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日常预防

作者: 郭文超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会被激活,形成泡沫细胞,聚集并沉积在冠状动脉管腔内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堵塞血管。

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的弹性和韧性会逐渐降低,导致动脉壁结构发生改变。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2)性别: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上冠心病,这与雄性激素有关。女性在绝经后患上冠心病的概率会逐渐升高,这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3)家族史:家族中如有冠心病患者,其后代患冠心病的概率较一般人高。(4)高血压:高血压可以使动脉壁产生炎症反应,促进斑块的形成。此外,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变薄,增加斑块形成的风险。(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上冠心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5倍,而且患病时间越长,患病风险就越高。(6)高脂血症: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当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增加,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7)吸烟:吸烟会破坏血管壁,降低其弹性和韧性,增加患病风险。(8)嗜酒:嗜酒会使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增加,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9)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中,会加重血管内膜损伤。

冠心病的预防方法

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冠心病首先要控制危险因素,除了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外,应着重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如果有吸烟、嗜酒等不良喜好,也要及时戒除。

在饮食上,冠心病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鱼类和谷物类食物,尽量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减少盐和糖的摄入量。其中,每天摄入盐不超过5 g、糖不超过50 g。如果患者伴有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更要严格控制饮食。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要学会调节心理,尽量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情况的发生。

提高身体免疫力

冠心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因此,要想预防冠心病,应特别注重提高自身免疫力。

(1)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中老年人,运动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运动方式。

(2)饮食做到低盐、低脂、低糖,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可帮助调节免疫系统。

(3)保持良好的心态。

(4)戒烟限酒。

(5)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或过度劳累。

冠心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如果冠心病患者有心绞痛等症状,需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切勿盲目用药。

(2)手术治疗:对于那些经过评估认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措施。

此外,平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消除可能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对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大有帮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