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骨折胫骨结节牵引围手术期健康宣教护理观察

作者: 杨靖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骨折胫骨结节牵引围手术期中强化健康宣教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胫骨结节牵引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胫骨结节牵引治疗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强化健康宣教,可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股骨骨折;胫骨结节牵引;健康宣教;深静脉血栓

股骨为人体最长的管状骨,很容易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骨折,表现出股骨的完整性破坏及连续性中断[1]。胫骨结节牵引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在骨折处达到复位及固定的目的,但需要牵引的时间长,对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强化健康教育则主张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评估患者的疾病需求、心理需求等,制定个性化、系统性的健康指导方案,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3]。本研究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围术期强化健康宣教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胫骨结节牵引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46±4.63)岁;左侧骨折26例,右侧骨折20例;致伤原因:车祸12例,高坠落6例,摔伤28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71.57±4.60)岁;左侧骨折25例,右侧骨折21例;致伤原因:车祸14例,高坠落5例,摔伤27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X线及CT检查确诊,符合《实用骨折治疗指南》[4]相关标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髋关节结核及其他骨科疾病;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既往有精神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康复情况,依据康复进程进行锻炼指导,护理期间采取口头教育、健康手册等形式进行常规宣教。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

(1)术前教育: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告知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常规检查内容及目的。嘱患者正确配合术前工作的方法,如保持放松的心态、舒适的体位等。各项术前操作以严禁认真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亲切的护患关系。

(2)心理教育:依据患者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给予个性化心理教育,促使其认识到心理状态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以亲切的态度进行沟通交流,疏导其负面情绪,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其治愈信心,并联合家属给予精神支持和心里安慰,消除思想顾虑,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3)认知干预: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到股骨骨折的病因及发生机制,认识胫骨结节牵引治疗的重要性及目的,明确相关注意事项;采用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宣教,配合简单易懂的语言,促使形象化理解,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提高患者认知。

(4)预防指导:牵引期间对患者整体评估,维持有效牵引状态,指导患者掌握常见并发症的特征及预防措施。如通过深呼吸、有效咳嗽等预防坠积性肺炎;利用健肢力量做臀部抬起运动,协助并指导其正确的翻身;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形成;主动活动牵引远端关节,促使肢体功能恢复。

(5)康复指导:术后早期在不影响骨折复位状态下进行功能锻炼指导,股四头肌收缩舒张训练、踝关节屈伸、足部活动等,刺激骨折端,促进骨骼愈合;循序渐进增加锻炼强度;术后第2天开始床上活动锻炼,活动髋膝关节;术后3周可借助提杆进行锻炼,在患肢不负重下进行活动,加大髋膝范围;术后5周可进行扶床练习,循序展开拄拐活动,每日递增训练强度,但严禁快速猛烈活动;术后8周可增加负重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梯、下蹲等活动,直至患肢恢复正常活动。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压力性损伤风险:采用Braden压力性损伤评分表评价,包含感知、潮湿、活动力、移动力等项目,总分23分,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2分为高度危险。

(2)评估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采用《住院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从年龄、体质指数、活动受限度、手术、高危疾病等方面评估,≤6分为无危险,7~10分为低度危险,11~14分为中度危险,≥15分为高度危险。

(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4)比较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ADL)评估,包含进食、洗澡、行走、上下楼梯等项目,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各量表均包括20个项目,≥50分为焦虑,≥53分为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 两组压力性损伤分级比较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风险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性比较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股骨骨折依据骨折发生部位可分为股骨近端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远端骨折,在老年群体发生率较高,与其骨质变脆弱有关[6]。胫骨结节牵引治疗老年股骨骨折具有复位和固定的作用,但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牵引治疗的风险因素等,围手术期易出现多项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依从行为和心理状态。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主动防范各项风险因素,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围手术期需重视对患者展开系统性、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以患者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教育方法,主动了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从而认识到不科学活动、依从性差、不健康饮食等,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讲解各项并发症的危害性,促使其认识到手术、麻醉等对躯体的影响,主动防范并发症。从患者入院开始主动展开护理,指导其熟悉医院环境,了解手术类型,促使其了解整个治疗计划,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加强风险因素管理,促使其遵从医嘱用药、饮食、卫生管理及功能锻炼等,预防并发症发生。强化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主动评估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需求等,指导其掌握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冥想等缓解疼痛的方法,可稳定情绪,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给予患者眼神和语言的鼓励,激发其斗志,认识到尽早活动的重要性,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全身心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躯体症状对心理层面的不良影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胫骨结节牵引治疗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强化健康宣教,可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许锦兰,李密,吴淑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5):995-997.

[2] 朱爱华,胡伊群,汪清.多角度强化健康教育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日常生活、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8):1247-1250.

[3] 许秋月,张倩,徐静.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离床坐、踩单车运动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2544-2549.

[4] 李慧,岳忠娟,王丽燕,等.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4):693-695.

[5] 侯志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胫骨结节牵引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对比[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1):3624-3625.

[6] 赵咏梅,郭旗,齐慧,等.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对四肢关节内骨折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5):2083-208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