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观察
作者: 左丽摘要:目的 研究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2例。常规组予以宫腔镜息肉摘除术治疗,治疗组予以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临床疗效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PBAC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和PBAC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1.29%(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2.90%(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03%(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显著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治疗;术后;复发;左炔诺孕酮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导致患者不孕的重要因素。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内分泌紊乱、炎症及依附于宫腔的肿块[1]。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疾病的技术较为成熟,一般选择手术治疗控制患者病症。既往,临床常采用宫腔镜息肉摘除术对患者进行刮宫,不仅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损伤,还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宫腔镜息肉电切术作为目前接受度较高的微创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创伤,且治疗效果显著[2~3]。本研究旨在探讨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2例。常规组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7.84±2.46)岁。治疗组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8.61±2.3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本研究目的病自愿加入。
1.2 方法
12.1 常规组予以宫腔镜息肉摘除术
术前对患者行常规检查,手术时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实施静脉麻醉或腰麻醉,对手术位置常规消毒与铺巾,扩张宫颈管后置入宫腔镜镜头,于宫腔注入膨宫液,保持充盈状态后观察息肉情况,随后以手术钳取出息肉摘除。术后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
1.2.2 治疗组予以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
术前对患者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及白带检查。开始手术前,将米索前列醇放于患者阴道后穹窿1 d,剂量为40 μg,对患者宫颈进行软化。患者经期结束一周时间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流程:建立静脉通路,实施静脉麻醉,将宫颈管扩张到10号,扩张介质选用5%甘露醇,膨宫压力为100 mmHg,放置宫腔镜观察患者输卵管、宫颈管开口位置、宫腔位置以及子宫内膜状况,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位置、大小以及数量。通过双电极凝切息肉根部以及功能层,然后对子宫内膜基底进行保护。彻底切除患者根蒂内膜息肉,然后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2 d。术后给予患者左炔诺孕酮(国药准字H20093259)治疗,患者术后5~6 d,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剂,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情况。(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围术期尚未出现复发及并发症等情况,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且部分症状消失,围术期尚未发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复发,判定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4)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PBAC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PBAC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和PBAC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2.4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育龄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临床研究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孕激素受体、高雌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当两种受体结合后,容易导致子宫内膜出现异常性增生,由此生成子宫内膜息肉[4~5]。基质金属蛋白酶2出现异常表达也会对子宫内膜异常增生造成影响,从而诱发子宫内膜息肉。此外,当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期,会造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显著升高,且其标准值往往会高于内膜组织,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病变[6~7]。
目前,临床主要对此类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宫腔镜摘除术虽然可以有效清除息肉,清除内膜功能层,但却无法清除患者内膜底层基底,因此具有一定的复发率[8]。相较于传统的宫腔镜息肉摘除术,宫腔镜息肉电切术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息肉清除率,且可以明确患者息肉数量、大小及位置,具有创伤小及出血少等优势,有利于减少患者手术、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9~10]。宫腔镜电切术可以彻底切除息肉根蒂,清除雌激素受体,进而破坏息肉形成基础,控制复发率[11]。因此,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主要采用宫腔镜息肉电切术。左炔诺孕酮能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复发,抑制患者局部子宫内膜增生,改善子宫内膜环境。有研究表明,采用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PBAC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和PBAC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可以彻底去除息肉,有效抑制局部子宫内膜增生,增加内膜厚度的均匀度[10];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1.29%(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2.90%(P<0.05),说明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可去除子宫内膜息肉的基部,降低其疾病的复发风险,促使子宫内膜消退或者剥脱,避免患者出现感染、子宫黏连及出血等并发症,同时可以有效修复病变的子宫内膜,进一步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03%(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说明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的治疗疗效好,出血量较少,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
综上所述,宫腔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显著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
参考文献
[1] 王成芳.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北方药学,2022,19(10):71-73.
[2] 姚丽菊.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预防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J].名医,2022,(07):87-89.
[3] 周秀芹,陶慧娟,王良娟.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J].当代医学,2021,27(36):11-13.
[4] 王新悦.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J].人人健康,2020,(14):174.
[5] 路平.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0):1534-1537.
[6] 孙光宇,钱亚萍.左炔诺孕酮应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复发的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2):35-37.
[7] 杨小梅,冯翠仪,崔文婷.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预防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6):107-109.
[8] 赖宜段.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及达英35预防复发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8):26-28.
[9] 黄秀萍,付冬梅,袁恢红.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治疗以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2):9-10.
[10] 李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4):152-153.
[11] 代晟,杨冰.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22,44(24):3779-3781.
[12] 王斐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2,35(3):533-536.
[13] 邢卫丽.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