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 曾红凤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应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效果;依从性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且肿痛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容易出现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等情况,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损害关节软骨、骨质,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降低其生活质量[1]。
目前,针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然而,药物治疗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部分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同时,由于药物治疗无法治愈疾病,上述症状会反复发作,患者身心都感受到痛苦,容易出现抗拒治疗的行为。因此,应重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干预[2]。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5.39±2.3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78±1.25)年。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5.96±2.46)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6.22±1.3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X线与实验室检查,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患者或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加入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骨折疾病、组织严重病变;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语言障碍、沟通障碍及精神异常;无法配合实验;恶性肿瘤等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的病情监测,指导其科学饮食,同时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为其介绍相关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1)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其开展健康宣教,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病因、危害、护理措施、作用等,并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同时,通过发放健康资料、定期开展讲座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认知,帮助其坚定治疗的决心。
(2)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安抚其不良情绪,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让其感受到温暖与安心。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的积极影响,同时向患者介绍恢复较好的案例,帮助其建立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更加主动配合临床治疗。
(3)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必要性,告知其多饮水、喝热牛奶,保持充足的睡眠,且日常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禁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减少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利于缓解关节症状。
(4)因多数患者入院时存在关节肿胀及疼痛等症状,护理人员需嘱患者卧床休息,并安排硬质床铺,避免患者发生关节畸形。确保患者关节处于功能位,可给予其弹力绷带、夹板加以固定,减少负重,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可为急性期患者热敷,缓解其痛苦。
(5)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告知其尽早运动的优势,每天可训练30 min,如膝关节功能锻炼、指间关节锻炼等。
(6)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家属讲解院外自我护理方法,指导其正确进行自我锻炼,同时告知其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一旦发生需立刻回院复查,防止病情加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以我院自拟的健康知识掌握问卷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3],代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高。以我院自拟的护理依从性量表对两组护理前、护理后的依从性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依从性越高[4]。(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问卷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90分及以上为十分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十分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多发生在手关节、足小关节,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与侵袭性。患者发病时会呈现关节器官受累现象、血清类风湿炎症因子的阳性表现等,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组织结构畸形、关节功能的丧失等情况,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5~6]。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关节肿胀、疼痛,且该疾病病程较长,极大程度上加剧患者的身心痛苦。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心脏、肺部等组织器官,严重损害其机体健康。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行适宜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
系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给予其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与指导,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7~8]。同时,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并为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正确的饮食方案、科学的康复锻炼方法等,有助于全方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此外,系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关注患者心里健康,可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其负性情绪,并让患者认识到乐观心态对疾病恢复的积极影响,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还会对患者进行日常行为的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预后[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系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徐昭慧.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5):147-150.
[2]栗瑞娟.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1):3062-3063.
[3]孙玉娟,常晶晶,杨晓敏.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西藏医药,2021,42(1):111-112.
[4]刘馨.中医移情护理联合视频教育护理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稳定期患者功能恢复及整体健康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229-232.
[5]朴金花.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8):77-79.
[6]赵晓军.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J].人人健康,2020(12):207-208.
[7]王琳,王群超.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140-142.
[8]丁聪粉.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4):205-206.
[9]袁春琴,王玲.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