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原发不明肿瘤诊断

作者: 刘淑霞

漫谈原发不明肿瘤诊断0

癌症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五大绝症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相应的方式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属于给予患者实施标准化治疗的前提。但是,有些肿瘤患者已经出现转移现象,且经过检测后一直没有办法找到原发灶,因此就没有办法实施针对性治疗。这类肿瘤患者生存期一般比较短,生存率较低,这在临床中称为“原发不明肿瘤”。本文主要对此开展相应阐述,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家认识该病。

原发不明肿瘤简析

原发不明肿瘤(CUP)指一类经过病理学诊断确认为转移性肿瘤,通过更为详细的检查以及诊断后,依然没有办法明确其原发部位的一种癌症。依照美国对癌症统计预估数据,美国CUP新发病例数量占总癌症患者的2%上下,死亡率大概在7.2%~7.4%,属于死亡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原发肿瘤可以在机体内部通过循环系统一直扩散到其他相应组织器官内,这个过程就是临床所说的转移。肿瘤细胞经过转移后,一般与原发肿瘤细胞相似,比如乳腺癌细胞转移到肺部,但是转移后的肺部癌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相似,并不是典型的肺癌细胞。

CUP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原发灶

很多CUP患者在去世之后,经过尸检便可以找到原发灶,而且原发灶一般都不超过1 cm。以下这些情况被认为是导致CUP患者不能够通过临床一般手段找到原发灶的原因:第一,原发病灶出现自发消退,或者是被自身免疫系统所清除。第二,原发灶比较小,不能够通过临床医疗手段所检测到,比如患者体内的微小结节。第三,原发灶的位置十分特殊,当前检查手段不能够覆盖。第四,肿瘤细胞自身的分化较低,免疫组化结果不够典型。第五,在实施其他相应治疗后,被清除了,比如子宫内膜癌向肺部转移,原发灶子宫就很有可能在实施子宫治疗的过程中被切除。在临床研究中,对CUP患者实施尸检的研究结果显示,原发灶最为常见的位置为肺部、胰腺、肝胆系统和肾脏。CUP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患者要比女性多,鳞癌患者要比胰腺癌患者多等。

原发不明肿瘤的诊断

当前,临床对CUP实施常规诊断的方式是通过基因表达谱检测技术来实施。这项技术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一些欧美国家获得广泛应用。经研究发现,肿瘤在转移时候,转移灶的肿瘤基因表达谱和原发灶位置的组织基因表达谱之间十分相似,但与转移之后新病灶的组织基本表达谱之间却具有明显差异。表明肿瘤在出现、发展以及转移的过程中,一直保留着原发灶的大部分基本表达特点。

原发不明肿瘤的诊断,要通患者病理学进行评估。依照病理学基本特点,可以将原发不明肿瘤主要分为:第一,高度和中度分化腺癌;第二,低度分化癌;第三鳞状细胞癌;第四,未分化肿瘤;第五,神经内分泌分化性癌。其中,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有效确认患者原发不明肿瘤的发源组织,有效排除化疗敏感性以及可以被治愈的肿瘤。在诊断结果出来后,如果确诊癌症,男性患者可以展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学染色;而女性患者则可以实施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免疫学染色。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排除激素敏感性肿瘤,同时可给予患者实施特殊治疗。角蛋白CK7与CK20染色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原发性不明肿瘤的实际位置,嗜铬粒蛋白 A以及突触小泡蛋白染色可以被应用在判断患者神经内分泌分化。现在,基因表达分析实验已经真正进入到医疗市场,可以针对原发不明肿瘤的实际起源组织进行确认。上述实验可以帮助医生确认原发不明肿瘤在身体中的潜在位置。但是因为现在依然无法确认治疗方式对转移瘤产生的效果,还需要医生展开深入研究和验证。通常将原发灶不明癌症归类为转移性肿瘤,该类型癌症患者一般表现为预后不良。但是,适宜的诊断学检查能够筛出一些原发不明肿瘤,进而帮助患者在治疗中获得益处。

CUP诊断原发灶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

依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建议,CUP患者一般都是经过“紫杉醇/吉西他滨+铂类”的光谱化疗方案对病情进行控制。如果可以在多样化的检查与诊断中确认原发灶,依照原发灶的发病情况做出针对性治疗,那么对患者而言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意义。在美国,临床对原发不明肿瘤患者实施研究,进行基本表达谱检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一些分子检测的临床指标依然没有被确认,缺少更具可靠性的结果数据,因此在借鉴数据的时候需要有选择性。在日本,针对原发不明肿瘤患者实施研究,预测原发灶并采取位点的特异性治疗后,患者实际生存时间为20.3个月;没有找到原发灶,通过铂类经验性化疗方案治疗干预的患者生存时间只有10.7个月。依照相应调查结果,在不考虑肿瘤原发灶的前提下,只依照DNA突变来实施靶向治疗,患者并不会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带来一定副作用。所以,建议在对肿瘤患者实施治疗前,应明确原发灶。在全球范围之内,开展合作研究并探索原发不明肿瘤的生物学机制,找到最为科学的治疗方案的整体进度及力度都没有其他实体肿瘤强。因为CUP具有异质性,传统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关乎免疫组化检测、生物学基本特征、DGEP以及新治疗方法等,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依然具有局限性。

中国CUP诊断技术研究的进展

在我国,CUP被纳入肿瘤疑难杂症的范围内。基层医院会建议患者去更高一级的医院实施会诊。一般一个病例需要在省市级,甚至全国专家进行会诊。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很多三级医疗机构和肿瘤专科医院都已经建立了院内甚至医院间多个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的相关体系。通过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核医科和妇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定期一起研讨会诊,可以为CUP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解决治疗方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成立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CMUP)治疗中心,旨在专门为CUP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服务。在这一基础上,为了有效解决美国NCCN-CUP临床研究指南小组对实验中存在的质疑,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发起首个具有前瞻性以及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但总体来说,原发不明肿瘤研究力度以及进度对比其他实体肿瘤的研究还是相对落后。

总而言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实现CUP患者临床诊断,真正找到原发灶的理想目标,进而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实现肿瘤患者受益最大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