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治疗在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谭其菊 王娟 林丽霞 谭娜娜
摘要:目的 分析营养支持治疗在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指标、营养改善情况、治疗效果以及肺部感染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重指数、上臀中部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上臀中部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行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情况,降低肺部感染率,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肺癌合并呼吸衰竭;营养支持;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为晚期肺癌的常见并发症,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易威胁患者自身生命安全[1]。肺癌属于恶性疾病、消耗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失调情况,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开始减退,多数老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2],不仅影响患者正常通气,甚至影响预后。对此,临床需对患者加以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营养情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以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1~80岁,平均(60.11±1.12)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0~80岁,平均(60.11±1.1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已明确本研究内容、目的、意义,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纳入标准:(1)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合并呼吸衰竭;(2)沟通能力正常者;(3)患者提供的临床资料更完善;(4)配合度较高者。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部分缺失;(2)合并心脏、肾脏、肝脏等器质性疾病者;(3)合并严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4)患者伴有其他急性疾病或恶性疾病;(5)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抗感染、祛痰等基础治疗,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经导管输入营养液,以患者体重指数、体质量、年龄等基本信息为主,制定个性化营养液成分,定期更换输液管、置管位置的敷料,并及时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压情况,调整输入速度。
观察组实行营养支持治疗。对该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插入鼻空肠管或鼻胃管,和微量泵相连,连续输入葡萄糖、维生素和白蛋白等营养液,输入速度为100~125 ml/h,每天08:00~09:00为肠内营养时间;或口服能全力营养液(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1),2000 kcal/d,叮嘱患者多吃蔬菜、肉类、鱼类等食物,碾碎滤水,形成自然食物。并结合患者实际能量剂量密度为其制定营养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血液指标、营养改善情况、治疗效果以及肺部感染率。(1)血液指标: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清总蛋白(Total Serum Protein,TP)、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B)、血红蛋白水平(Hemoglobin,HB)。(2)营养改善情况: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臀中部皮褶厚度(Mid Upper Arm Skinfold Thickness,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等。(3)治疗效果: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改善;无效:未见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4)肺部感染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液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ALB、TP、pAB、H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TP、pAB、HB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营养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BMI、MAC、TSF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MAC、TS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肺部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群体,发病率、致死率较高[3~4]。患者发病后早期症状不显著,表现为声音嘶哑、持续发热、咳嗽、胸痛、胸闷气急等症状,易被患者忽视,一经确诊多为中晚期。晚期往往伴随呼吸衰竭,使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且易出现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紊乱等,机体对蛋白、热量的需求量随之加大,造成糖异生增强、能量消耗及蛋白分解,甚至加重患者营养不良[5~6]。患者因自身机体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导致胃肠消化功能障碍,阻碍营养物质吸收,致使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7]。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可降低患者自身呼吸强度,使呼吸耐力减小,加大呼吸衰竭风险发生,加之患者一直处于营养不良状况中,自身免疫功能随之减退,肺泡上皮细胞组织受损,易出现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不利于患者预后[8~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重指数、上臀中部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上臀中部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行营养支持治疗可对患者机体、细胞代谢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肠内营养包括口服和导管置入营养液,导管置入一般是在手术过程中开始置管,具备无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征,可促进患者营养功能显著改善,增强免疫力[10~11]。与静脉营养支持比较,肠内营养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可较快恢复患者机体生理功能,确保患者脏器充分发挥正常调节功能,便于患者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早日恢复,避免胃肠黏膜萎缩,维持消化道菌群均衡,减少蛋白质分离,保证术后营养功能、免疫功能的显著提升,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12~13]。此外,肠内营养价格低、给药便捷,患者接受度更高。
综上所述,对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行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情况,降低肺部感染率,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史广超,王聪丽,张素倍,等.高流量氧疗对老年晚期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FACT-L评分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1,55(10):36.
[2] 郝昱芳,陈永胜,张金龙.高流量氧疗与无创通气在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8):444.
[3] 何永鸿,王宋平.丙氨酸-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20,42(4):104-105.
[4] 曾军,周夏飞,李万成.无创正压通气对肺癌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12):234-236.
[5] 周培华,张菊凤.肠外营养支持对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17):374-374.
[6] 毛俊,王柯.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血液CRP、D-二聚体、IL-17水平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36(3):155-155.
[7] 周正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探讨[J].现代医院,2019,19(10):1490-1493.
[8] 马凤锦,邹俊,王道协等.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肺癌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8,38(4):40-42.
[9] 张艳,张帆.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7):818-820.
[10] 韩永莉,赵晶,张起.MDT营养支持联合生理护理融合心理“唤起”观念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4(5):591-594.
[11] 秦红荣,路立华,姚坤.个性化营养支持联合优质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2,23(7):1046-1049.
[12] 张艳梅,赵梅.抗炎饮食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 抑郁状态及hs-CRP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学,2022,43(6):702-706.
[13] 倪婷,刘萍,李向培等.免疫营养支持对肺癌患者术后免疫炎症指标、营养状况和肺功能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2,35(3):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