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改善病情预后的效果分析

作者: 谭宏儒

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改善病情预后的效果分析0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改善病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8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40例患者行院前常规急救;研究组40例患者行院前急救措施救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院前救治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救治后自主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均好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行院前急救措施救治,可明显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促使院前与院内建立无缝衔接,为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提供了积极条件,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脑卒中;院前急救;改善病情;预后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asures on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stroke patients

TAN Hongru

Hechi People’s Hospital, Hechi, Guangxi 54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asures on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stroke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stroke 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study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40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4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asures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pre-hospital treatment time,in-hospital treatmen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and limb motor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Conclusion:Pre-hospital emergency measures treatment for stroke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optimize the treatment process,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promot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and provide positive conditions for patients to obtain a good prognosis.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

【Key Words】Stroke; Pre-hospital first aid;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Prognosis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冬季比较高发,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脑出血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史。若血压过高会造成血液里的脂肪慢慢沉淀,从而在血管中形成血栓,影响到血流速度,甚至会形成堵塞的现象,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病,严重者还会引发血管破裂。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头疼,部分患者会表现为爆炸性的头疼,或者喷射性的呕吐,或者会产生昏迷情况。而脑梗死会表现为突发的一侧肢体活动受限,上肢或者下肢同时出现无力症状,或者一侧的面瘫,而且会伴随口角偏斜、说话不清楚等症状。脑梗死有一个黄金的溶栓期,通常限定在4.5h之内,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段,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半身不遂等,更甚者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致死率较高。所以对于脑卒中患者,必须在短暂时间内给予有效救治,为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创造有利条件。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改善病情预后具有显著价值[1]。基于此,本文对此展开探究,旨在分析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诊断均为脑卒中;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肝肾功能损伤等疾病的患者;资料不全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69.52±8.12)岁;参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为(68.3±7.1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参照组行院前常规急救。接诊后立即赶至现场,给予常规急救。包括清除口腔异物、监测血压和心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和溶栓治疗。

1.2.2 研究组行院前急救措施救治:①快速急救。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救治医护小组快速前往急救现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解开其领口,颈部垫高,偏向一侧,快速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防止流入气管;减少患者移动,防止出血加重,保持适宜体位,保障脑血回流灌注;在救护车上利用相关设备进行初步诊断;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予降压药物,但不可降至过低;注意心脏监护,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和吸氧;同时给患者和家属以心理疏导,以平稳的状态面对救治;针对急救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时反馈给院内神经内科医生,便于院内预备手术方案;与院内保持有效沟通,通知急诊室、检查科室、手术室等做好预备工作[2]。②入院治疗。到达医院后,经绿色通道进入急诊,完成详细的CT、磁共振影像评估;经检查确认后,于发病4.5h内快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随后送入导管室,进行血管内支架、取栓等介入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并将患者送入ICU。③严密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如血压、呼吸、瞳孔、体温、意识、心率等;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现象,溶栓患者可能会造成局部出血,要随时关注牙龈、口腔黏膜、皮肤等部位有无出血点和黑便等;防止剧烈运动,尤其是便秘时不可过于用力,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进行辅助;做好静脉管理,保持静脉畅通;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包括饮食、服药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宜活动,但不可过于疲劳。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于12周后评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两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救治情况比较 分为院前救治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三项指标。

1.3.2两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比较分为自主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两项指标。根据患者的语言功能、记忆力减退、肢体以及偏瘫的情况进行评分,最后汇总。3分以下为轻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10分属于中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0分以上则属于重自主神经功能度障碍。肢体运动功能满分为10分,评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救治情况比较 研究组院前救治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改善病情预后的效果分析1

2.2 两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比较救治后,研究组自主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均好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改善病情预后的效果分析2

3 讨论

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而造成血液不能够顺利流入大脑而诱发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肢体麻木及呼吸不畅等。由于脑卒中发病快、急、重,所以需要在有效时间段内给予救治,否则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引起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大量吸烟、有心脏瓣膜病或者心肌梗死或者是心律不齐的患者,还有肥胖、运动减少、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等,这些高危人群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比正常人要高。而三高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血管内膜的损伤,从而形成动脉硬化,进而促使脑血管闭塞,最终导致脑卒中的发生[3]。脑卒中发生以后越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越有利。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时间窗,一般在发病后的3~4.5h,若超过4.5h则不能进行溶栓治疗。若超过一定时间以后再开通血管,容易发生梗塞后出血,可能危及生命。目前,通过介入的办法直接取栓也有时间窗,比静脉溶栓时间窗略长,前循环为6h,后循环的时间可以更长,但是依然不能拖更久。除溶栓和取栓外,给予改善循环、脑保护、早期康复等措施都是越早开始越好[4]。时间就是大脑,要在发病后最短时间段内实施救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在进行急救时,要讲究快、稳、准,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呼吸循环的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等指数。还有体温管理,随时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维持正常的体温,必要时可以给予亚低温的方法进行治疗。血压需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如果患者血压过高,也不可以降压幅度过快、降压速度过猛[5]。尽快为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例如头部CT、头部核磁,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在救治期间,降低颅内压不可过快,尽量保护脑组织,避免出现脑疝等情况。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等治疗方法,一旦患者出现窒息、呼吸困难,即刻处理气道,必要时给予机械插管、人工通气等方式进行处置[6]。对于出血性卒中,如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控制血压,等待血液吸收,可适当给予降颅压治疗。如果是颅内高压引发患者脑疝,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可手术清除血肿或者去骨瓣减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给予动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进行栓塞检查,找到破裂的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同时也要降颅压,防止血管痉挛,即营养补液、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而缺血性卒中包括急性期溶栓和动脉取栓,在治疗时间窗内到达医院,可以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或者桥接上动脉血栓治疗。急性期之后同时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治疗,使用抗血小板或者抗凝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使用他汀类降脂药,将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mmol/L以下,对于反复发作的脑卒中缺血性脑血管者,需降到1.4mmol/L以下。与此同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要给予个性化的干预,高血压者需控制血压,高血糖者需控制血糖。总体而言,在院前急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展开针对性救治,并积极与院内保持良好沟通,确保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为抢救患者生命创造积极条件。

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对参照组行院前常规急救,研究组行院前急救措施救治,结果研究数据得出,研究组院前救治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救治后自主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均好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患者行院前急救措施救治,能够为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提供坚实基础,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雯,张依娜.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852-853,855.

[2] 李金慧,阮泳瑜,谭秀新.优化院前急救流程联合MLAPSS筛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6):173-176.

[3] 刘荣妹,曾嵘,邱茂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后研究[J].当代医学, 2021,27(22):42-44.

[4] 易聪.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2):124-125.

[5] 叶青松,郝美仙.院前急救时间与质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究[J].健康大视野,2020(3):204.

[6] 袁文静,任优梅.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 2021,45(12):1274-127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