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仪透析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 李娟娟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仪透析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1年5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血液透析仪透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改善(P<0.05),治疗组24 h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尿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液透析仪透析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显著改善,提高其治疗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血液透析仪;血液透析;不良反应;满意度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临床认为其属于一种概念,指的是一类预后较差、病情迁延反复且过于依赖激素药物的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低白蛋白和高尿蛋白[1]。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存在病程反复、治疗难度大的特点,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引发急性肾衰竭、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3]。药物治疗多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同时选择多种免疫抑制药物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虽然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但难以有效解决疾病导致的肾脏功能损伤问题,因此整体疗效不够理想[4~5]。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液透析仪透析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5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8.23±6.34)岁;病程6~17个月,平均病程(9.23±1.09)个月。治疗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7.84±5.92)岁;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9.63±1.3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无研究治疗和用药相关禁忌;无精神、意识障碍;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积极治疗患者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予以抗凝、抗感染,调节患者异常的血糖、血压指标。基于以上手段,使用醋酸泼尼松(国药准字H31020675),1mg/kg/d,口服,用药开始后逐渐调低药物应用剂量,持续应用2个月后将每天药物应用剂量控制为510 mg,控制总剂量在150 mg/kg以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仪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仪为4008S型(费森尤斯生产),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宣教,向其说明透析的意义、预期效果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如何进行透析准备,指出配合要点和透析会产生的不适,指导患者正确应对。充分掌握患者病情,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治疗计划,帮助患者建立血管通路,透析室将血液过滤器连接好,调节仪器至120~500 mL/min的换液流速,抗凝选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治疗过程,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每次透析实际3 h,每周进行4次血液透析。提醒患者不要随意活动穿刺部位,根据静脉实际情况指导其伸直、抬高肢体,注意不要让造瘘侧手臂受压,做好局部的保暖工作;告知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皮肤干燥、清洁,提醒其不要让穿刺部位碰水,及时更换受到污染的敷贴。

所有患者均接受12周治疗,期间做好病情的记录和观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

(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后检测肾功能正常,24 h尿蛋白在1.5 g以下,血清白蛋白水平超过30 g/L,为显效;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超过1.5 g,但有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为有效;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6~7]。总有效=显效+有效。

(3)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调查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

(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治疗组肝功能异常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3/41);对照组肝功能异常3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有较高发生急性肾衰竭的风险,即患者在短时间内(通常是1~7 d)肾功能持续下降,导致其肾功能衰竭,若控制效果不佳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8~9]。近年来,肾病综合征患病率呈明显增长的趋势,和疾病有关的治疗方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10~11]。临床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重点在于帮助患者促进血脂代谢改善、抗凝、利尿、减少蛋白尿等,若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要积极排查病因并给予及时处理。现阶段,临床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治疗以综合用药为主,期间也会同时应用激素类药物[12]。但若大剂量、长时间地应用激素类药物,会影响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容易发生感染等不良事件;且随着药物应用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依赖和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

血液透析常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脏功能损伤严重,机体代谢糖类、蛋白质、水电解质异常,使得血液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难以有效地排除,容易因此引发神经息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病变[13]。血液透析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有效地清除血液内的毒素和相关代谢产物,控制患者病情进展。血液透析主要利用弥散原理,通过透析使得血液内毒素和代谢产物经浓度高的一方转移到低浓度的一侧,排出代谢废物和毒素。血液透析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疾病导致的肾功能损伤,可以帮助此类患者调节高血容量、促进血液循环负荷,缓解和有效改善酸中毒,减少了肾功能损伤的危害。

血液透析仪是开展血液透析的设备,是一种设计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仪器,构成设备的装置包括体外循环监控和透析液供给监控装置。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患者机体的血液向体位输送,再通过数量巨大的结构为空心纤维的透析器进行透析液和血液间的吸附、超滤、弥散完成物质置换,促进多余的水分和毒素物质清除,再将净化完成的血液输回体内,达到肾脏替代效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液透析仪透析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显著改善,提高其治疗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应末凤,肖清英,熊玉琴,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栓通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20,33(14):120-121.

[2] 王玉业.血液透析仪透析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0):149-151.

[3] 韩文杰.血液透析联合血栓通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观察[J].健康之路,2016,15(11):136.

[4] 马晓,马英桓.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21,38(10):682-686.

[5] 刘小波.血必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9):99-101.

[6] 蔡国梅,胡静雯,王全蕊,等.运动康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疲乏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6):140-143,147.

[7] 郭嘉鸿,魏华,梁照志,等.腹膜透析辅助治疗重症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3):362-365.

[8] 聂新平.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28):66-69.

[9] 黄晓琴.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5):18,12.

[10] 孙慧,郑敏,尹国栋,等.终末期肾病临床开展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21,40(27):68-71.

[11] 赵好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与心功能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1,35(4):40-42.

[12] 李京,王怡,李霞.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慢性肾病患者钙磷和脂质代谢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20,49(9):1409-1412

[13] 王祺.低分子肝素在终末期肾病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0):1696-169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