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缩宫素静滴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分析

作者: 查园园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缩宫素静滴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分析0

摘要:目的  评价孕足月孕产妇静滴缩宫素+低位水囊引产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4月~2021年3月的孕足月孕产妇100例,经抽签法分成两组(乙组50例静滴缩宫素,甲组50例静滴缩宫素+低位水囊引产),分析两组引产效果、宫颈成熟度评分、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产程、引产到临床时间、产后2 h出血量。结果  甲组宫颈成熟度评分高于乙组,P<0.05;甲组产程短于乙组,P<0.05;甲组引产到临床时间短于乙组,P<0.05;甲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乙组,P<0.05;甲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甲组剖宫产率低于乙组,P<0.05;甲组引产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结论  静滴缩宫素联合低位水囊引产可促进孕足月孕产妇的宫颈成熟,缩短引产到临床时间以及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2 h出血量,提高引产效果。

关键词: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缩宫素;应用效果

子宫颈成熟度是引产的重要指标,当孕产妇子宫颈缩短及变软后才可顺利分娩。子宫颈成熟度越好,则临床引产效果越理想,顺产率越高。如果存在明确的引产指征,但宫颈条件并不成熟,需实施促宫颈成熟措施[1]。低位水囊为常规的引产方法,以往多用于中期引产,而较少应用晚期引产甚至是促宫颈成熟中,因为该方法易并发感染,也易导致脐带脱垂,而致使其应用受限。

缩宫素同样是常用的一种妊娠产妇引产方法。但单纯使用缩宫素时,子宫收缩时间以及宫颈成熟时间均不足,易导致孕产妇疲劳,无法有效缩短生产持续时间,增加分娩危险,提高引产失效率,使子宫收缩产生强直性和不协调性,严重时甚至出现羊水栓塞、胎儿宫内窘迫等,威胁母婴安全[2]。本研究旨在孕足月孕产妇静滴缩宫素+低位水囊引产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9年4月~2021年3月的孕足月孕产妇100例,经抽签法分成乙组和甲组各50例。甲组孕37~42周,平均(39.05±1.44)周;年龄22~36岁,平均(28.92±2.5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27例。乙组孕37~41周,平均(39.08±1.35)周;年龄22~36岁,平均(28.92±2.58)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28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符合引产指征;孕37周以上;对研究用药不过敏;胎膜未早破;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引产相关禁忌证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合并严重心、肝、肺等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乙组:生理盐水500 ml+缩宫素2.5U静滴,初始速度8滴/min,按照宫缩强度调整静滴速度,每隔15 min上调静滴速度4滴/min,确保妊娠期间有效、规律的宫缩,静滴速度最大不超过45滴/min,评估孕妇宫颈成熟度,评分不低于7分时给予人工破膜处理。达到最大滴速后仍未出现强烈宫缩者,应适度提高宫缩素含量;达妊娠应用最高含量时宫缩程度仍不明确,为避免强直性宫缩的发生,应维持当前含量和滴速;滴注12h后妊娠仍不临产成功,则在晚间停止静滴,次日继续静滴缩宫素;如果持续2 d静滴缩宫素仍未临产,则说明引产失败。

甲组:先检查妊娠环境、胎儿发育情况,了解产妇宫内储备情况、阴道炎症、子宫炎症、白带洁净度等,判断是否适宜引产。引产前嘱产妇禁食水,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消毒外阴、阴道;充分显露宫颈,用宫颈钳牵引宫颈前唇,于宫颈管中慢慢置入钳夹球状囊导管部,深约10 cm,放置一次性球囊扩张器,且在球囊导管中加至少40 ml生理盐水,最大使用剂量不超过150ml;拉直导管,保证宫颈内口紧密贴合球囊导管,将导管另一端在胎儿的大腿内侧固定;完成低位水囊操作后,评估胎儿情况,再仔细观察水囊状况;水囊自动脱出后,宫缩间隔2~3 min、宫缩持续50 s则引产成功。如果引产24 h后仍未出现强烈的宫缩,则尽早拔除水囊,或通过人工破膜的方法尽快剖腹产,并应用适量宫缩素进行引导,提高宫颈程度程度,缩短引产持续时间。宫缩素使用方法同乙组。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引产效果。显效:引产24 h内孕产妇的宫缩明显,宫口扩张不少于3 cm;有效:引产24 h内孕产妇宫缩明显,宫口扩张2~3 cm;无效:引产24 h内孕产妇未出现宫缩,宫口扩张不足2 cm[3]。

评估两组宫颈成熟度。进行宫颈Bishop成熟度评分,主要包括宫颈硬度、宫颈管消退、宫口开大、先露位置、宫口位置等内容,满分13分,得分与宫颈成熟度成正比[4]。

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产程、引产到临床时间、产后2 h出血量。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宫颈成熟度评分、产程、引产到临床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比较

甲组宫颈成熟度评分高于乙组,产程、引产到临床时间短于乙组,产后2 h出血量低于乙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比较

甲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率低于乙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引产效果比较

甲组引产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见表3。

3讨论

宫颈不成熟是导致引产失败主要的原因,也是阴道分娩中止的一个重要因素。孕产妇宫颈成熟度评分越高,则其宫颈越成熟,引产成功率越高,因此,在引产中需促宫颈成熟[5~6]。理想的促进宫颈成熟手段应同宫颈自然成熟的过程类似,子宫不会受到过度刺激,不会导致子宫过度收缩,对胎膜也不会造成损伤,同时也不会危害孕产妇再次妊娠。

在足月妊娠引产中,临床医师大都会选择宫缩素进行引产。该药物是一种多肽型类激素,给药后对子宫平滑肌产生刺激而使其收缩,并对正常分娩时的子宫紧缩现象进行模仿,从而使宫颈扩张,伴随正常分娩进程,该药物的作用会不断提高。静脉滴注是缩宫素常用的给药方式,可促使宫颈成熟,从而增强宫口张开力与子宫会紧缩效应,提高正常分娩速率。但该方法效果有限,特别是在单独应用宫缩素时,并且对部分妊娠应用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在使用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以及心率加速等;且用量大容易引起高血压、子宫撕裂、新生儿室息以及羊水栓塞等情况,威胁到母婴安全。

有研究指出,低位水囊引产+静脉滴注缩宫素的方法,可提高宫颈形的成熟度,孕妇迅速生产,降低负面原因对分娩的影响,有助于减少合并症发病率和剖宫产率,提高婴儿成活率和顺产率,应用效果确切。

水囊引产术是在宫壁与胎膜间放置水囊,增加宫内压以及机械性刺激宫颈管,促宫颈扩张以及宫腔膨胀,利于垂体后叶素分泌以及释放,促进宫颈成熟,诱发、引起宫缩,是降低或避免难产、手术产、母婴并发症等的一种常用手段。同时使用缩宫素加快生产,可增加引产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提高阴道分娩率。本结果显示,甲组宫颈成熟度评分高于乙组,P<0.05;甲组产程短于乙组,P<0.05;甲组引产到临床时间短于乙组,P<0.05;甲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乙组,P<0.05;甲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甲组剖宫产率低于乙组,P<0.05;甲组引产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证实在孕足月引产中,给予孕产妇静滴缩宫素及低位水囊引产,可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减少产后2 h出血量。

综上,静滴缩宫素联合低位水囊引产可促进孕足月孕产妇的宫颈成熟,缩短引产到临床时间以及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2 h出血量,提高引产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欣琪,陈年芳.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1):153-155.

[2]陈宝珠.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8):8,27.

[3]廖媛.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对产妇血清WBC、CRP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0,4(4):34-36.

[4]汪玉娟.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8,8(3):224.

[5]曾翠英.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8):3972-3973.

[6]潘丽莉,黄利川.比较孕足月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及单用缩宫素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22-12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