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变异性与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胡从智 徐磊 黄青 詹鹏 黄广伟

摘要: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冠心病各56例,另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完善动态心电图获取HRV时域指标ASDNN、SDNN、SDANN和rMSSD。结果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显著(P<0.05);用心电图计算HRV时域指标,发现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HRV时域参数ASDNN、SDNN、SDANN、rMSSD均高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P<0.05);糖尿病组HRV时域参数均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显著(P<0.05);HRV时域参数ASDNN、SDNN、SDANN、rMSSD与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比例较高,与HRV相关;HRV是判断上述疾病是否伴有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根据HRV进行及时诊治,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关性

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十分常见。心率变异性是指每次心动周期差异的变化,与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系统调节的信息,从而判断它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评估,可能是预防心源性猝死和心律失常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1]。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价值,评价临床预后等重要的价值。所以平时应该重视心率变异性是否正常,从而评估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2]。

糖尿病是世界性公卫问题,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通常其危险性会被低估。当前临床认为其与心脏自主神经纤维受损有关[3]。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很差,因此2型糖尿病、冠心病应及时干预。心率变异性(HRV)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并评估迷走交感神经,有助于判断心血管疾病病情[4]。近期研究表明,HRV与糖尿病、冠心病发展有很大关系,但对于HRV与上述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甚少[5]。本研究以上述两种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HRV与上述两种疾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为HRV在临床用于评估上述两种疾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提供循证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冠心病各56例;糖尿病组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57±9.07)。冠心病组男33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09±9.32)。另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6.5±5.8)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和冠心病的诊断标准[7];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左束支、房室传导阻滞、WPW综合征、房颤、窦房结功能不全等;经超声检查排除各种心肌病、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和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衰、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甲亢、脑梗等影响神经功能的疾病;既往服用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1.2 方法

对所研究的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深圳市博英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BI9800型动态心电图机进行Holter心电图检查。每个患者记录时间均在23 h以上,并且向每位患者交代不能进行剧烈活动以及靠近有磁场的物体。分析时删除伪差及干扰,进行HRV时域分析,分析软件记录在动态心电图的报告中,包括ASDN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NN间期标准差)、SDA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和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差)。由同一人分析HRV、判读心律失常类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三组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比较

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HRV时域参数ASDNN、SDNN、SDANN、rMSSD均高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P<0.05);糖尿病组HRV时域参数均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显著(P<0.05)。

2.3 相关性分析

HRV时域参数ASDNN、SDNN、SDANN、rMSSD与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呈负相关性(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虽是两种不同疾病,但发病机理有一部分相同的机制,如均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其机理是血管内皮炎症因子聚集,使冠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使血脂代谢异常,免疫炎症反应增强,引起冠脉病变[8~9]。因此,对2型糖尿病、冠心病应关注HRV,并提倡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很大程度降低该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0]。

心率的变异性一般是心动周期出现有差异的变化,这个判断可知道心血管疾病问题,可起到有效的预防。如果心率出现变异,可以预防出现心律失常或者猝死的情况。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应用比较广泛。主要起到了一个预测的作用。心率出现变异,一般是神经对于心脏的调节能力降低。平时血糖比较高,也会引起心率的变异[11~12]。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特点是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纤维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功能的变化会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和压力反射敏感性改变。低HRV反映了交感神经和/或副交感神经调节不足,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的强有力预测因素[13]。2型糖尿病合并发生HRV降低可加重冠脉病变,进而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心脏性猝死[14]。

HRV时域参数ASDNN、SDNN、SDANN、rMSSD可推断HRV变化情况,对预测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HRV是用来评价患者是否存在心脏代偿能力异常的心电生理指标之一。正常人群在出现剧烈活动时,心率应逐渐升高,用于增加心排血量,使外周肌肉组织和各个脏器得到充分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以应对重体力劳动。当正常人在休息过程中,由于全身脏器和肌肉组织耗氧较少,心率会逐渐减慢,至相对较低的水平,以适应组织对氧气和血液的需求。如果当患者的体力活动时心率仍然不能升高,使心排血量增加,则需要进行心率变异性相关检测,必要放置心脏起搏器治疗。研究表明[15],心脏和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持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由生理输出和反射调节,动态调节心脏和血管系统的血液动力学和电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增加有关。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可增加交感神经活动。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猝死风险增加了3~5倍。当糖尿病患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时,病情进展会进一步加重,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会进一步降低。通常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的发生并不一定具备连续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起搏点一般在患者的心房,而室性心律失常一般毫无征兆,有可能会让患者发生心脏猝死情况。从本研究可见,HRV时域参数ASDNN、SDNN、SDANN、rMSSD与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呈负相关性(P<0.05)。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比例较高,与HRV相关;HRV是判断上述两种疾病患者是否伴有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根据HRV加强早期诊治,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晨,李华,童全秀,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9):43-48.

[2] 孙斌,陈琳,黄卫.心率变异性分析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62(3):98-101.

[3] 陈崇鑫,余萌,杨征,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数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3):238-244.

[4] 钱华,谭茗月,刘艳.动态心电图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5):582-586.

[5] 李竑,郑叙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关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3):374-377.

[6]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3):2819-2835.

[7] 陈可冀 史大卓.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辨证标准及防治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8] 高瑞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在不同性别间与吸烟的关系[J].江苏医药,2022,48(2):207-209.

[9] 闫泽玉,高蕊,孙明月,等.基于门诊电子病历数据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模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12):1576-1581.

[10] 贺娜,李敏娴,张旗,等.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及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13):1963-1967.

[11] 郭艺芳.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和危险因素管理[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28(3):201-204.

[12] 陈晓朋,张明珠,彭彩亮.针刺百会穴联合芪葛通络舒颈方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高血压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与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3):1403-1407,1482.

[13] 张爱敏,高宇,孙启天,等.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38(2):100-104.

[14] 费秀文,董爱梅,郭晓蕙,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情况及其分级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6):652-657.

[15] 李志强.冠心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4):673-67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