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微创时代之腹腔镜下切除术
作者: 黄似建
阑尾炎为常见急腹症,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阑尾炎尤其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而以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为代表的手术方案引领着阑尾炎的手术治疗进入“微创时代”。那么究竟什么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它有哪些优势呢?
什么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是一种由微型摄像头和照明设备共同组成的腔镜器械,被誉为外科的“第三只眼”,可经微创通道将其置于患者腹腔内,并将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后于显像屏幕实时显示,医生借助图像信息分析患者病变特点。目前,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主要采用的是三孔法,即于患者脐周做一个约10mm的戳孔作为进镜孔,于左下腹反麦氏点位置做一个约5mm的戳孔作为操作孔,于脐部与耻骨联合的中点位置做一个约5mm的戳孔作为副操作孔。进镜孔用于置入腹腔镜器械和取出阑尾,操作孔供专用的器械在腹腔内完成阑尾切除。
腹腔镜下切除术的技术优势
●创伤小 传统阑尾切除手术的切口长达3~6cm,是造成手术创伤的主要因素。而腹腔镜手术通过CO2气腹的建立,可在不开展大切口的条件下仍能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手术仅需建立3孔,切口小且分散,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
●疼痛轻 阑尾切除术后疼痛的产生很大部分源于切口,切口越大,深层腹壁肌肉组织钝性拉开越重,疼痛越重;反之切口越小,深层腹壁肌肉组织切断、分离越少,疼痛越轻。因此,腹腔镜下较小的手术切口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大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会较轻松。
●并发症少 腹腔镜术下通过微小孔道进行手术操作,不仅极大地维护了腹腔内环境的稳定,且可以进行充分的冲洗,大大降低了炎性渗液腹腔残留造成的并发症风险。同时,腹腔镜术下高清晰度视野利于精准操作,可有效降低受伤副损伤。
●术后康复快 一般情况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患者6~8小时可下床,12~24小时肛门排气即可给予流质饮食,术后24~48小时排便后即可给予半流质饮食,术后3~5天出院,一周后基本恢复。
腹腔镜下切除术可能存在的风险
☞ 中转开腹 阑尾炎中转开腹主要是因为通过微创手术难以完整切除病变的阑尾或者存在其他并发疾病如粘连性肠梗阻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手术难度增加,因此需要改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以确保彻底清除病灶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如果患者术中有明显的腹部压痛、反跳痛等症状时,则提示可能发生了化脓或穿孔,此时通常也会考虑中转为开腹手术。
☞ 与传统手术类似的并发症 包括感染、肠粘连、肠梗阻、腹腔脓肿,甚至肠漏、粪漏等。但随着医疗工作者对手术效果的精益求精,大多数并发症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