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 陈辅环

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疗效观察0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患儿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西药联合中药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钙、血清锌、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身体营养状况,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小儿脾胃虚弱;厌食症;自拟健脾和胃汤;疗效观察

厌食症为婴幼儿常见病,严重时会直接影响婴幼儿成长发育。导致本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如全身性疾病、药物、微量元素缺乏、气候、喂养不当以及神经性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降低以及大便干结等,严重厌食者甚至会出现呕吐、腹泻和便血等。若厌食症状未能得到尽早改善,极易造成患儿营养不良,致使患儿免疫力低下,甚至会出现贫血、佝偻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1]。

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是及时补充微量元素、促进消化吸收。但由于该病治疗难度较大,加之患儿机体耐受性较差,较长时间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会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进一步损伤患儿身体机能,使疾病治疗效率受到影响。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病因在于长期饮食不当、滋补过度、外感六淫、先天不足等造成的正气亏损及脾胃虚弱,治疗应以健脾和胃为主[2]。本研究旨在观察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患儿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4~6岁、平均(5.00±0.50)岁。对照组男39例、女37例,年龄4~6岁、平均(5.10±0.6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根据《实用儿科学》中厌食症诊断标准[3],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每餐食量减少一半以上,且症状已持续2周以上,但不存在其他疾病;患儿体质量已明显减少或停止增长,同时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及喂养不当情况。中医诊断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厌食症诊断标准:长期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精神欠佳、乏力、舌质淡及苔薄白等。

纳入标准:均已通过临床检查确定达到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疾病标准;患儿临床资料均完整;所有患儿家属区已对本研究内容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协商后自愿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语言沟通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患儿;存在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患儿;存在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整个治疗的患儿;伴有恶性肿瘤患儿;伴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脏器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儿;依从性较差的患儿和家属。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给予健胃消食片口服,每次2片,3次/d;口服复合维生素B,每次1片,3次/d,持续治疗30 d。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自拟健脾和胃汤,中药组方:白芍10 g、党参10 g、山药10 g,茯苓6 g、生麦芽6 g、甘草6 g,柴胡5 g、山楂5 g,砂仁(后下)3 g、陈皮3 g。以上中药混合后用水煎制,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30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钙、锌、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各项营养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彻底消退,饮食已完全恢复正常,且无营养不良情况发生;有效,治疗后患儿以上指标均已得到显著改善;无效,患儿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显效+有效=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锌、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36%;对照组显效38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835,P=0.046)。

2.4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轻微口干、1例头晕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出现3例口干、2例头晕恶心、2例浑身无力、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53,P=0.046)。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多数家庭缺乏对合理饮食的认知度和重视度,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喂养不当现象,在长期不良饮食影响下,会导致小儿消化系统及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增加小儿厌食症发生率。若患儿长期处于厌食状态,会造成机体营养供应不足,增加营养不良现象发生,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小儿其他疾病的患病率[3]。健胃消食片配合复合维生素B进行治疗可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改善厌食症状,但西药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比较缓慢,且患儿年龄较小,身体耐药性较弱,长期用药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4~6]。

中医认为,婴幼儿机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胃肠功能比较娇弱,若日常生活饮食不当,加之受到环境、药物、情绪或外界等因素刺激,可导致患儿机体正气亏损、外感六淫,致使脾胃功能受损,造成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及脾胃不和,出现严重脾胃不和后会引起脾胃虚弱型厌食症,治疗应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7~9]。自拟健脾和胃汤方中,君药为具有健脾和胃与温阳祛湿功效的白芍,臣药为具有健脾宁心与利水渗湿功效的茯苓,佐药为具有生津和胃与补中益气功效的党参,使药为具有补脾胃亏损的山药、和解表里的柴胡、健脾开胃及助消化的山楂、理气健脾的砂仁、行气消食的生麦芽、补脾和胃与调和诸药的甘草,以上中药联合应用发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开胃助消化之功效[10~16]。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联合方案治疗后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身体营养状况,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于焕英.自拟健脾和胃汤对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4):126-127.

[2]郑丽娅.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家有孕宝,2021,3(14):83.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3-124.

[5]李景新.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对体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分析[J].家有孕宝,2020,2(17):59.

[6]吕艳,林琳.分析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0):44-46.

[7]韦屹.中医技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应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34-36.

[8]范慧慧.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8):198-199.

[9]向正可,陈沛伟,谭从容,等.加味异功散联合常规治疗对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1,43(12):3559-3562.

[10]曹小妍.健脾和胃汤联合刺四缝对脾胃湿热型厌食症患儿血浆胃动力指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6):4-6.

[11]王红兵.探讨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使用健脾和胃汤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18,15(4):134-135.

[12]余小红.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效果及对其体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7,14(12):12-14.

[13]廖世忠.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体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8):16-17.

[14]黄静,邓静.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7):2409-2410,2421.

[15]劳敏莹,兰丽琴,黄梦婕,杨思华.健脾和胃汤加减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对患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5):44-47.

[16]王爱玲,杨期植.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8,36(10):115-1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