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失眠患者怎么办
作者: 顾淡高血压患者受生理、心理、疾病、环境等因素影响,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失眠症状。那么,该如何应对?
高血压与失眠知多少
1.高血压。高血压主要指的是一种表现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的临床综合征,大部分患者可在未出现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同时,血管壁长期面临着高于正常水平的压力,会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等不良疾病。依据病因不同,可将高血压分成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指的是病因不明确且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的独立疾病;后者血压升高则对应明确原因,加之其病发与一系列因素相关,所以又被称作多因高血压。高血压大多没有明显症状,患者有时会有眩晕、头痛、耳鸣、失眠等表现。大多数患者血压高了并不自知,倘若出现视物模糊、意识丧失等表现,可能就已发生了心、脑、肾、眼底等病变,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高血压亦被称作“无声的杀手”。
2.失眠。失眠是人体睡眠时长、质量难以达到维持正常生理需求,进而对人体生命活动构成影响的一种主观体验。正常睡眠状态下,机体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体液调节机制,让机体得到调节恢复,与此同时,交感神经兴奋度降低、内分泌活动减弱,血压略微降低。而失眠会使得交感神经活跃、血管内皮受损、胰岛素抵抗,进而刺激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形成发展,并进一步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病死风险。相关研究指出,在相同比例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患者失眠率相比男性要更高,同时睡眠时长与高血压风险呈负相关关系。
导致高血压失眠的六个原因
1.环境因素。高血压患者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如卧室温度、环境光线、床的软硬、噪声大小等,使得患者无法正常入睡,或者睡眠中突然惊醒而难以再次入睡,原本的睡眠规律被打破,进而引起失眠。
2.心理因素。高血压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则极易导致心率加快、兴奋、失眠等情况。另外,一些心理素质不佳的患者还会伴有失眠恐惧症,也就是越惧怕失眠便越失眠,进而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3.对疾病本身及对预后的顾虑。患者对高血压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心理负担不断加重,产生各种疑虑,包括担心夜间发生意外,进而焦虑无法入睡。还有对疾病治愈缺乏信心,担心治疗要花费大量的医药费用,情绪波动让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失眠。
4.药物副作用。一些降压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利尿剂可能致使患者夜间多尿,因而引起失眠。另外还有诸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也可能导致患者失眠。
5.年龄。伴随年龄增长,人的入睡时间会逐步延长,并且夜间易醒,醒后难以立即入眠。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伴有失眠症状更为常见。
6.生活习惯。一些高血压患者未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浓茶或咖啡、过度吸烟饮酒,白天睡眠时间过长等,这些均可能提升失眠概率。
高血压失眠如何应对
1.营造良好睡眠环境。高血压患者可尝试对其睡眠环境予以改善,保持室内光线、温湿度适宜,减少外部环境对患者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不良刺激,家属给予必要配合,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患者被动叫醒,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2.心理行为疗法。心理行为疗法主要包括有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治疗方法,主要为了帮助高血压患者形成对疾病的有效认识,能够尽可能放松身心更好地入眠。可以开展放松训练,引导患者感受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差异,让全身肌肉进入一种松弛状态,以此缓解紧张感,抑制兴奋,促进患者更好入睡。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构,聚焦患者面临的不合理认知问题,调整患者对各种事物的认知看法,以消除其面临的心理障碍,如在探究高血压失眠患者思维活动及应对实际问题的策略基础上,减少患者对失眠结果的关注度,树立其对睡眠的正确认知,提升其对睡眠自我调节方法的掌握水平,正视失眠问题。这一治疗方法适用于因过重心理负担、心理疑虑等问题而引起失眠的患者群体。
3.药物治疗。给予患者诸如苯二氮卓类等镇静催眠药,实现对患者大脑皮层功能机制的选择性抑制,达到镇静催眠效果,帮助患者更好地入眠。这一治疗方法适用于表现出明显焦虑情绪及不易于入睡的高血压失眠患者。
4.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主要是依托对相关穴位的刺激,实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这一治疗方法适用于自主神经紊乱,同时对药物副作用敏感的高血压失眠患者。
5.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睡眠觉醒习惯,倘若患者存在生物钟紊乱情况,可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日常作息计划表,要求其依据计划表有规律地安排每日起居。戒烟忌酒,保证作息合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每日做相应的运动锻炼,睡前可适当开展温和运动。与此同时,睡前还不宜喝浓茶或咖啡,不宜过度用脑,应保持身心放松,为入睡做准备。除此之外,晚餐也不宜吃的太饱或者太晚,睡前可适量饮用温牛奶,亦或聆听轻快音乐,用温水泡脚等,帮助患者更好地入睡。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尽量在有睡意的情况下上床,明确卧室、卧床仅用于睡眠,即使夜间睡眠需求量没有达到要求,早晨也要定时觉醒,日间减少打瞌睡时间,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夜间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