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殷德会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治疗,研究组应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镇静效果、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后,研究组HR、RR、MAP及SpO2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6、12、48 h,研究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12和48 h,研究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及回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应用于创伤骨科术后镇痛中可维持良好的镇痛效果,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骨科;血流动力学;镇静镇痛;不良反应
创伤骨科病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等特征。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障碍及局部肿胀等,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1]。手术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手术应激性、刺激性较强,部分患者术后疼痛耐受度差,影响术后康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多[2]。因此,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镇静镇痛效果为目标,给予患者对症用药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42.26±2.41)岁;创伤原因:车祸11例,高处坠落17例,跌倒12例;ASA分级:Ⅰ级27例,Ⅱ级13例;BMI值19~26 kg/m2,平均(23.44±0.25) kg/m2;关节置换术26例,骨折复位术14例;合并症:骨质疏松11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10例,冠心病10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4岁,平均(42.15±2.38)岁;创伤原因:车祸10例,高处坠落16例,跌倒14例;ASA分级:Ⅰ级27例,Ⅱ级13例;体质量指数(BMI)19~26 kg/m2,平均(23.38±0.27) kg/m2;关节置换术26例,骨折复位术14例;合并症:骨质疏松11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10例,冠心病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有骨科手术指征、择期手术;ASA分级为Ⅰ~Ⅱ级;术前认知正常;能正常沟通;年龄为22~65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脑外伤、呼吸疾病;恶性肿瘤;手术禁忌证、用药过敏;凝血障碍、免疫缺陷;精神异常;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麻醉诱导:给予患者面罩吸氧5 min,静脉注射0.3 µg舒芬太尼、0.04 mg咪达唑仑、0.6 mg/kg罗库溴铵,快速经口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脉注射0.2 µg/(min·kg)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0.1 mg/kg罗库溴铵给予间断注射,与呼吸机连接完成间歇正压通气。结束手术前30 min、肌肉松弛药停用、待患者肌力恢复≥4级、意识清醒后,脱氧观察5 min,血氧饱和度≥95%,脉搏稳定后送回病房观察。
镇痛方法: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5~2 µg/(kg·d)舒芬太尼;研究组应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剂量同对照组,同时给予1.5 µg/(kg·d)右美托咪定,结束手术前5 min、首次负荷量给予4 mL后提供自控泵镇痛,以2 mL/h为背景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利用监护仪监测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2)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剧烈疼痛,10分为剧痛。(3)比较两组镇静效果:参考Ramsay镇静评分标准进行评估,1分为清醒、烦躁不安,2分为安静合作,3分为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4分为浅睡眠、能快速唤醒,5分为对呼叫反应迟钝、入睡,6分为深入睡眠、对呼叫无反应,分值越高,镇静效果越好。(4)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参考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评估,包括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及回忆能力,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认知功能越强。(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用药后,研究组HR、RR、MAP及SpO2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术后1、6、12、48 h,研究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镇静效果
术后1、6、12、48 h,研究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研究组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及回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见表5。
3讨论
舒芬太尼为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是一种常见的麻醉用药,具有见效快、分布容积小及清除率快等优势,可穿过人体血-脑脊液屏障,缩短药效发挥时间[4~5]。右美托咪定为α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用药后可对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起到激动作用,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痛觉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活化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成,使致痛物质表达下降,充分发挥抗焦虑、抗交感及镇痛镇静效果,具有结合蛋白质率高、半衰期长等优势[6]。
以二室模型作为药物动力学变化模型,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下降,从而抑制中枢交感神经,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减缓交感神经张力,继而达到增强术后镇痛效果的目的[7]。同时,右美托咪定可对血管的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促进早期恢复肠道动力,改善肠道微循环,并对NF-KB等机体炎症通路的激活产生一致性,从而拮抗细胞的凋亡,促进线粒体的融合,减缓患者术后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的损害,保护患者心、肝、肾、胃肠道等组织器官,安全性较高。因此,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联合用药可在治疗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预期用药作用,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8]。
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后,研究组HR、RR、MAP及SpO2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6、12、48 h,研究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12、48 h,研究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及回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联合用药对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应用于创伤骨科术后颌痛中,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认知功能影响小,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蔡庆宇.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效果的影响[J].海峡药学,2022,34(10):114-117.
[2]苏建林,李屹壁,蔡晓凡.预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上肢骨科手术患者连续臂丛神经镇痛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39(9):1448-1453.
[3]沈孝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低位硬膜外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
(22):113-116.
[4]肖鹏,曹磊,姚立群.右美托咪定联合区域神经阻滞镇痛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2022,31(11):93-96.
[5]胡孟尧,张常伟,蔡雪姣.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骨科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39(2):173-176.
[6]彭梦哲,袁炳林.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骨科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1):71-73.
[7]李舒,李蕾,骆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刊,2021,56(6):677-680.
[8]李蒙新,张春梅,朱蓉.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的镇痛剂量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
(10):1488-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