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

作者: 卓红梅

临床路径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0

摘要:目的 临床路径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方法 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选择72例因子宫肌瘤就诊于我科室的患者进行调研,按照护理手段将其归纳为常规组与调研组,每组均36例。常规组在本次调研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案为传统常规护理,调研组在本次调研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案为临床路径护理。总结与探究两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 (1)常规组健康常识知晓率明显低于调研组,经对照两组差异明显,P<0.05。(2)常规组护理配合得分低于调研组护理配合得分,经对照两组差异明显,P<0.05。(3)护理前常规组与调研组SDS评分结果、SAS评分结果对照,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常规组SDS评分结果、SAS评分结果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得分较低,经对照差异明显,P<0.05。调研组SDS评分结果、SAS评分结果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得分较低,经对照差异明显,P<0.05;虽然经过护理,两组患者SDS评分结果、SAS评分结果改善,但常规组SDS评分结果高于调研组、SAS评分结果高于调研组,经对照差异明显,P<0.05。(4)常规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较低、调研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较高,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优异,此方案可提高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子宫肌瘤;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水平

子宫肌瘤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多发疾病。据临床不完全收集、统计资料证实,最近几年因子宫肌瘤而就诊于我科室的患者呈逐年增高趋势[1]。子宫肌瘤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虽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但由于疾病特殊,部分患者因担忧疾病与治疗,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情况严重者还会不配合治疗等。基于上述情况,配合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配合程度,提高治疗效果。通常情况下,临床所采用的护理方案为传统、常规护理,但我科室为了提高护理实施效果,则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具体实施情况、结果分析,见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21年度2月~2022年2月选择72例因子宫肌瘤而就诊于我科室的患者进行调研,按照护理手段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调研组,每组36例患者。常规组:年龄26~55岁,中位年龄为40.19岁。调研组:n年龄27~56岁,中位年龄为40.21岁。纳入本次调研患者均知晓本次调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书》。纳入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对照,并无明显差异(P>0.05)。

入选标准:(1)均符合子宫肌瘤临床诊治标准。(2)除子宫肌瘤疾病外,不患有其他肿瘤性疾病。(3)均具备行为能力,不患有精神类疾病。(4)均具备认知能力,不患有痴呆类疾病。(5)自愿参与本次调研。

排除标准:(1)不符合子宫肌瘤临床诊治标准。(2)除子宫肌瘤疾病外,患有其他肿瘤性疾病。(3)无行为能力,患有精神类疾病。(4)无认知能力,患有痴呆类疾病。(5)不愿参与本次调研。

1.2 方法

常规组在本次调研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案为传统常规护理,具体如下:手术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协助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告知患者手术后遵医用药的重要性。

调研组在本次调研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案为临床路径护理,具体如下:(1)入院当天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探望,并与之沟通,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导我院规章制度、医院环境。另外,由于部分患者为首次患病,因担忧治疗、住院费用而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故而护理人员要做好疏导,引导患者讲述出心中的苦闷感,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2)入院第二天再对患者实施健康知识教育,主要为患者讲述疾病诱发因素、治疗手段,同时强调手术前检查的意义,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3)入院第三天至四天,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个性化宣导手术有关常识,详细讲述麻醉的相关知识、重要性与意义,指导术后有效咳嗽的方法,告知术后导管的自我照护要点及紧急呼叫时机。(4)手术当天护理。手术当天为患者进行术区备皮,术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同时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深呼吸,再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对于存在焦虑情绪反应者要格外关注。(5)术后第一天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通俗易懂简的语言,做好术后饮食指导及床上活动指导,应以流质食物为主,逐步过渡至半流质食物、普通食物;协助患者做好床上翻身、有效咳嗽。以及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踝泵运动。此外,对患者实施会阴护理,向患者宣导留置尿管置管时间。(6)术后第二天至第七天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个性化向患者普及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并帮助其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告知平时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少吃或是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1.3 指标观察

(1)护理满意评分结果:采用评分方式进行,总得分值越高,证明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满意程度越高。(2)健康常识知晓率:采用完全知晓、基本知晓、不知晓。其中,完全知晓说明患者与疾病有关常识掌握程度在85%以上,基本知晓说明病人与疾病有关常识掌握程度在60%以上。不知晓说明上述情况均未达到。(3)护理配合得分:采用评分方式进行评价,总得分值越高证明病人护理依从性越高。(4)负性情绪反应:采用SAS、SDS评分量表评价病人焦虑、抑郁程度,总得分值越高证明病人负性、焦虑情况反应越为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纳入SPSS25.0软件中进行处理,对于技术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评分对照

调研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健康常识知晓率对照

常规组健康常识知晓率明显低于调研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配合得分对照

常规组护理配合得分低于调研组,P<0.05。见表3。

2.4 两组负性情绪反应得分对照

护理前,常规组与调研组SDS评分结果、SAS评分结果对照,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护理后,调研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5。

3讨论

子宫肌瘤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多发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据笔者统计最近几年临床有关资料证实,因子宫肌瘤而就诊于我科室的患者呈逐年增高趋势。由于人体结构、疾病病理因素不同,子宫肌瘤是因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诱发,其中,包括在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给疾病起到支持的存在,所以广大学者认为此疾病称作为子宫平滑肌瘤更为贴切,简称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发生后,绝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与反应,一般是体检时偶然被发现。虽说临床中大多数女性患上子宫肌瘤后没有任何表现,但仍有迹可循,贫血与阴道出血是首要表现。此外,子宫肌瘤患者中仅有少数出现疼痛,而绝大多数只是伴有腰酸背痛、下腹坠胀感。而子宫肌瘤出现红色变性时,患者很可能会出现急性腹痛感。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妇科疾病,例如子宫内膜异位,那么就会产生痛经的表现。此外,患者因子宫腔增大,使得盆腔出现充血改变,诱发白带增多的情况;如果子宫黏膜下肌瘤发生坏死、感染、溃疡等,则还会出现脓性白带或血性白带的表现。

子宫肌瘤在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虽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在治疗过程中还要配合护理干预。通常情况下,临床常用护理方案为传统常规护理,但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给予患者最佳的护理干预,可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方案。临床路径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方案,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配合程度、疾病知识知晓程度、负性情绪反应改善程度为目的。而且,临床路径护理方案在实施期间,可提高护理针对性、科学性,使患者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护理服务。临床路径护理方案在实施期间,通过入院第一天护理,可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信任度。通过入院第二天与第三天护理,可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程度,进而提高护理配合程度。通过手术当天护理,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反应,缓解心理压力,树立治疗的信心。通过术后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本次调研结果证实:(1)常规组健康常识知晓率明显低于调研组,经对照两组差异明显,P<0.05。此结果充分表明,调研组所采用的方案更为理想,可提高患者对于健康常识的了解程度,进而提高疾病重视程度。(2)常规组护理配合得分与调研组护理配合得分相比较低,经对照两组差异明显,P<0.05。此结果充分表明,调研组所采用的方案更为理想,可提高疾病重视程度,进而提高护理配合程度。(3)经过护理,常规组SDS评分结果、SAS评分结果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得分较低,经对照差异明显,P<0.05。此结果充分表明调研组护理方案的优异性,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反应,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4)常规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较低、调研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较高,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0.05。此结果说明调研组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可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优异,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 姚珊.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术期中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5):2149-215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