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后,这些体检项目不能少

作者: 李雯 刘永娟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手段,能帮助患者在手术、严重贫血、失血等情况下迅速恢复血液功能。然而,输血并非没有风险,错误的输血可能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输血前后,一系列详细的体检项目必不可少,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输血前的体检项目

●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过去的疾病、手术历史、药物使用、过敏反应等信息。例如,患者曾有过输血反应,在输血前需要特别小心,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反应的血液成分。病史采集还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评估输血对患者的影响。

●症状和体征检查:仔细检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症状以及黄疸、浮肿、淤血等体征。例如,患者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输血可能是必要的。同时,体征检查还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评估输血对这些器官的影响。

●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和体温的测量是输血前的重要监测项目。这些生命体征的异常可能表明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存在问题,需额外的治疗或监护。例如,患者出现低血压或心动过速,医生在输血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同时,生命体征的监测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输血后的效果,及时调整输血计划。

●实验室检查:是全面了解患者健康状况的关键步骤。血常规:了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和形态,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血型:确认患者的ABO和Rh(D)血型,确保输血时血型匹配。交叉试验:将患者的血液与供血者的血液交叉配对,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以预防输血反应。凝血功能检查:检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防止输血引起凝血异常。肝功能检查:监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了解患者的肝脏功能。肾功能检查:监测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确保输血不会传播疾病。HIV筛查:艾滋病病毒(HIV)是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通过输血传播的风险非常高。筛查可检测出供血者是否携带HIV病毒,避免输血传播HIV。乙肝筛查: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可通过输血传播。筛查可检测出供血者是否携带乙肝病毒,确保输血安全。丙肝筛查: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可通过输血传播。筛查可检测出供血者是否携带丙肝病毒,预防输血传播丙肝。梅毒筛查: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但也可通过输血传播。筛查可检测出供血者是否携带梅毒抗体,确保输血的安全性。这些筛查项目通常采用高度敏感的实验方法,可准确检测出病毒或抗体的存在。只有当供血者的筛查结果为阴性时,才能进行输血。

●抗体筛查:主要是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特定抗体,以判断患者是否曾经接触过某些病原体。抗体筛查有助于预防疾病通过血液传播,确保输血的安全性。例如,如果患者曾经接触过乙肝病毒,体内可能会产生乙肝抗体。抗体筛查可以检测出这些抗体,从而避免使用携带乙肝病毒的血液进行输血。

输血后的体检项目

●血常规检查:了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和形态,评估输血效果。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输血后的贫血、感染等问题,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凝血功能检查:输血后的重要监测项目,可检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肝肾功能检查:输血后需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监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输血对肝肾的影响。肝肾功能异常可能表明输血引起了肝肾损伤,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传染病筛查:输血后还需进行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需要注意的是,输血后的传染病筛查与输血前的筛查项目有所不同。输血后的筛查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输血后可能感染的疾病,而输血前的筛查则是为了预防疾病通过血液传播。

●血型及交叉配血复查:输血后需要再次确认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匹配情况,以及有无输血反应。这一步骤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及时发现输血后可能出现的血型不匹配或输血反应。如果输血后出现血型不匹配或输血反应,医生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等,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输血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输血反应。同时,输血速度也不宜过慢,以免影响输血效果。

●输血温度:需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以确保血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般来说,输血温度应保持在20~24℃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血液成分造成损伤。

●输血顺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目的进行安排。一般来说,应先输注红细胞悬液,再输注血浆或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在输注多种血液成分时,需要注意输注顺序的合理性,避免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还需要注意输注时间的间隔,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输血反应的处理:在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如果出现发热反应,可以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可以给予抗过敏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等;如果出现溶血反应,则需要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