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治疗的综合疗效对比

作者: 戴启民 张云梅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治疗的综合疗效对比0

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治疗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部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眼部指标改善效果更优,康复效果更佳。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超声乳化;治疗效果

很多患者对白内障的认知欠佳,部分患者就医时疾病已发展到成熟阶段,治疗难度较大,导致治愈率较低[1~2]。手术为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术式包括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超声乳化术式的手术切口较小,且患者创伤较少,在术后患者视力提升速度快等优势,成为治疗时的主要方式。本研究旨在对比两种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治疗的综合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

纳入指标:(1)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2)患者均满足手术指征;(3)患者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指标:(1)患者存在肝肾基础性功能疾病;(2)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患者合并存在肿瘤;(4)患者存在精神意识障碍,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5)在本次研究前,患者曾经接受过其他眼部手术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术前3 d给予患者抗生素眼药水滴注,第4d实施手术,为患者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 d将患者眼罩打开,滴注地塞米松滴眼液。

观察组进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前3 d滴注抗生素眼药水,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球后麻醉,在患者穹窿11:00位向01:00做结膜瓣。在患者角膜缘后1.5 mm作一巩膜隧道,内口应在角膜缘1~2 mm处。观察患者实际情况,注入粘弹剂,撕囊后,在前房置入晶体,再次注入粘弹剂,劈核后取出。置入人工晶体,恢复前方。将庆大霉素置入结膜,结束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经治疗,患者术后视力>0.5为有效,对患者术后1d、7d以及2个月的效果进行分析。(2)眼部指标。干眼症评分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呈反比。视力:利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视力进行测量。眼压:使用Goldmann亚平眼压Udine患者术前、术后眼压进行检测。BUT:正常-15~35 s;泪膜不稳定-<10 s。(3)记录两组患者后囊混浊、角膜水肿以及虹膜后黏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4)采集患者用药前后的静脉血,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CRP、IL-8、TNF-α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眼部指标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干眼症评分、视力、眼压、BUT分别为(7.91±2.04)分、(0.25±0.05)、(35.27±3.29)mmHg、(6.29±1.03) s;观察组指标分别为(7.66±2.31)、(0.24±0.01)、(35.32±3.14)mmHg、(6.33±1.25)s。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44,P=0.329;t=1.074,P=0.144;t=0.060,P=0.476;t=0.135,P=0.446)。

干预后,对照组干眼症评分、视力、眼压、BUT分别为(3.18±1.35)分、(0.36±0.03)、(15.74±4.39)mmHg、(18.34±10.18)s;观察组指标分别为(2.58±0.64)、(0.78±0.14)、(10.26±2.28)mmHg、(25.33±14.69)s。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t=2.200,P=0.016;t=16.067,P<0.001;t=6.068,P<0.001;t=2.142,P=0.018)。

对比组内差异,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显著(t=10.591,P<0.001;t=10.333,P<0.001;t=19.499,P<0.001;t=6.450,P<0.001);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异显著(t=11.608,P<0.001;t=21.073,P<0.001;t=35.372,P<0.001;t=7.059,P<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1例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现后囊混浊3例,角膜水肿2例,虹膜后黏连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7.680,P=0.006)。

2.4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CRP、IL-8、TNF-α分别为(16.24±2.39)分、(15.28±1.47)ng/L、(88.39±10.15)ng/L;观察组指标分别为(16.65±2.24)mg/L、(15.37±1.24)ng/L、(88.46±10.23)ng/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92,P=0.215;t=0.304,P=0.381;t=0.031,P=0.488)。

干预后,对照组CRP、IL-8、TNF-α分别为(9.33±1.25)mg/L、(8.46±1.23)ng/L、(59.48±7.19)ng/L;观察组指标分别为(6.75±1.18)mg/L、(6.38±1.48)ng/L、(48.32±5.14)ng/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9.492,P<0.001;t=6.836,P<0.001;t=7.986,P<0.001)。

对比组内差异,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显著(t=16.203,P<0.001;t=22.504,P<0.001;t=14.700,P<0.001);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异显著(t=24.731,P<0.001;t=24.448,P<0.001;t=22.174,P<0.001)。

3讨论

白内障患者眼球内晶状体上出现一种疾病,当患者任一晶体出现浑浊后,都可将其称为白内障。但需注意的是,晶状体浑浊较轻的时候,对患者视力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易被人忽略。传统在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治疗时,主要使用传统白内障囊内摘除术。但随我国超声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超声乳化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成为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时的首选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眼部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不难看出,临床在使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治疗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能够得到较佳的改善,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了眼部指标。

在饶志波[3]的研究中选取该院76例白内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措施与本研究一致。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28.95%,P<0.05)。得出结论,对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治疗效果较佳,且安全性更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原因如下。在经研究后可知,临床对1级和2级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时,实施超声乳化治疗效果较佳。但对3级及以上患者,超声乳化手术需较多能量,另外劈核过程更加复杂,因此在术后患者极易产生并发症,例如虹膜后黏连、晶体面色素沉着或角膜水肿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均为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常用手术,其中超声乳化术已被广泛应用,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无需缝合等优势,是治疗的白内障的首选方法。但超声乳化术属于能量释放过程,在碎核的同时会损伤角膜组织细胞,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增加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且该术式对术者操作技巧、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本次研究患者均为老年患者,患者年龄在不断增长后,角膜内皮数量少,密度低,细胞面积有所增大,但内皮细胞在损伤后无法再生。所以对年龄大的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术式,更易出现角膜失代偿或角膜水肿。近些年,随着超声乳化仪的改进,手术切口也得到改良,通过低能量、小切口手术确保前房稳定性,减轻内皮组织损伤,治疗效果较好。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则属于临床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可以对患者前方内碎核,对病灶进行有效摘除。该术式虽对患者的角膜内皮造成损伤,但相比超声乳化术,临床优势更加显著。(1)在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对患者后囊不会造成较大的损伤;(2)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安全性较高;(3)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实施后,患者并发症较低;(4)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使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效果显著;(5)将角巩膜缘作为隧道切口,密闭性更高,该术式时,患者眼球完整性能够得到保障,在实施手后不需进行缝合,对患者术后视力的保护较佳。就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后可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并发症更低,安全性高。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于前房碎核,对患者后囊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须注意的是,该术式实施后,患者角膜依旧会产生角膜内皮损伤,但与超声乳化术对比,损伤更小。加之,目前超声乳化术需要专门的设备,且手术费用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而且在粉碎晶状体核中可能对角膜内皮组织造成损伤,引起术后角膜水肿等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早日康复。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是一种改良手术,是在保持囊外手术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超声乳化术的虹膜隧道切口、环形撕囊技术的优势,改进晶状体的处理技巧,其手术效果接近超声乳化术,而且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籍雪颖,孙宏亮,李传武.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软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比较[J].安徽医药,2020,24(6):1180-1183.

[2]赵延涛,王国强,张帅,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5(5):1159-1162.

[3]饶志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J].宜春学院学报,2021,43(9):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