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老年重症患者应用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价值分析

作者: 姬珍钰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患者应用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老年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并发症预防护理敏感指标管理。比较两组康复进程、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生理问题评分、心理焦虑评分与信任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应用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且护理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老年;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大多疾病较为危重。由于老年重症患者的身体机能日渐衰退,导致其免疫力低下,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临床研究指出,年龄是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之一,会对患治疗效果、康复进程等产生较大的阻碍[1~2]。当前,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压疮、口腔感染、心律失常等。因此,必须加强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最大程度上保障治疗效果[3~4]。相关研究表明,对老年重症患者应用并发症预防护理敏感指标管理,可根据对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实现对症护理,并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并发症[5~6]。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重症患者应用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老年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3.16±2.13)岁,病程7~27 d、平均病程(17.51±5.62)d,体重在52~63 kg、平均体重(56.73±3.61)kg。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3.89±2.33)岁,病程6~28 d、平均病程(17.25±5.53)d,体重53~62 kg,平均体重(56.26±3.44) 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重症监护室的收治标准;年龄≥60岁;患者与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配合本项研究。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严重精神分裂症;沟通障碍;视听障碍;个人资料不齐全;病史不清晰;皮肤过敏史;严重溃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指标变化情况,并遵医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生活干预,评估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制定并发症预防护理方案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并发症预防护理敏感指标管理

(1)筛选文献:结合数据库指标,中文检索词为“重症监护室、老年重症患者、并发症、预防护理、护理管理”等,提取并发症预防护理敏感指标。

(2)设计函询问卷:结合初级条目池设计第一轮函询问卷,包括函询致谢信(研究目的、背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问卷正文(调查函询对象对指标条目的重要性评价,问询格式为“您认为如何评价指标XXX的重要性?”。对应选项为A:完全不重要;B:不重要;C:有点重要;D:重要;E:非常重要。)、函询对象情况调查(一般情况,如年龄、工作时间及学历水平等;熟悉程度、判断依据)。

(3)展开德尔菲法函询:选择我院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医生组建函询组,共进行三轮函询。第一轮为开放式函询,方式为电子邮件,调查周期为1周。调查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函询问卷,以电话或微信的形式,通过函询对象接收邮件后,为其说明问卷周期及相关注意事项,并于1周后整理返回的邮件,包括统计重要性评分、计算变异系数等。对各个指标对应意见加以整合,据此完善修订指标。第二轮为评价式函询。根据第一轮结果及意见,对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修订后,替换其正文内容,删除函询对象情况调查部分,得到第二轮函询问卷。按照第一轮相同流程展开,并对函询结果及函询意见进行整理,修正相关指标。第三轮为重审/复核式函询。调查人员对两轮函询后所得的指标,以电子邮件方式反馈给函询对象后,由其核对修订指标,是否能反映其意见,及时与调查人员交换意见,进一步完善与修订指标。

(4)整理函询结果:以问卷收回率,评价函询对象的积极性权威度,并以变异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评价函询意见协调度。通过三轮的函询筛选、评价,获得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体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指标包括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二级指标包括护理组织管理、教学培训、并发症风险评估、并发症预防护理、并发症预防教育等;三级指标包括预防护理流程、风险评估与防控制度、症状观察、体位管理与口腔护理、基础预防护理等。

(5)实施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基于其指标制定护理培训计划,结合过程指标明确培训内容,并按照结果指标确定培训考核方式与内容。同时根据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制定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护理方案。确定预防护理分为风险评估、并发症预防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教育,按照三级指标来细化护理项目,结合指标评价预防护理措施的执行率。运用结果指标,下设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并发症预防护理的效果,据此明确护理问题,改进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康复进程:包括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住院时间。

(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设定20题,共计100分,由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的填写,调查其满意度,分为很满意(90~100分)、较满意(60~89分)和不满意(0~59分)。总满意=很满意+较满意。

(4)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生理问题、心理焦虑与信任度情况,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该方面的改善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

观察组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生理问题评分、心理焦虑评分与信任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老年患者病情较为危重,且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日渐退化,免疫力低下,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临床治疗与康复。当前,老年重症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已经成为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重点,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7]。

有研究指出,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用于辅助重症患者临床治疗,能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8~9]。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主要是通过筛选大量文献,提取并发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根据结果对护理人员展开并发症风险预防的培训,提高并发症预防的相关技巧、应对能力,促使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评估,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优化、改进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为康复提供保障[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生理问题评分、心理焦虑评分与信任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应用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林静丽.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重症监护室老年重症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2,20(33):4684-4688.

[2] 于秀勤,赵杨,时春焱.集束化护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7):162-165.

[3] 邓丽林,谭江红,陈英,等.行动研究法在预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8):93-96.

[4] 吴五香.气道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名医,2022,(12):186-188.

[5] 钱晓青,阴英.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141-143.

[6] 徐蒙蒙.综合护理预防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2):216-218.

[7] 张园园,高慧,晏菁.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压疮发生中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8):187-188.

[8] 代秋颖.预见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2):183-185.

[9] 闫卓.预防性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难免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3):2384-2386.

[10] 金显蓉.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风险分析与预防控制护理[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5):167-17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