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精神症状的影响研究
作者: 古美容 杨丽茹 张梦珊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CNP)对其睡眠质量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1,心理干预联合CNP)和对照组(n=21,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PSQI各维度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PANSS总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心理干预联合CNP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精神症状。
【关键词】心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精神分裂症;睡眠质量;精神症状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o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GU Meirong, YANG Liru, ZHANG Mengsha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Guangdong, Huizhou, Guangdong 51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 o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42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Sept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21,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CN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21,routine nursing) using a random drawing method.Comparison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SQI scores,positive symptom scores,negative symptom scores,general psychopathology scores and PANSS tota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above scores of both group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and the abov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CNP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alleviate ment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Key?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Schizophrenia; Sleep quality; Mental symptoms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青少年末期和成年早期是疾病的高发人群,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与大脑结构异常、遗传、环境等因素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在发病后通常表现为感知、行为、情感等活动异常[1]。目前,临床对于该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案,主要采取抗精神药物治疗,疾病具有较为漫长的病程,患病后需要长时间用药,由于疾病的治愈难度较大,病情极易反复,给患者及家庭均带来严重的打击和负担[2]。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发现精神分裂症单纯采取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满足患者的咨询和心理需求,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着积极作用[3]。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纳入标准:(1)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范围介于20~65周岁;(3)意识清楚,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4)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晓,且自愿参与,有着较高的配合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其他精神障碍疾病;(2)存在认知障碍、语言障碍、智力迟缓;(3)对护理操作无法耐受;(4)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和检查制度,清除危险物品,加强病房巡视频率,确保患者就诊安全。在护理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提供基础护理服务,调整作息习惯和饮食,帮助形成健康习惯。对药物治疗进行严格核查,嘱咐按时服药,监测药物反应,确保疗效和安全。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参与活动,提供健康宣教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对抗疾病。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联合CNP,方法如下:(1)成立CNP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心理咨询师和护士,在小组组建完成后,所有成员需要按照流程,在护理工作开展前,接受集中培训,以每周1次为宜,采集小组成员的优质建议,共同探讨护理工作开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患者制定最优的护理路径。(2)具体措施:①入院当天:在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设施,同时介绍医护团队,帮助患者快速适应新环境。护理人员将为患者安排病房,并提供CNP表,解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存在误解的患者,应及时纠正,并根据其文化水平选择合适的宣教方式,如口头或视频宣教,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②治疗阶段: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态,包括心理特点、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等,以调整护理方案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通过积极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告知治疗注意事项并解答问题,满足合理需求,强调治疗配合的重要性,引导患者理解负面情绪的影响,维持稳定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倾诉欲望,传递正向信息,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心。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争取家属及亲友的配合,积极沟通,给予关心,有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③出院前:回收CNP表,向患者了解对本次护理的感受,对护理结果展开评估,明确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对CNP表格做出合理改进,调整护理方案;向患者发放“自护手册”,内容包括了患者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叮嘱患者积极学习,掌握自护技巧。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睡眠质量,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评估,量表共包括了4个维度,即为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睡眠效率,采取4级评分制,量表的总分值最低、最高分别为0分、12分,总分值超过6分、介于4~5分、≤3分分别代表重度、中度和轻度睡眠障碍,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2)比较两组的精神症状,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量表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和总分,得分越高,代表着患者的精神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睡眠质量
由表2可知,干预前,两组的PSQI各维度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比较两组的精神症状
由表3可知,干预前,两组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PANSS总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生活压力增加而上升。目前主要依靠抗精神药物控制病情,但治愈难度较大,临床更应重视护理工作,作为治疗的重要补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疗效,加速康复进程[4-5]。本次研究发现,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PSQI各维度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PANSS总分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联合CNP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精神症状。这是由于,CNP建立一系列标准护理流程,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护理方案作出合理调整,促使护理质量显著提升,配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有效心理防御机制,学会情绪的有效调节,有助于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使其保持在最佳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对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约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联合CNP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改善睡眠质量,促进精神症状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翠萍,邹灵芳,亓卫国.心理干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精神症状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8):161-162.
[2] 齐国丽.心理干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3):117-118.
[3] 鞠婧.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评价[J].临床护理研究,2023,32(7):89-91.
[4] 张颖,王若梅,李刚,等.综合心理干预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3,44(5):859-864.
[5] 张思宇,周郁秋,王正君,等.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早期心理干预与精神分裂症转化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4):29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