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女性健康,远离“健康杀手”

作者: 刘静

关爱女性健康,远离“健康杀手”0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撑起了整个家庭、整个社会的半边天。很多女性都是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事业家庭的共同兼顾导致她们非常的忙碌,以致于容易忽略自身的健康。受职场和家庭双重压力的影响,妇科癌症的发病率大大提高,而且近年来妇科癌症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现如今,随着科学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进步,女性健康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关爱女性健康,是社会、家庭和个人都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给大家讲解几种危害女性健康的几大病症。

卵巢癌

卵巢组织结构具有特殊性,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筛查结果一般,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就诊时60%~70%已为晚期,而晚期病例又疗效不佳。

病因

同其他癌症一样,卵巢癌的发病原因也并不明确,有医学根据的有:(1)遗传因素,基因方面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重要因素,如果有家族有此病,有极大可能会遗传,所以务必做到常规体检,提高警惕,密切监测。(2)卵巢肿瘤,卵巢肿瘤有转化成癌的风险。(3)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工业产品、辐射或化学产物可能导致卵巢癌的发生。

症状

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有时在做腹部检查且肿瘤增大到一定地步时可见下腹部隆起,并摸到肿物。肿物可活动,也可固定不动,质地软硬不一,有的会压痛。

妇科检查的时候也会发现不规则、活动度差、有黏连的肿物。卵巢肿瘤如果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应尽可能行卵巢肿瘤摘除术。

乳腺癌

宫颈癌和乳腺癌并称女性两大“隐性杀手”。乳腺癌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为24.2%。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从发病年龄来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45~50岁达到高值。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新治疗方案的提出和治疗方法的普及,乳腺癌的治愈率较高,预后较好,而且在早期容易被发现,大可不必太过担心。

病因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现已知与激素、遗传因素有重大关系。此外,营养过剩、肥胖、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等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排除不可避免的基因遗传,规避诱因也是避免此病发生的重要预防措施。

症状

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并不明显,常以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或乳晕异常等局部症状为主,由于表现不明显,易被忽视。

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是早期乳腺癌的最常见的症状,特点为单发、质地硬、不光滑、不规则为主,一般为无痛性的硬肿块。

乳房皮肤异常

肿块如果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机体出现各种不同表现的体征。当肿块侵犯腺体与皮肤之间的韧带,可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故称“酒窝征”。当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可造成淋巴水肿,乳腺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又称“橘皮征”。当癌细胞浸润到皮内生长,可在主病灶周围形成散在的皮肤硬性结节,即“皮肤卫星结节”。

乳头异常

当肿块侵犯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因牵拉乳头,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如果出现了上述体征身体出现了异常,那么是身体在提醒你体内的稳态平衡被打破,有细胞病变,应尽快就医。谨遵医嘱,做到定期体检,有征兆及时预防,配合医生做正规治疗,尊重科学,不信谣不传谣,不听信所谓的“偏方”“良药”。如确诊,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宫颈癌

病因

与乳腺癌同样常见的恶性肿瘤还有宫颈癌。和乳腺癌相似的是,宫颈癌的治愈率同样较高。宫颈癌多为HPV病毒感染。早期宫颈癌也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以下症状。

症状

(1)阴道流血:一开始多为接触性出血;晚期则为无规律的阴道流血。

(2)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晚期的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继发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可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下肢肿痛等,晚期甚至可有全身衰竭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

(4)宫颈癌多有淋巴转移:癌细胞通过淋巴结转移到防止淋巴转移,早期预防是主要防止此病发展的措施。高危人群做好定期体检,如若确诊,也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后期定期复查及随访,防止复发;同时治疗后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

由于上述不难看出体检的重要性,因此建议35岁以上的女性一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如何远离“健康杀手”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注重个人卫生,避免细菌引起感染。

健康的生活作息

健康的生活作息会让人心情愉悦,月经规律。

(1)避免烟酒。烟酒是卵巢最大的危害因素,要减少烟酒的摄入,烟酒会导致内分泌的紊乱,长期抽烟酗酒的女性比不抽烟喝酒的女性患者的概率高达5倍。

(2)加强锻炼。保持一定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抵抗外界细菌的入侵;增加水果蔬菜维生素的摄入,为机体提供营养。

(3)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忌不要熬夜。

积极的心态

避免消极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经常生气,生活中遇到了压力,可以选择跟朋友、家人倾诉,必要时可以通过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如果确诊了,也不要“谈癌色变”,配合医生的治疗,情绪稳定的面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