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观察

作者: 袁娜娜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观察0

摘要: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70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利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利用常规、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凝血系统、呼吸系统相关指标、器官衰竭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新血活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器官衰竭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脓毒血症效果显著,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轻患者症状。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监护室;脓毒血症;血液灌流治疗

脓毒血症为重症监护室中的感染相关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属于严重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综合征[1~2]。如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时被称作严重毒血症,并产生循环衰竭,出现休克时又被称作脓毒血性休克。脓毒血症的定义中提到宿主对感染的特异性反应,引发对生命产生威胁的器官功能障碍。全身反应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脓毒血症属于相同疾病的不同表现[3]。

现阶段,针对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具备新认知,但对于脓毒血症的治疗效果未出现重大进展。现阶段,治疗原则一般以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酸中毒纠正、血液灌注治疗、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为主。其中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为重症医学领域的代谢紊乱急性肾损伤等急重症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70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年龄35~78岁,平均(62.84±0.56)岁;男20例、女15例。观察组年龄35~79岁,平均(62.77±0.65)岁;男21例,女14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符合脓毒血症标准,本人知情研究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及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抗感染、营养支持相关治疗,必要时应给予患者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进行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采用一次性灌流器(健帆生物科技 HA130 )实施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其中针对血泵进行流速设置,控制在200 ml/min,每次2~3 h,每日1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利用采用 Diapact CRRT机(德国贝朗)、配套管路,在彩超引导下为患者进行股静脉穿刺,并利用长度35 cm、直径14F的双腔导管给予治疗。设置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将一次性灌流器与CRRT透析器串联。治疗前采用肝素生理盐水5000 IU/L进行管路、滤器预冲洗。血泵流速为200 ml/min,利用碳酸氢盐配方,其中设置标准容量血液为患者进行滤过,需要依据患者的输入液体量、尿量进行超滤量设置,共计连续治疗72 h。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器官衰竭评分(SOFA)、凝血系统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新血活酶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相关指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凝血系统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新血活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呼吸相关指标、器官衰竭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器官衰竭评分优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脓毒血症属于严重感染诱发的各系统炎症反应,会对于全身组织器官造成巨大损伤,引发患者出现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具备较高的死亡率。临床研究发现,如在器官衰竭评分在2以上,死亡率大于10%。有效的液体复苏能够纠正酸中毒平衡,并结合适当的营养支持,必要时机械通气、利用血管活性药物为常见的对症治疗方法。

近几年,脓毒血症治疗研究获得较大进展,但脓毒血症的ICU留住时间、死亡率仍然较高。多项研究显示,快速诊断评分的诊断敏感性相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更高,在患者死亡率预测上具备优势。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为脓毒血症进展的主要标志,其中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后其呼吸循环明显改善。为观察组儿茶氨酚用量相对较少,呼吸上机时间短,能够使药物交感过度兴奋等不良反应减少;同时,能够使患者长时间机械通气经历的各类痛苦减轻。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为脓毒血症中病情恶化的重要表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会对于组织代谢细胞产生一定影响,使全身休克症状加重。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转归,能够减少对于血小板的消耗。

肾脏属于脓毒血症损伤的主要脏器,大量代谢废物及组织缺氧缺血产生的乳酸堆积,会引发脑细胞及心肌损伤,对于血管活性药物以及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疗效产生影响。组织细胞坏死造成的分子物质能够在肾小球中沉积,并进一步造成肾脏严重损伤,对患者的疾病预后产生影响。血液净化治疗为废物清除代谢并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的主要措施。有效抗感染的治疗能够使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恢复,减少抗生素用量,积极预防长时间用药产生的白细胞及耐药性降低。为患者进行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能够使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增殖反应及活性进一步升高,使机体细胞免疫恢复。同时,脓毒血症患者体内具备较高的白细胞介素水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均为参与了SIRS的主要因子,能够实现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更有利于实施比例再平衡,对于脓毒血症患者的免疫系统紊乱进行纠正,具备理想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将脓毒血症定义为宿主针对感染特异性反应引发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中属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均为脓毒症的不同表现,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一般为其进行营养支持、酸中毒纠正、液体复苏、抗感染以及血液灌流治疗。机械通气等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为现阶段医学领域急性肾损伤以及代谢紊乱等常见治疗方法,但其应用过程仍然具备一定争议性。脓毒血症一般实施对症治疗,帮助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以及相应营养支持,但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仍然会受到干扰。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恢复,能够减少抗生素用量,避免患者产生白细胞降低以及用药耐药性,使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逐步提高,可积极恢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新血活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器官衰竭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为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使患者疾病症状全面减轻,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脓毒血症效果显著,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轻患者症状。

参考文献

[1]徐志灯. ICU脓毒血症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疗效研究[J].系统医学,2021,6(16):65-67.

[2]黄佳星,赵东阳,包赛朵.不同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临床疗效差异[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0):1675-1677.

[3]段会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J].临床研究,2021,29(4):65-6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