消散退去,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复发;显效,皮损存在消退情况,消退范围为70%,或者肉眼可见疣体出现萎缩;好转,皮损消退范围为30%;无效,皮损虽然消退,但是范围不超过30%,或皮损没有消退。总有效=痊愈+显效+好转。(3)皮损评分:按照皮损数量、大小、颜色等进行评定。1分:数量为1~10个,直径低于2 mm,以浅褐色为主。2分:约为11~20个,大小为2~5 mm,可见为褐色。3分:数量超过21个,且直径大于5 mm,呈现出深褐色。(4)免疫功能:以全血溶血法测定CD3+、CD4+,计算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皮损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皮损数目、皮损大小、皮损颜色以及总分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研究发现,HPV3型、HPV5型感染是导致扁平疣的病毒分型,且人体为该病毒的唯一宿主[3]。若机体出现免疫功能异常,则此病毒能够使宿主被感染,并于细胞核内进行复制,进而导致局部细胞大量增殖,最终以疣状赘生物为表现。该病起病迅速,且病损数目多。疣体可发生在面部、手背、前臂等外露位置,严重影响患者外貌美观度。扁平疣病程较慢,部分患者疣体能够自行消失,但也有一些患者的症状会持续数年。为避免疾病导致患者出现容貌焦虑,针对存在治疗需求的患者,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当前治疗扁平疣以激光、冷冻、外用药物干预为主,虽然近期效果显著,但复发率较高,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治疗痛苦,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若患者皮疹广泛则会使治疗难度增加。相关研究发现,激光、冷冻、电灼等疗法可能会遗留色素沉着,一些患者还会留有表浅瘢痕[4]。采取系统性用药方案后需长时间进行治疗,部分患者由于经济、认知等因素难以长期坚持使用。光动力治疗在疗效方面相对优势明显,但治疗费用高,需多次治疗。
自身疣体包埋术在扁平疣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最初应用时,是在外伤情况下通过在患者皮下嵌入疣组织,发现剩余疣组织能够于短期内消退[5]。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发明了自体疣组织种植术,也可称之为疣体包埋术。研究发现,扁平疣发生、发展期间,机体细胞免疫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6~7]。即在患者伴有免疫功能缺陷,或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状态下会导致疣体出现。将自身疣体包埋在皮下脂肪层中,借助病毒抗原作用,可激活T淋巴细胞,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这类特异性细胞免疫与迟发型变态反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达到杀灭病毒的目的。
刺络放血属于中医常见治疗方法,也称之为“启脉刺络”。现阶段,临床将该疗法成为放血疗法。将刺络放血应用于扁平疣治疗中,可提升治愈率,降低色素沉着,在减少瘢痕形成方面作用突出,还可调节机体免疫状态[8~9]。刺络放血能够改善红细胞功能,使之对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其免疫吸附力,被黏附的免疫复合物内的细菌、病毒等可不断被吞噬细胞吞噬。受此影响,存在于血液循环内潜在病原物质、致病性免疫复合物等均能够被有效清除,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目的,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刺络放血应用后可让机体内的血液少量流失,激发自身调节机能,当造血系统受到刺激后,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相较于单独采取改良型疣体包埋术,联合刺络疗法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无论是包埋术,还是刺络放血疗法,所致的切口均相对较小。同时,治疗后无须拆线,不易产生瘢痕,具有较高的置入成功率。本研究结果发现,除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外,试验组其余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改良疣体包埋术联合耳穴刺络放血有助于减轻扁平疣患者皮损程度,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淑.改良疣体包埋手术治疗面部扁平疣[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2):65-66.
[2] 田艳芬,张婷,黄立坤.扁平疣包埋简易术60例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9):1594-1595.
[3] 陈俊杰,黄玉成,李天举,等.耳穴刺络放血联合改良疣体包埋术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5):417-418.
[4] 苏明瑛.自体疣针刺植入法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1,42(1):33-34.
[5] 郭海霞,刘刚.自体疣埋植联合治瘊颗粒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2):159-160.
[6] 陈沁,葛兰.2种不同预处理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20(6):612-614.
[7] 秦智民,韩新美.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利巴韦林颗粒和中药外洗在扁平疣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21,42(11):2623-2624.
[8] 刘林峰.聚肌胞皮损内注射联合加大剂量薏苡仁水煎液内服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21,42(7):689-692.
[9] 王金龙.聚肌胞肌肉注射联合中药方内服外用治疗面部难治性扁平疣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21,6(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