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 张鹏
摘要:目的 探究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奥曲肽+奥美拉唑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 纳入于2019年3月~2021年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确诊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共计52例,采用蓝红双色进行数列分布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奥曲肽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方案。结果 研究组患者输血总量及止血用时等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指标,研究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机制、再出血率及药物使用安全机制均异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学指标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奥曲肽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方案,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促使疾病转归,临床应用兼具高效及安全等优势。
关键词:奥曲肽;奥美拉唑;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以弥漫性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假小叶为病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降低肝功能,极易诱导门静脉高压等危重并发症,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2]。临床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考虑患者病灶部位特异性,临床药物选取安全系数要求较高[3]。现本研究笔者特针对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有效机制进行分析,特开展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于2019年3月~2021年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确诊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共计52例,采用蓝红双色进行数列分布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区间42~79岁,年龄均值(59.63±3.25)岁;经Chilid-Pugh肝功能分级显示,6例患者呈A级,14例患者呈B级,6例患者呈C级;研究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区间45~81岁,年龄均值(55.62±3.27)岁;经Chilid-Pugh肝功能分级显示,4例患者呈A级,15例患者呈B级,7例患者呈C级。假设校验两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基线资料(P>0.05),提示可于下文假设分析。
纳入原则:(1)均符合临床《内科医学诊治指南》[4]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依据,患者入院时呈肝硬化典型体征,伴有呕血及黑便,经胃镜、B超及实验室联合检查确诊;(2)均征得患者及监护人授权同意,经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实施;(3)患者治疗依从性高,经2周洗脱期纳入研究分析。排除原则:(1)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2)因凝血功能障碍或造血功能障碍等其他因素诱导的上消化道出血;(3)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不耐受,或于研究观察前1月份服用本研究药物治疗并中断患者[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确诊予以对症治疗,均依据其病理表现、机体失血情况予以禁食、留置胃管、营养支持、补液等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奥曲肽药物治疗,采用2ml奥曲肽混合20ml生理盐水行静脉推注,推注速度缓慢均匀,采用25μg/h速度维持静脉滴注干预;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使用奥美拉唑药物治疗,于奥曲肽持续治疗3g后,采用100ml奥美拉唑静脉滴注,2次/d,持续药物滴注3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一个疗程,比对有效机制及安全机制。
1.3 评价标准
(1)统计观察两组患者输血总量及止血用时。
(2)依据《新药疗效指导原则》疗效标准为依据,若患者呕血、便血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经肝功能评估指标改善不满10%,疗效评估无效;若患者呕血、便血症状改善,经肝功能评估指标改善10%~50%,疗效评估起效;若患者呕血、便血症状显著改善,经肝功能评估指标改善超50%,疗效评估显效。有效机制为起效占比加显效占比[6]。随访患者治疗后3个月,统计观察再出血病例。
(3)统计比对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分析药物使用安全机制。
(4)治疗后测定血清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皮质醇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一氧化氮使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胰高血糖素使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 2组患者输血情况及止血用时分析
研究组患者输血总量及止血用时等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指标,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止血有效机制及再出血情况分析
研究组患者疗效评估无效患者1例,评估起效患者9例,评估显效患者16例,总有效机制95.16;对照组患者疗效评估无效患者7例,评估起效患者11例,评估显效患者8例,总有效机制73.08%,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3月余,研究组无再出血病例,对照组6例患者继发再出血,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药物治疗安全机制分析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3例患者继发轻微恶心呕吐,对照组1例患者继发轻微恶心呕吐,未予以特殊治疗,所有患者均自行缓解,假设校验无意义(P>0.05)。
2.4 两组药物的血清学指标分析
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概率较高,临床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继发门静脉高压,导致患者表现典型的腹水、肝脾大、侧支循环建立等体征。其门静脉高压超过一定指标后,肝脾回心血流量发生波动,于腔静脉与门静脉系统之间建立侧支循环,进而导致胃底静脉、食管静脉、腹壁静脉曲张情况,加之原发疾病的影响,极易出现静脉曲张破裂诱导出血。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机制,严重危害患者机体健康,临床以呕血、便血为主要病理表现,需及时给予治疗干预[7~8]。
奥曲肽为人工合成药物,其药物作用机制与内源性生长抑制素相一致,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时,可以有效抑制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侧支循环及门静脉血流量,缓解胃底静脉及食管静脉曲张情况,进而起到止血的作用;同时,奥曲肽进入机体之后,可有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无血管扩张作用机制,具有拮抗作用,药物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为临床常用的胃底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诱导的上消化道出血首选药物[8~9]。奥美拉唑为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其临床应用主要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通过抑制机体内源性H+K+-ATP酶活性,降低胃液H+浓度,改善胃液酸碱均衡。当上述指标改善后,可显著降低局部血栓的形成,进而起到止血作用[10]。且经临床药理研究中发现,奥美拉唑与奥曲肽无交叉耐药情况,可联合使用,提高临床止血疗效,降低治疗输血量;同时联合用药安全机制较高,不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联合开展价值[11]。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输血总量及止血用时等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指标,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止血效果更佳。研究组患者疗效评估无效患者1例,评估起效患者9例,评估显效患者16例,总有效机制95.16;对照组患者疗效评估无效患者7例,评估起效患者11例,评估显效患者8例,总有效机制73.08%。经随访观察3月余,研究组无再出血病例,对照组6例患者继发再出血,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3例患者继发轻微恶心呕吐,对照组1例患者继发轻微恶心呕吐,未予以特殊治疗,所有患者均自行缓解。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说明以上药物联合可以改善炎性反应,对于机体微循环也有较佳的调节作用。可知,奥曲肽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安全系数较高,于机体无显著负担,近期与远期效果俱佳。
综上,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奥曲肽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方案,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促使疾病转归,临床应用兼具高效及安全等优势。
参考文献
[1] 贺永锋.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2):274-277.
[2] 周筱燕.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7):1084-1087.
[3] 刘黎明,胡东辉,LIULi-ming,etal.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7):3255-3257.
[4] 潘素荣,胡俊红,张玉梅,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000(004):755-757.
[5] 宋春丽.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0):163-164.
[6] 龚金红,杜沈蓥荧,刘广军,etal.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房, 2017, 28(2):152-157.
[7] 黄方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非降门静脉压药物的应用进展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5):592-593.
[8] 周骁宇,ZHOUXiao-yu.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1):140-142.
[9] 王明,倪志.奥曲肽治疗177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1):114-115.
[10] 杨秀红.奥曲肽、普萘洛尔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人人健康,2017,27(8).
[11] 王炳元.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J].药品评价,2008,24(2):2379-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