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化规范护理应用于输液港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 陆开彩

摘要:目的 研究全程化规范护理应用于输液港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全程化规范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护理配合度和自护能力。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P<0.05);护理前,两组自护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全程化规范护理应用于输液港术后化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配合度。

关键词:癌症患者;输液港;术后化疗;护理

乳腺癌为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发病趋向年轻化,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现今,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和靶向治疗等,其中化疗的使用较为广泛。化疗是一种利用化学药物干扰癌细胞,并在患者体内增殖从而杀灭残余癌细胞的治疗方法[1]。既往,临床主要通过外周静脉输液的方式对患者用药,但化疗药物具有高毒性、刺激性,药液容易发生外渗,造成患者皮肤组织严重性损伤,给其带来二次伤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采用输液港对患者进行输血、抽血和输液干预,可以减少穿刺次数,但是由于输液港长期留置在患者机体内部,会导致其发生导管堵塞、回抽无血及感染等不良事件,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干预[2~3]。本研究旨在分析全程化规范护理应用于输液港术后化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参照组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2.29±3.47)岁;病程4~24年,平均病程(12.45±2.90)年。研究组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52.23±3.41)岁;病程4~23年,平均病程(12.41±2.8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经病理组织检查确定为癌症,病情类型为乳腺癌;需要开展辅助或化疗;愿意进行深静脉置管。排除标准:合并异常性免疫功能;处于哺乳期、妊娠期;合并出现严重器质性病变;血栓病史。

1.2 方法

1.2.1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健康宣教,便于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法和预后;植入部位护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根据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等。

1.2.2 研究组采用全程化规范护理

(1)成立干预护理小组:组长设定为护士长,并挑选4名沟通能力优秀、临床护理丰富,且经验超过5年的护士为组员。所有人员均开展相应的护理培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输液港的相关知识、全程规范化护理体系的概念、临床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等。所有人员经过培训并成功通过考核后方可入组。

(2)制定规范化护理方案: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获取其基本信息和心理感受;还可以通过查阅记载了患者治疗经过的病历,以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病情进展等。综合多项因素,评定患者对于输液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患者提出的需求,再次进行组内谈论,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3)输液港化疗前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以选择一对一、讲座、视频等多种宣传方式,及时为患者讲解输液港相关知识、进行化疗前的各种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事项内容以及化疗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促使患者提高相关认知,正确配合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的输液港化疗,并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感受等。

(4)心理干预:由于化疗治疗的时间普遍较长,多数患者会出现绝望、悲观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其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细致地解答其疑问,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护理人员还可组织病友交流会,邀请有相关治疗经验并恢复稳定的病例,对正在治疗的患者分享自身治疗经验,提升其信心康复。

(5)饮食管理: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的饮食类型、结构,明确其一周所需的热量、蛋白质,再对患者进行科学化的饮食调整。护理人员可参考《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患者每日的营养成分摄入量,指导其饮食要尽量以低脂、低盐为主,并且需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多进食优质蛋白质。总之,患者的饮食需多元化,使其充分摄入足够的营养量,加快疾病恢复速度。

(6)不良事件护理:护理人员需重点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及药液外渗等,若发生以上事件,可以使用小沙袋压迫患者穿刺点4 h,并要求患者1 d内禁止进行大幅度的外展动作,2 d后换药,3 d后再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7 d后若患者恢复理想,再对伤口进行拆线。输液期间,护理人员要注意每周为患者更换无损伤针,并在输液完成前,应用生理盐水开展脉冲式冲管,选择肝素及生理盐水给予患者正压封管。针对导管堵塞,基于堵塞的诱因遵医嘱应用尿素酶期间,应注意用药的正确形式和导管所处位置,控制输液速度。同时,护理人员要定期排查导管情况,及时保养、更换。针对皮肤破损,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敷料干净和整洁,并及时换药、清除创伤面。此外,护理人员需嘱患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以免穿刺区域出现化脓的情况。针对感染,可以使用碘伏予以患者湿敷,并定期维护导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分别应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配合度:利用医院自制的护理配合调查表进行评估。知晓每项护理步骤和意义,认真配合,且无不良事件发生,计入完全依从;对护理步骤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偶尔会有情绪抵触情况出现,计入部分依从;不配合所有治疗和护理,计入不依从。总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3)比较两组自护能力:利用护理能力量表评估,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总分0~17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护能力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SAS、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2.2 两组护理配合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配合总依从率为95.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化疗是控制癌症发展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由于输液港对于患者造成的损伤小,且穿刺成功率较高,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术后化疗治疗中。据调查,若护理方式不得当,患者进行输液港化疗后会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影响其生活质量[4]。此外,多数患者由于缺乏输液港治疗相关知识,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治疗依从性较低。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全程化规范护理强调护理人员的高度专业性,能够全面地向患者宣教疾病治疗相关知识,以此改善患者负性情绪[5]、纠正其错误认知。全程化规范护理的过程中,可向患者介绍治愈患者案例,安抚其担忧情绪,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护理配合度,延缓病情进展。同时,全程化规范护理中,护理人员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准则,可以围绕其临床需求,及时清除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此,该护理方式的针对性更强[6]。此外,全程化规范护理可以从不同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确保其化疗成效最大化,使得患者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本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后,研究组SAS、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参照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给予输液港术后化疗患者全程化规范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全程化规范护理应用于输液港术后化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配合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罗红君.优质护理理念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6):93,100.

[2] 陈伟,夏旭霞,章月照.全程规范化护理体系对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2,31(1):98-101.

[3] 翟青.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10):1563-1565.

[4] 魏哲,秦敏.精准化护理干预对预防乳腺癌患者输液港并发症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9):1120-1123.

[5] 蒋清云,李蓉梅.手臂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2):132-135.

[6] 汪金华,林娟,何琴帅,等.细节性护理在乳腺癌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34-13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