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调查与建议
作者: 吴美玉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中医医院中医护士共50人,采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问卷以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问卷展开调查,对我院目前开展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统计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开展频次。结果 参加本次调查的50名中医医院中医护士中,均接受过专业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培训,但不同健康教育培训项目接受率存在一定差异,中医饮食、运动、康复等项目比率较高,中医七情、环境健康教育接受率相对偏低。参加调查的中医护士中,均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其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有穴位按摩、敷药法、耳穴埋豆、涂药法、中药灌肠等,艾灸法、药熨法和针灸法开展频率相对较少。结论 中医院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开展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应用相对不够广泛,分析原因可能与护理人才欠缺、无规范的健康教育体系、重视度不够等因素有关,中医院需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调查并发现自身问题,切实改进,以促进临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率。
关键词: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技术;应用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辨证施护、饮食调护、情志护理、护理技术、养生保健的护理方法,以整体护理与辨证施护为基本特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为核心,中西医结合为发展趋势,以养生(情志、饮食、服药、锻炼等)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祖国传统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护理作为一项特色在中医药中的地位日渐明显。国家发布中医药管理政策,在护理过程中要切实落实中医特色,提升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中医护理特色是以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收集并分析病因、病机、病性等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加强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和中医护理技术宣传推广,对提升中医护理服务患者数量,推动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3]。笔者调查近两年来,医院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和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情况,目的即深入探索目前我国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为后续制定发展计划提供参考,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中医医院中医护士共50人,采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问卷以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问卷展开调查。50名护士年龄26~47岁,平均(32.11±5.88)岁。研究期间所有参与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法开展工作,包括“中医护理健康教育问卷”以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问卷”。调查过程大致范围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般资料调查,项目包含受调查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任职部门、受教育情况、职称水平、是否接受规范化培训等。第二阶段是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和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问卷调查,研究团队通过查阅各种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设计两项调查问卷,要求明确调查内容,初步拟出后发送给有关权威专家点评,修改完善后进行信效度测定,确保问卷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研究开始后向每位护理人员发放问卷,总共进行两次测评,内容涉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等多个项目,每个大项下设多个小条目,每个大项0~25分,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越佳。第三阶段是实施调查工作,研究小组全程监督调查工作开展,调查前组织护理人员开会,详细讲明本次调查目的和调查意义,讲明调查问卷的填写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研究小组成员发放问卷,并负责监督填写和后续回收工作,提醒调查护士问卷内容只用于数据统计,不纳入个人考核,要求真实填写,调查对象独立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现场回收,调查员初步审核问卷填写情况,确认无明显差错后封装。
1.2 调查方法
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按照 10%~15%从各医院护士总人数中进行抽样,总共纳入调查人数为 50,调查前对调查对象进行统一培训;调查问卷由个人单独完成,采用匿名方式,共收回问卷50 份,有效问卷50份(100%)。
1.3 观察指标
统计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探讨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结果
2.1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情况
参加本次调查的50名中医医院中医护士中,均接受过专业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培训,但不同健康教育培训项目接受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中医饮食、运动、康复等项目比率较高,中医七情、环境健康教育接受率相对偏低,详见表1。
2.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参加调查的中医护士中,均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其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有穴位按摩、敷药法、耳穴埋豆、涂药法、中药灌肠等,艾灸法、药熨法和针灸法开展频率相对较少。详见表2。
3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护理随着中医药学的兴起,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融于护理操作过程,成为中医护理的两大基本思想。近年来,由于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医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祖国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医护理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多重问题,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是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发展的先决条件。
分析当前我国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呈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育层面缺失,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目前,国内专业的中医护理院校与西医护理院校相比明显偏少,这导致中医护理院校每年培养的优秀护理人才数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以及中医护理向高层次发展的机会[4]。
其次是欠缺规范的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本身存在基础理论薄弱的问题,其核心辨证施护理念对操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加上目前国内尚未制定规范的中医护理管理体系,临床操作只能遵循经验实施,变数较多且结果难以预测,进一步导致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受限[5]。
最后是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与昂贵的医疗费用之间的矛盾。患者护理需求不断升高,对存在变数的中医护理信任度下降,将直接影响到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与护理技术项目的开展[6]。
针对这些问题,医院要重点关注,通过加强中医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增加中医护理人力物力资源配置、制定规范的护理标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等措施,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进而提高临床中医护理项目的开展例数,最终有效促进中医护理事业推广及发展,引领中医护理登上世界舞台[7~8]。总之,中医院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开展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应用相对不够广泛,分析原因可能与护理人才欠缺、无规范的健康教育体系、重视度不够等因素有关,中医院需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调查并发现自身问题,切实改进,以促进临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率。
界定中医护理技术范畴,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学科建制化中医传统操作较多,调查发现,目前开展的中医护理操作主要有艾灸、拔火罐、穴位按摩、穴位贴敷、刮痧、中药熏洗、中药灌肠以及热盐包等治疗。但是目前临床诊疗过程中针灸、按摩绝大多数由临床医师完成,护士不能操作,建议中医护理管理机构和临床专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从该学科的定位、相关人员的职责出发,进行论证探讨,建立能够客观、全面评价中医护理质量的指标体系,对中医护理的内容进行明确,并且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同时中医护理应该逐步完善自身相对独立的知识理论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和大纲,在中医药院校或条件较好的中医院设立中医护理人员培训机构,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制度,促进该学科建制化发展,为中医护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9]。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加大投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调查结果发现,影响中医护理开展的主要因素为中医知识缺乏、护理人力不足以及缺乏积极性。完善护理健康教育及培训形式,建立专业认证制度,培养专业中医护理人员调查显示,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教育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以及示教式教育,而家庭访谈以及中医讲座的比例相对较低,说明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针对性不高,应该丰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完善其健康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 肖帅,邓楚雯,李晓华.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6):143-144.
[2] 王庭敏,冯凤. 2013-2019年护理核心期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文献研究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5):390-395.
[3] 段薇,刘燕.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J]. 母婴世界,2019(21):271.
[4] 吴雪,徐曼,李香一,等.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现状与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137-139.
[5] 郑静霞,张利娟,林静霞,等. 我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医专科特色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31):2457-2461.
[6] 张广清,林美珍,邓丽丽,等. 广东省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13(12):80-82,83.
[7] 裘秀月,肖雯晖.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社区护理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947-948.
[8]岳树锦,国丽群,李小玉. 中医院中医特色护理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9):2521-2524.
[9]丁玉芬, 王颖, 张丽平. 新医改下中医护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调查[J]. 西部中医药, 2017, 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