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AFP、CEA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
作者: 吴盛楠 杨玉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湘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为肝癌组;并选取同期于我中心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健康组。分析两组AFP、CEA水平及诊断情况以及肝癌组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患者的AFP、CEA水平。结果 肝癌组患者AFP、CE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AFP、CEA联合诊断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检测;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患者的AFP、CEA水平存在显著差异,Ⅳ期最高,Ⅲ期次之,P<0.05。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会随临床病理分期增加而升高;血清AFP、CEA联合诊断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检测。
关键词: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肝癌 ;病理分期
原发性肝细胞癌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与肝硬化存在直接关系[1]。患者早期并无显著的特异性症状,诊断时多已处于晚期阶段,最佳治疗手段与时机已错过[2]。因此,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进行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血清标志物是表示患者机体内存在肿瘤的一种标记物,血清标志物的含量以及表达可以作为临床医师诊断肿瘤、监控患者病情的临床依据,并依此在后期采取治疗措施。血清甲胎蛋白(AFP)在正常机体内含量较低,属于白蛋白家族,在胃癌、肝癌患者中高表达,由此可见,AFP水平的变化与患者肿瘤细胞增殖、免疫抑制存在直接关系。癌胚抗原(CEA)在正常人体内水平较低,属于一种膜蛋白,在直肠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中会异常表达。因此,临床对消化道肿瘤进行诊断时常会选择将CEA作为一种辅助性诊断标准,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进展以及患者肿瘤局部出现的炎性反应存在直接关系。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AFP、CEA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湘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为肝癌组;并选取同期于我中心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健康组。肝癌组男41例,女19例 ;年龄34~75岁,平均(54.12±1.16)岁;病程1~7年,平均(3.12±0.14)年;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14例,Ⅲ期24例,Ⅳ期13例。健康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9~78岁,平均(54.36±1.2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血清AFP、CEA检查:所有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在3000 r/min速度下实施10 min离心处理,之后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利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检测CEA、AFP。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血清AFP、CEA水平。(2)诊断效果。分析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查诊断结果,与患者病情结果相对比。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其中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糖血清AFP阳性指标:>25 μg/L;血清CEA阳性指标:>5 ng/ml。(3)临床分期与血清指标相关性。分析60例肝癌患者不同病理分期,血清AFP、CEA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清指标检测结果
60例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分别为(158.42±45.17)μg/L、(18.39±5.76)ng/ml;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FP、CEA水平分别为(1.33±0.12)μg/L、(2.34±0.14)ng/ml;肝癌组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38,P<0.01;t=21.577,P<0.001)。
2.2 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血清AFP检测敏感度为58.33%(35/60)、特异度为61.67%(37/60)、准确度为60.00%(72/120);血清CEA检测后敏感度为58.33%(35/60)、特异度为65.00%(39/60)、准确度为61.67%(74/120);血清AFP、CEA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96.67%(58/60)、特异度为98.33%(59/60)、准确度为97.50%(117/120),血清AFP、CEA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见表1。
2.3 临床分期与血清指标相关性
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患者的AFP、CEA水平存在显著差异,Ⅳ期最高,Ⅲ期次之,P<0.05。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当前最为常见的肿瘤。近年来,我国肝癌发生率逐步提升,且死亡率显著升高,患者预后情况较差,且较易出现转移或复发问题。现阶段临床对肝癌患者的发生机制了解度较为缺乏,肝癌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会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在血清标志物之中,选择与肝癌患者发病较为密切的一种标志物分子,是目前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3]。选择合适的肝癌标志物,并应用在临床中,对肝癌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具备较高价值。
AFP是一种糖蛋白,属于白蛋白家族,在成人血液中含量极少量,在肝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病恢复期患者中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程度与肝细胞坏死和再生有关。在原发性肝癌时血中AFP异常升高,所以检测血液中AFP含量有助于鉴别诊断肝癌的有效指标。当前在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诊断时,AFP使用较为广泛,属于首选肿瘤标志物。但由于患者血清中AFP浓度不仅与患者癌肿大小存在一定关系,与患者癌肿分化、生长情况以及变性坏死也存在直接关系。本研究显示,肝癌患者AFP为(158.42±45.17)μg/L,健康体检者AFP为(1.33±0.12)μg/L,肝癌患者比健康体检者显著更高,P<0.05;血清AFP检测敏感度为58.33%(35/60)、特异度为61.67%(37/60)、准确度为60.83%(72/120)。因此,可将其作为诊断肝癌患者的一项重要指标。
另有学者研究发现,AFP会使癌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2(EGFR2)蛋白的表达提高,而EGFR2则会加快肿瘤血管生长速度,加快癌症细胞的转移。因此,肝癌患者AFP水平提高后,不仅会对患者肝癌细胞表面的胶原蛋白表达进行抑制,还会提升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导致肝癌出现转移问题。另外,当AFP提高时,会进一步促进转录活化因子(STAT3)蛋白实现二聚化,随后其进入到细胞核之中,导致患者肿瘤血管生成速度加快,肝癌细胞会通过肿瘤血管出现远端转移情况,所以当肝癌患者疾病有所进展后,AFP水平也会有所提升。因此,本次研究中Ⅰ~Ⅳ期患者AFP水平逐步升高,其中Ⅳ期患者AFP水平最高。
CEA属于癌胚抗原,是肿瘤的一种标志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较低,因此使用CEA可以对患者肿瘤状态进行预示。患者若患有原发性肝细胞癌,在术前患者CEA指标越低,表明患者处于早期阶段,因此治疗后具有较好预后,出现复发以及转移的概率较低。CEA是当前临床对直肠癌、结肠癌诊断的主要标志物,被美国肿瘤协会称为监测结肠癌复发的唯一标志。查阅研究可知,胃肠道肿瘤、肺癌、乳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均会使患者血清中CEA值出现提升。所以在对消化道肿瘤进行鉴别时,使用CEA值具有较佳效果,具备重要临床价值。CEA属于一种细胞粘附性分子,在正常机体中,具有非特异性防御效果。在肿瘤患者中,它能有效调节肿瘤细胞对毒性细胞的敏感度,从而使肿瘤细胞避免受到免疫攻击。但CEA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因此在早期肿瘤诊断时,其敏感度较低。一般情况下,CEA在对消化系统肿瘤实施检测时,敏感度在50%~70%左右,当患者为乳腺癌、胃肠癌、肝癌或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中,CEA均会出现上升趋势。
在肝癌中,肿瘤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并且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肝癌患者中血清CEA水平升高会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R)蛋白表达,从而激活IGF1R信号通路。活化的IGF1R受体蛋白具有磷酸化酶活性,能够磷酸化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蛋白,而磷酸化活化的PDK1蛋白进一步对丝苏氨酸激酶(Akt)的308位苏氨酸产生磷酸化,导致AKT蛋白活化。
本研究在对肝癌患者实施诊断时,主要采取血清AFP、CEA联合检验,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96.67%(58/60)、特异度为98.33%(59/60)、准确度为97.50%(117/120),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在95%以上,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可以看出,实施联合检测,能够使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评估,从而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改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另外,临床医护人员还需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操作技能以及判断能力进行锻炼,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检测准确度出现误差,影响后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不难发现,在对肝癌患者开展诊断时,利用血清AFP、CEA联合检验,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均较高,使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在后期实施治疗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会随临床病理分期增加而升高;血清AFP、CEA联合诊断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检测。
参考文献
[1]杨柯,胡亚男,陈晓文.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21,29(2):146-147.
[2]周海丰.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EA,AFP,CA125和CA199水平检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3):124-126.
[3]李冉,范会军,徐杰,等.超声造影,血清AFP,CEA水平对肝癌介入术后微血管侵犯,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3):45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