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

作者: 任保红

摘要:目的 探讨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后,对照组应用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应用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免疫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灶总吸收率为93.44%、痰菌转阴率为57.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9%、36.07%(P<0.05);治疗后,研究组 IgM、IgG、IgA和CD4+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CD8+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7%(P<0.05)。结论 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卷曲霉素;莫西沙星;临床效果

肺结核是伤害性较强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降低患者的幸福指数。肺结核具有诸多证型,最常见的为耐多药肺结核。耐多药肺结核对药物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临床主要对其进行常规治疗[1~2]。卷曲霉素属于环多肽类药物,可以干扰细菌的滋生、增长,有效杀灭肺部结核分枝杆菌。莫西沙星是一种新型研制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吸收性,且安全性高[3~4]。相关研究指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联合应用卷曲霉素与莫西沙星,能有效提高抗结核效果、改善机体免疫功能[5~6]。本研究旨在探讨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每组61例。对照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8.71±3.59)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84±0.68)年。研究组男36例,女25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8.59±3.7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65±0.5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低于60岁;心肝肾功能正常;拍摄胸片可见肺结核;痰结核菌检查结果为阳性。

排除标准:药物过敏;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未应用免疫抑制剂。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对氨基水样酸异烟肼片,每次口服剂量为0.3 g,顿服;吡嗪酰胺片,每次口服剂量为0.5 g,3次/d;丙硫异烟胺肠溶片,每次口服剂量为0.25 g,3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左氧氟沙星,每次口服剂量为0.2 g,2次/d;硫酸阿米卡星,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0.4 g,1次/d。研究组给予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卷曲霉素深部肌肉注射,剂量为0.75 g,1次/d;莫西沙星,每次口服剂量为0.4 g,1次/d。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同时应用护肝药物。

1.3 指标观察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包括病灶吸收率和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具体为药物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接受胸部 X 线片检查,病灶缩小程度或空洞缩小范围超过50%记为明显吸收,病灶缩小程度或空洞缩小范围在25%~49%之间记为吸收,病灶缩小程度或空洞缩小范围低于25%记为不吸收。病灶总吸收=明显吸收+吸收;痰菌转阴率具体为药物治疗6个月后,检查两组结核菌培养及痰涂片抗酸杆菌,痰培养及痰涂片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说明痰菌转阴。

(2)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集两组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液为标本,剂量为5.0 mL。将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取上层血清,然后保存于零下20 ℃的冰箱。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血清内CD8+、CD4+含量。使用ELISA 检测法检测两组血清内IgM、IgG、IgA 含量。

(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病灶总吸收率为93.44%、痰菌转阴率为57.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9%、36.07%(P<0.05)。见表1。

2.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 IgM、IgG、IgA和CD4+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CD8+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2~5种抗结核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一般为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抗结核的首选药物为二线注射剂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同时可以结合2或3种二线口服药物、吡嗪酰胺进行辅助治疗[7~8]。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病灶总吸收率、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明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效果更为显著。

莫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均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但左氧氟沙星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时间较早,应用范围较广,耐药性逐渐升高。而莫西沙星在抗结核的治疗中应用时间较短,能够起到良好的抗结核作用,而且生物利用率可达90%,口服吸收性良好,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不会出现交叉耐药性。莫西沙星的抑菌效果是左氧氟沙星的2倍,即使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左氧氟沙星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用莫西沙星的敏感性依然较好[9];同时,莫西沙星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所以,临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以莫西沙星为主。卷曲霉素属于环多肽药物的一种,可以有效阻滞细菌DNA的复制,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卷曲霉素与莫西沙星联合用药,可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病灶吸收率及痰菌转移率均明显提高,抗结核效果较好[10]。

结核病的病理机制与患者免疫功能具有紧密相关性,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通常机体免疫力较低[11]。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共同参与肺结核的免疫应答机制,而免疫球蛋白是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内免疫功能指标,能有效评价其体液免疫功能状态。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则是 T 淋巴细胞,通常表现为 CD8+含量升高、CD4+含量下降[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 IgM、IgG、IgA、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能有效提高其免疫功能,利于抑制结核分枝杆菌,从而提高其抗结核治疗效果。在药物安全性方面,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的安全性更高。此外,由于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肝脏具有一定的损害,所以在治疗期间同时应用护肝药物,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3]。

综上所述,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 邓江生.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34(4):455-457.

[2] 杨沐阳,关昊,李婷,等.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5):88-89.

[3] 王明芹,付华,冯基.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作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72-73.

[4] 邢丽,田瑞飞,慕杨娜.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3):60-61.

[5] 王晓红,杨立明.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6):103-104.

[6] 石淑华,刘晓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用含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78-79

[7] 温俊霞,安贺娟,张进明,等.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4(30):3349-3350.

[8] 黄爱民.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对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和肝功能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39(9):1026-1029.

[9] 文军,王继业,田群,等.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7(3):30-33.

[10] 何清蔓,冯光辉.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9-10.

[11] 魏代燕,宋国强,于家慧.耐多药肺结核给予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价值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7):86-88.

[12] 任斐,许优,党丽云,等.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对比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8,40(8):815-820.

[13] 刘杰,赵英仁.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4):37-4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