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霉素治疗放射性鼻窦炎的药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 康耀明

摘要:目的 分析克拉霉素对于放射性鼻窦炎(RNS)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入2019年8月~2021年8月间入院治疗的62例RNS患者,随机法分组。A组31例,实行克拉霉素治疗+常规治疗;B组31例,单纯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前,对比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A组患者的以上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P<0.05)。治疗前,对比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A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B组(P<0.05)。治疗前对比于两组的鼻黏膜传输速率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A组患者的鼻黏膜传输速率大于B组(P<0.05)。结论 为RNS患者实行克拉霉素治疗可以增强疗效,改善鼻窦炎症状,且能促进炎性因子吸收,改善鼻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克拉霉素;放射性鼻窦炎;药效;安全性

在肿瘤精准放疗的发展推动下,鼻咽癌局部控制率明显升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所提升。但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鼻窦黏膜容易发生放射损伤,导致RNS等疾病。RNS患者的鼻窦纤毛细胞被明显破坏,自洁能力降低,使鼻内分泌物难以及时排出,进而导致感染性疾病[1]。临床多通过药物疗法控制RNS病情,但常规治疗的效果一般,需联合其他药物。基于此,本研究选入62例RNS患者,用于分析克拉霉素的治疗效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2019年8月~2021年8月间入院治疗的62例RNS患者,按随机法分组。A组31例,男女比例18:13;年龄为32~69岁,均值(40.25±1.29)岁;放疗疗程为13个月~3年,均值(1.86±0.48)年;RNS病程为9个月~2年,均值(1.52±0.18)年。B组31例,男女比例为17:14;年龄为31~67岁,均值(40.21±1.24)岁;放疗疗程为1~3年,均值(1.91±0.47)年;RNS病程为8个月~2年,均值(1.67±0.17)年。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B组采取常规治疗。滴用链霉素滴鼻液(浓度5%),每次2~3滴,每日3次;或滴用复方鱼肝油,每次2~3滴,每日3次;也可使用氯化钠溶液(浓度0.9%)行鼻腔冲洗治疗,每日3次。

A组基于B组,加用克拉霉素治疗,每次剂量250mg,每日治疗1次。两组的治疗周期为3~6个月,用药期间每月进行1次肝功与消化道检查。若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则用药3个月后停药;若症状无改善,则连续服用6个月,而后停药。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评分: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利用视觉模拟量表测评疼痛度,分值为0~10分,疼痛度与分数正相关。同时间段检测鼻内镜评分(Lund-kennedy评分),包括鼻漏、水肿与息肉等维度,共计12分,严重度与分数正相关。鼻窦CT评分(Lund-Mackay评分)共计24分,严重度与分数正相关。②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量为3ml,离心处理7min,转速3500r/min,取上清液后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性指标,含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IL-4与IL-2等指标。③不良反应:观察恶心、头晕、呕吐、皮疹、腹泻等反应。④鼻黏膜传输速率:治疗前后使用糖精颗粒(直径0.5mm)进行测定,将糖精颗粒放在下鼻甲内侧,与前端距离约5mm,每隔30~60s做1次吞咽动作,检测咽喉壁与糖精处距离。糖精放置至觉察甜味时间记作纤毛传输时间,纤毛传输速率=距离÷纤毛传输时间*100%。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著疗效:症状消失,鼻窦与鼻腔内未见脓性分泌物,鼻腔未见粘连,窦口良好开放;初见疗效:症状显著好转,鼻窦与鼻腔内轻微黏膜水肿,少量脓性分泌物,鼻腔轻微粘连,窦口开放一般;未见疗效:症状无变化,鼻窦与鼻腔内大量脓性分泌物,鼻腔粘连严重,窦口狭窄[2]。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经χ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比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

2.2 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较比

治疗前对比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鼻内镜评分与鼻窦CT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A组患者的上述3项评分均低于B组(P<0.05)。

2.3 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较比

治疗前较比于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未见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A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B组(P<0.05)。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比

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P<0.05)。

2.5 两组患者的鼻黏膜传输速率较比

治疗前对比于两组的鼻黏膜传输速率未见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A组患者的鼻黏膜传输速率大于B组(P<0.05)。

3讨论

鼻咽癌是频发性恶性肿瘤,以放疗为主,能够消减鼻咽癌肿瘤,治愈率较高[3]。但放射治疗后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放疗靶区在鼻窦与鼻腔处,会破坏鼻窦黏膜纤毛功能,减少黏膜下腺体分泌量,进而导致鼻窦鼻腔内的分泌物大量滞留,诱发RNS等疾病。临床多用生理盐水和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或使用鼻喷激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加快鼻内分泌物排出,缓解不适症状,促进炎性因子吸收[4]。克拉霉素是应用率较高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其抗炎作用显著,可以降低黏膜炎性因子分泌量,防止中性粒细胞大量聚集,进而保护鼻黏膜纤毛,改善组织水肿等表现,同时能够稀释鼻腔内黏液。此外,RNS的病因是放疗后导致黏膜损伤,进而遭受细菌感染,患者鼻黏膜表面会生成一层细菌生物膜,对于常规药物的药效不够敏感。克拉霉素可以防止生成细菌生物膜,而后清除鼻腔内的炎性因子,发挥抗炎除菌的药理作用[5]。但需注意的是,治疗前应向患者讲解克拉霉素的药理机制和常见反应,告知其每次口服剂量与给药时间,确保患者能够规范性用药。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患者的肝功与消化功能,结合患者症状确定治疗周期,对于症状显著改善者可缩短用药时间,确保药物治疗的个体化与灵活性[6]。

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治疗6个月后,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评分低于B组,A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B组,鼻黏膜传输速率大于B组(P<0.05)。说明克拉霉素可以提升RNS的治疗效用,减少用药相关不良反应,且能改善症状,恢复鼻功能。原因是克拉霉素可以阻断生物膜的生成过程,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提升吞噬功能作用,具有较强的药物活性。在炎性因子中,TNF-α可以激活T细胞活性与分泌因子表达,参与到炎症过程,其水平与鼻窦炎严重度具有正相关性。IL-6、IL-4等白介素指标是标志性炎性细胞,可以增厚鼻窦黏膜,加快炎性细胞浸润。hs-CRP可反应组织结构损伤或是微生物侵犯程度。IFN-γ是免疫调节细胞因子,能够诱导膜蛋白表达与细胞因子生成[7]。克拉霉素能够抑制核因子活性,删减核因子数量,进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力,控制炎性反应。此外,克拉霉素可以促进纤毛摆动率,使黏膜纤毛传输加快,进而排泄鼻腔内部分泌物,抑制杯状细胞分泌。该药缓解炎性反应后,患者的疼痛症状与鼻内镜评分有所改善,且药物适用性广泛,生物利用度高,无明显的药物残留,因此不良反应较少[8]。

综上,克拉霉素能够抑制RNS患者的鼻腔鼻窦分泌物,降低鼻腔粘连概率,且能缓解鼻后滴漏、鼻塞流涕等症状,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可积极用于RNS的疾病治疗。

参考文献

[1] 白晶,施思斯,唐隽.克拉霉素治疗放射性鼻窦炎的药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1,19(3):111-112.

[2] 夏俊,彭丹.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克拉霉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口腔黏膜CINC-1和TLR-9表达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5):1630-1633.

[3] 张雨.克拉霉素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8):1194-1196.

[4] 闫乐,戴林桐.克拉霉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1,27(4):435-439.

[5] 崔婷婷,于华山,马跃中.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4):105-106,109.

[6] 唐燕,卢祖坤,鞠慧敏.克拉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剂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5):21-22.

[7] 贺建利.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克拉霉素治疗对症状改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3):128-129.

[8] 张盛金,张耀明,卓庆博.慢性鼻窦炎患者选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6):220-22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