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 梁端儿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眼部疾病,其根源在于眼球内晶状体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出现了透明度下降、浑浊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光线无法正常通过晶状体进入眼球内部,最终会导致视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白内障的预防措施

佩戴太阳镜

日光紫外线照射属于白内障的主要诱因之一。为避免白内障被诱发或进一步加重,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佩戴太阳镜出门活动。通过这种方式,遮挡来自日光的紫外线,保护眼内晶状体健康。同时,佩戴太阳镜还可以维持眼内黄斑结构健康,有利于降低眼部疾病发生率,属于较为简单的白内障预防方式之一。

多吃新鲜水果

白内障的发病原因之一是营养不足。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水果的摄入量,可以有效补充营养,使眼部获得充分保护,降低白内障的发病率。应尽可能选择比较新鲜的水果,新鲜水果的营养较为丰富。食用新鲜水果可以保证营养摄入量满足需求,达到预防白内障的最终目标。

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

维生素C补充剂含有的营养物质远高于日常食物,通过积极服用补充剂,可以保证眼部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供应,大幅降低白内障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维生素C的利用程度会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晶状体内部的维生素含量不平衡,便会诱发变性问题,最终导致白内障疾病出现。因此,合理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可以有效降低白内障发病率,同时对于治疗化学毒性物质引发的白内障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注意用眼健康

用眼疲劳过度属于诱发白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避免出现相关问题,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健康。例如,在长时间使用手机、看书、写字后,需要停止用眼活动,并到室外环境进行休息,使眼部能够得到充分放松。放松需要每隔1~2 h进行一次,尽可能避免眼部疲劳加重。在眼部存在屈光不正、散光等问题时,需要及时进行验光配镜,避免眼部调节压力过大诱发白内障问题。

保证用眼卫生

白内障的关键诱因包括细菌感染、外伤、毒素影响等,为尽可能预防白内障问题,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良好的用眼卫生。例如,定期对眼部进行清洁,防止细菌侵入眼部诱发感染问题。同时,进行激烈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眼部防护,避免外伤导致晶状体破裂、浑浊,引发白内障问题。通过维持良好的用眼卫生,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发病率,对维持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摄入充足的水分

水分对于维持眼部正常功能运转具有重要意义,晶状体可以利用水分完成基础新陈代谢,使内部能够维持清晰状态。若水分补充不足,便会导致晶状体代谢不畅,最终诱发白内障问题。同时,老年群体新陈代谢功能较差,若水分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毒素积累,最终引发白内障问题。因此,预防白内障的最佳措施之一,便是摄入充足的水分,确保眼部新陈代谢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通常情况下,保证每日摄入1.5 L水分可以维持眼部功能健康。若自身患有肾病等代谢疾病,则可以适当调整水量摄入,避免出现水肿等问题。

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属于经典的抗炎药物。经过学术界长期研究,其潜在的保健功能也得到了广泛重视。通过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效率,实现抗老化与抗氧化的效果。在老年人新陈代谢下降后,体内氧化物质不断堆积,可能会导致晶状体出现浑浊问题,最终诱发白内障现象。因此,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使体内氧化物质得到有效清除,实现预防白内障问题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属于抗炎药物,其容易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性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调整阿司匹林的每日服用量,确保其能够发挥预防效果,减少胃肠道受刺激的可能性,达到平衡服药目标。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属于白内障的保守干预方案,其通常在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或存在其他禁忌症的情况下进行。由于白内障属于眼内物理病变,药物治疗的效果通常达不到理想标准,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白内障进展,对于已经出现严重症状的患者干预效果微乎其微。白内障进展周期较长,适当采用药物干预方式,可以尽可能延缓手术时间,为患者争取足够的准备机会。目前,临床常用的白内障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补充剂,谷胱甘肽抗氧化剂、蛋白分解酶激活剂等。在选择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白内障病变类型与进展速度进行分析,确保药物干预治疗能够发挥最大效果。

手术治疗

(1)囊内摘除术:囊内摘除术属于最为经典的白内障手术之一,其需要完全摘除眼内晶体囊,在术后会留下约0~10 mm宽的角膜缘切口。通过在巩膜外进行压迫,可以使晶体悬韧带断离,为后续取出晶体创造条件。囊内摘除术应用较早,其手术创伤较大,容易引发其他后遗症,因此目前已经被临床所淘汰。

(2)常规囊外摘除术:囊外摘除术属于囊内摘除术的改进方案,其能够保留患者眼部的后囊结构,通过部分摘除方式移除前囊与晶体核。该手术方式可以保留晶体囊袋,为后续植入人工晶体做好准备。常规囊外摘除术需要在角膜缘切口约7 mm,并通过针刺方式打开6 mm直径入口,使晶体核能够被吸出,最后缝合手术创口,完成摘除流程。

(3)超声乳化术:超声乳化手术属于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案,其需要切开约3 mm手术切口,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如眼球上方、巩膜、清亮角膜等。在弹性物质维持前房基本结构的状态下,利用戳囊针撕开前囊位置,使针头可从边缘位置进入,并注入分离液,使晶体囊能够与皮质脱离,在囊袋内进行自由旋转。随后可采用超声乳化仪进行治疗,使晶体核得到充分乳化。超声乳化术可以在微创前提下实现白内障治疗目标,其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同时感染、出血并发症发生概率低,通常不会诱发术后散光。因此,超声乳化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案。

白内障手术治疗前后注意事项

在白内障手术开始前,患者需要与医生进行深入沟通,明确自身是否存在手术治疗禁忌症。同时,医生应当为患者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角膜地形图、前房深度、眼底状态等。通过这种方式,为后续手术治疗做好准备,并筛选可以植入的人工晶体类型。

在白内障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养。在休养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避免手术眼部受到意外冲击。冲击力度过强可能会导致眼部伤口裂开,诱发出血、发炎等一系列并发症问题。同时,患者需要避免用力过度,如便秘、咳嗽等。

此外,还需做好饮食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术后饮食应当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生冷海鲜等食品,防止眼部出现意外感染。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前往医院复查,分析眼部的恢复状态。基本恢复后,患者可前往医院进行验光配镜,进一步提高视力级别,提高生存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