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肺康复对慢阻肺患者健康行为和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 马慧

系统性肺康复对慢阻肺患者健康行为和肺功能的影响分析0

【摘要】目的:为帮助慢阻肺患者养成健康行为并提高肺功能,临床方面开展肺康复护理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针对慢阻肺患者做回顾分析,以2020年11月—2021年2月为时限,进而得到病例100例,给予样本随机等分分组,随后分析观察组(n=50/综合肺康复护理)在健康行为养成情况以及肺功能水平等方面与对照组(n=50/肺康复护理)的差异。结果:相关量表评分均在护理后改善,两组相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ESCA(自我护理)及HPL(健康行为)评分更高而CAT(生活影响)评分更低(P<0.05);多项肺功能指标于护理后均有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且观察组的FEV1(最大呼气第1秒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二者比值)以及PEF(峰值呼气流速)水平更高(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进行肺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可提高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相较常规护理效果而言,对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康复护理;慢阻肺患者;健康行为;肺功能;应用价值

Effect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n health behavior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A Hui

Yancheng Dafeng People’s Hospital, Yancheng, Jiangsu 224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help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evelop healthy behavior and improve lung function, clinical aspects of lu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analysis of its effec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from November 2020 to February 2021. A total of 100 cases were obtain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qual groups. Subsequently, the differences in healthy behavior development and lung function level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0/comprehensive lung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n=50/lung rehabilitation car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Esca (self-care) and HPL (health behavio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but the scores of CAT (life effect) were lower(P<0.05). Many indexes of lung function were improved after nurs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levels of FEV1, FVC, FEV1/FVC and PE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 Conclusion: lu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help patients develop healthy behavior habit, improve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PD patients; Health behavior; Pulmonary function; Application value

慢阻肺患者数量占据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人数的一半以上,是全球公认的第三大死亡原因[1],时至今日,患病率仍在上升且研究表明与人口老龄化加剧有关。慢阻肺主要累及肺部,因而首发症状为慢性咳嗽,或于早晚间、活动后加重,偶见脓性痰或血性痰,当累及肺外各器官并造成损伤时,可能表现为心脏绞痛等多种症状,亦有营养不良、体重减轻、骨质疏松等全身性表现[2]。患者的肺部功能逐年下降,且目前并无特效药可以完全逆转这一趋势,按医嘱用药并配合护理干预,可以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病情、保护脏器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尤其是高龄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予以更多关注。为探究肺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人员以 2020年11月—2021年2月为时限,进而对期间的100例慢阻肺患者加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慢阻肺患者;病例数:100例;选取年限:2020年11月—2021年2月。基于摸球法进行随机分组,情况如下,对照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7.42±1.92)岁,病程2~30年,平均病程(17.12±0.67)年;观察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5.78±2.03)岁,病程3~30年,平均病程(16.67±0.58)年,对应基础资料的组间差异P>0.05,因而研究可行。伦理委员会通过。纳入标准:①多项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提出的慢阻肺标准[3];②处于稳定期;③具有自知力,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①其他脏器功能障碍;②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③患有精神类疾病;④存在出血风险[4]。

1.2 方法

对照组:肺康复护理,如下: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主要是指咳嗽等典型症状,通过询问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综合分析,尤其要关注痰液量及性状的改变。②开展舒适环境护理,做好室内清洁及通风工作,在布置房间时除了完善基础设施,还要选用暖色调,可给予患者以温馨的感受,同时做好室内消毒工作,以防感染。③进行饮食指导,主要是为了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考虑到患者消化功能水平,可优先考虑一些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油腻、辛辣食物,戒烟戒酒。相较观察组,对照组未进行系统性肺康复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护理措施,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如下:①呼吸道护理,对患者坐卧姿位指导,即坐位或半卧位,对患者做有效咳嗽指导,先深吸气,再关闭喉头、收缩腹肌与肋间肌,随后突然打开声门即可顺利排痰,轻叩患者胸壁,注意控制力度,充分利用重力进行体位引流,确保呼吸道顺畅。②加强康复教育:强调呼吸道一般知识及呼吸肌功能,了解患者病因、病理表现并做危险性评估,明确告知患者以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点明注意事项、关注护理安全,以此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多次强调感冒的预防以及戒烟等生活习惯。③科学康复训练:首先做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以放松肌肉,教会患者做腹式呼吸,经鼻做缓慢的、深长的吸气,经口慢慢地呼气并回缩腹部,多次练习,兼顾缩唇呼吸训练,可做吹笛样练习;其次做有氧活动,以步行为主,综合考虑患者的活动能力、耐力,以此调整运动频率及运动量,还可做体操训练,重点锻炼上肢运动能力,1次/d即可。④心理康复护理:病程较长,患者可能逐渐对生活丧失信心并处于负性情绪之下,对此,应当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做心理评估,面对面地进行答疑解惑,或是通过深入沟通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由此确定心理干预方式,或给予认知偏差矫正,或给予足够心理支持,动员患者配合或子女参与康复护理。

1.3 观察指标

(1)相关量表评分:均计算总分,包括①针对自护能力,需使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 gency,ESCA)进行测量,从0~172分,表示其自护能力及行为越发理想;②针对健康行为,需使用健康行为量表(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 Profile,HPL),从52~208分,表示其健康行为养成效果更好;③针对生活影响,需使用日常生活影响量表(Common Assessment Task,CAT)[5],从0~40分,表示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严重。(2)肺部功能指标:①最大呼气第1秒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②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③FEV1/FVC(前二者的比值);④峰值呼气流速(峰值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定期监测与记录,以肺功能测试仪为辅助仪器。

1.4 统计学方法

系统性肺康复对慢阻肺患者健康行为和肺功能的影响分析1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针对相关量表评分的分析

仅在护理后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更优,见表1。

2.2 针对肺部功能指标的测量

观察组在护理后的指标均显著更优,见表2。

3 讨论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6],在近些年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科室,护理的内容除了包含基础性的措施外,还有针对患者参与功能的训练与再训练,希望以此减少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并有效规避致残因素,从而达到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并促使患者迅速地回归社会生活及集体活动之中。

研究结果表明,接受综合肺康复护理的慢阻肺患者其健康行为养成及相关量表评分均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具体表现为护理后差异显著且观察组的ESCA更高、HPL更高、CAT更低,这是因为康复护理强化了基础护理措施,满足了患者病情恢复的环境条件及生理条件,同时加强了康复教育与方法指导,促使患者进一步掌握科学呼吸、排痰、运动方法,既满足了患者的安全需求,又提高了患者的自护意识,如戒烟戒酒、注意休息等健康行为得以形成,有利于患者的迅速康复,亦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7]。此外,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在护理后均有改善,当两组相较,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PEF检测值均更低,差异显著,这就是说明接受综合肺康复护理的慢阻肺患者其肺部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且这一结果与白映雪及向丽[8]在2023中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即“护理1个月后,两组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上升,且两组相较时观察组更高(P<0.05)”。这是因为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基于康复医学理论,从康复教育、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等多方面入手,完善了基础护理内容,帮助患者建立起了新的生理呼吸模式,充分考虑到了患者的能力水平、病情进展、残余功能及康复需求。患者的自护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负性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善,健康行为得以养成,日常生活也逐渐恢复,有利于对病情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并发症的有效预防,预后更理想。

综上所述,慢阻肺有慢性进展的趋势,虽不可完全逆转,但仍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及护理配合来缓解病情、改善功能、优化预后,相较常规护理而言,综合肺康复护理得到的效果更为理想,具体表现为患者的健康行为得以养成、自护能力得以提高、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还表现为患者的肺部功能有所恢复,应用价值显著。

系统性肺康复对慢阻肺患者健康行为和肺功能的影响分析2

参考文献

[1] 张艳平.康复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376-377.

[2] 姜玺玲.康复护理及自我管理对慢阻肺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3):10-12.

[3] 田海燕,郎华.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改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1,19(4):109-112..

[4] 宋满怀.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4):199-201.

[5] 杨静.慢阻肺患者康复期肺康复护理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4):506-507.

[6] 李岑.康复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9):186-187.

[7] 贺枚花.慢阻肺康复护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3):21-22.

[8] 白映雪,向丽.综合性康复护理计划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J].贵州医药,2023,47(3):456-45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