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六大方法

作者: 朱小飞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痹病”“腰痛”的范畴,《素问·刺腰痛论》中更是提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

1.牵引治疗

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强调轻负荷、长时间、慢而持久的治疗原则。一般情况,牵引治疗的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6~1/8。需注意,骨质疏松、腰椎骨折、腰椎滑脱、严重腰椎管狭窄等患者,不适合牵引治疗。

2.手法治疗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记述:“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塞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因此,在开展手法治疗时,需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并对手法的步骤有计划,用力轻重适当,集中精神,注意解剖关系,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常见的手法治疗技法有:推、滚、抖、扳、弹拨、牵引、叩击、摩擦、点按及拔伸等多种方式或结合。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可进行手法治疗。研究表明,手法治疗能在缓解患者疼痛感的同时,提高腰椎运动能力,值得推荐。

3.针灸治疗

针灸配合电针、艾灸等方法,有祛水肿、抗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少神经的刺激与压迫等作用,对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通常,针灸治疗选择的穴位主要有:肾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及腰夹脊穴等。针灸治疗的进针方式、行针方法、补泻手法的选择,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4.中药治疗

分口服与外用两种,口服中药要辨证施治,调理脏腑,疏通气血;而外敷的中药有热敷、贴剂、擦剂等。对气滞瘀血患者,可服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寒湿型患者选择“肾着汤”加减;湿热型患者可选“四妙散”加减;肝肾亏虚型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上方剂应谨遵医嘱,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针刀治疗

适用于腰、臀部软组织紧张、痉挛、粘连等患者,可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在进行针刀治疗时,尽量不对血管及神经造成伤害,同一个治疗位置要间隔3~5日,每3次为一个周期,根据患者病情及情况调整刺激量。

6.功能锻炼

中医药疗法讲究的是一种整体观,同时进行全身训练和腰部肌肉训练,使身体得到较好的康复效果。在腰痛的综合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功能锻炼主要作用是发病初期减轻疼痛及防止复发和病情恶化。可选择走路、跑步、游泳、打太极拳等适宜全身运动的项目,预防肌肉萎缩,还要注意增强腰背部和腿部的力量,进行仰卧蹬车、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等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谨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或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