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志愿服务为基础的乡镇维吾尔族肺结核易感人群的综合家庭护理干预模式

作者: 高荣荣 杜彩梅 蒙国平

摘要:目的 构建志愿服务为基础的乡镇维吾尔族肺结核易感人群的综合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通过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采取单纯整群抽样法抽取我县塔尕尔其乡肺结核易感人群60例,按照年龄划分为青年组(n=30),老年组(n=30)。两组研究对象均由南丁格尔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护理志愿者进行肺结核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第3个月、6个月、9个月的月末)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自愿者的肺结核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3、6、9个月两组研究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且组内差异均显著(P<0.05);干预后3、6、9个月两组研究对象GQLI/74评分呈上升趋势,且组内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在维吾尔族乡镇社区居民中肺结核易感人群中,实施以志愿服务为基础的肺结核综合家庭护理干预,预防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易感人群肺结核预防知识知晓率,增强其自我保健能力、自我防护意识,对降低肺结核发病率、传染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志愿服务;肺结核;易感人群

肺结核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结合分歧杆菌引起[1]。该病病情复杂、病程长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2]。多数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知识,疾病迁延不愈,极易造成患者焦虑、抑郁[3]。2017~2018年喀什地区报告发病肺结核人数共4.45万例,其中以21~30岁及61~70岁年龄组、农民患病人数多。莎车县是人口大县,也是肺结核疾病高发地区,现有肺结核患者0.78万例,其中塔尕尔其乡发病人数最多。在此背景下,南丁格尔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护理志愿者针对塔尕尔其乡易感人群实施肺结核综合家庭护理干预,旨在为预防肺结核疾病提供科学的方式。

1一般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采取单纯整群抽样法抽取我县塔尕尔其乡肺结核易感人群60例,按照年龄划分为青年组(n=30),老年组(n=30)。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纳入标准:年龄介于21~30岁、61~70岁之间的肺结核易感人群;塔尕尔其乡下辖13村村民;自愿本和本研究。

排除标准:思维异常者;无法正常沟通者;既往精神病史者或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通过。

1.2 方法

健康宣教:组织护理志愿者向研究对象介绍肺结核相关疾病知识,增加其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度及对疾病的理解认识,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感;对肺结核传播途径、预防方式、流行季节等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宣教;与研究对象进行沟通纠正其错误生活方式、习惯,有效防范肺结核。

饮食指导:调整不良饮食结构,将糖蛋白质脂肪比控制在55%:25%:20%,食物以优质蛋白为主,减少油脂、盐分的摄入,保证绿色蔬菜摄入量。

生活方式:青年组、老年组分别进行适合本组运动强度的运动,如青年组可进行跑步、跳绳、有氧操等,老年组可适当散步、八段锦、太极拳;保持规律作息。

心理疏导:肺结核作为传染性疾病,很可能因担心自己被传染而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志愿者和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研究对象诉求,并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保持对疾病的理性认识,缓解担忧、恐惧心理。

1.3 评价指标

肺结核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塔尕尔其乡易感人群肺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统计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该调查表包括对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应对措施、用药知识等15条目,由志愿者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研究对象填写统计表,并当场回收。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

生活质量评估: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LI/74)[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4各维度,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与受试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7。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Microsoft office进行数据采集,使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行x2检验。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程度

干预后3、6、9个月两组研究对象健知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且组内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2.2 两组GQLI/74评分情况

干预后3、6、9个月两组研究对象GQLI/74评分呈上升趋势,且组内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肺结核是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可出现咳嗽、咳痰、咳血、盗汗、胸痛及疲乏等症状,同时可导致气胸、脓胸、支气管内膜狭窄、支气管扩张、肺不张、肺曲菌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该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目前,肺结核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传染性疾病[5],该病治疗过程中坚持早期、规律、适量、联合及全程治疗的基本治疗原则,如发病早期患者未能坚持治疗,则极易导致复发、耐药,并出现长期、持续感染等结局[6]。同时,肺结核病变范围广、服药时间长,如早期未及时治疗,出现耐药情况,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生活质量[7]。且该病具有经呼吸道传播这一特点,造成患者患病后具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肺结核的进一步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重视肺结核治疗的同时,更应加大肺结核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农村为肺结核的高发地,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民地区由于对肺结核认识程度不深、相关预防知识匮乏,对该病治疗缺乏足够的了解,且大多数患者在症状缓解、无症状后自行停药,为进行规律用药,影响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使得农村已成为肺结核防控的重点区域。本研究在志愿服务基础上,对塔尕尔其乡农村21~30岁及61~79岁易感人群进行肺结核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及心理疏导。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3个月、6个月、9个月,青年组、老年组研究对象对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应对措施、用药知识等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改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肺结核易感人群实施肺结核预防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对疾病的认知及预防水平,消除因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树立正确的防控观念,对从根本上消除肺结核传染、发病渠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维吾尔族乡镇社区居民中肺结核易感人群中,实施以志愿服务为基础的肺结核综合家庭护理干预,预防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易感人群肺结核预防知识知晓率,增强其自我保健能力、自我防护意识,对降低肺结核发病率、传染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利君,王梦梦,刘艳,鲁桂兰,王文慧,沙莉.不同阶段耐药肺结核病人与家庭密切接触者疾病沟通体验的质性研究[J].循证护理,2022,8(01):78-81.

[2] 吴影桃,柳莉,严翠婷,陈嘉莉,蔡秋月,廖梓德.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社区非肺结核人群普及预防肺结核知识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294-295.

[3] 邱青丽.综合护理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康复效果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0):1774-1775.

[4] 李小姣.反馈式康复护理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9):1579-1581.

[5] 栾晓丹.综合护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3):208-209.

[6] 武文娟.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及预防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0):1475-1476.

[7] 王德克.老年肺结核的预防控制策略研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2):64.

[8] 杨春玲,王曼玉,李佼阳.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3):1610-16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