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保卫战”:如何防治肠癌

作者: 章莉

肠道“保卫战”:如何防治肠癌0

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了解肠癌的预防、发现与治疗方法,成为了我们打响肠道“保卫战”的关键。

肠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源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在肠癌的发生中占据一定比例。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林奇综合征,会使患者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大大增加了患肠癌的风险。有家族肠癌病史的人群,其发病几率通常高于普通人群,且发病年龄可能更早。

饮食习惯与肠癌的关系也极为密切。长期高动物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会导致肠道内胆汁酸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增多,刺激肠黏膜,同时,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使得肠道蠕动减慢,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肠癌的发病风险。例如,经常食用大量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培根)及油炸食品的人群,患肠癌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肠道慢性炎症也是肠癌的重要诱因。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由于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肠黏膜反复受损、修复,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突变,进而引发肠癌。

饮食调整是预防肠癌的核心环节

预防肠癌,应从多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健康防线。饮食调整是预防肠癌的核心环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蔬菜如西兰花、菠菜、芹菜等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水果中的苹果、香蕉、橙子等,不仅含有丰富的果胶等膳食纤维,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肠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全谷物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相较于精制谷物,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可作为主食的优选。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消费,适量摄入白肉(如鸡肉、鱼肉)。红肉和加工肉类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和亚硝胺等,而白肉相对更为健康,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较低。

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尤为重要。例如,家族中有肠癌患者的人群,建议从 40 岁甚至更早开始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肠道息肉或癌前病变并及时处理。此外,积极治疗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控制炎症发作,也能有效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

肠癌的发现

肠癌在早期阶段,症状常较为隐匿,致使其极易被忽略。然而,早期发现肠癌对提升治愈率及生存率而言,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像排便习惯发生变化,例如排便频次增多或减少,腹泻与便秘交替更迭;亦或是大便的性状有所改变,像大便变细、出现便血、伴有黏液便等,都属于常见的肠癌早期症状表现。但要注意的是,痔疮、肠炎等病症也可能有类似症状呈现,易引发误诊或漏诊。

在众多检查手段里,肠镜检查堪称是发现肠癌的权威“金标准”。它能直接对肠道黏膜的形态予以细致观察,精准地探测出息肉、溃疡、肿瘤等各类病变,且可提取组织来实施病理检查,以此确定病变究竟属于何种性质。针对一般风险的人群,建议在 50 岁上下开展首次肠镜检查,倘若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可每 10 年进行一次复查。而对那些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复查的频率也需要适当增加。

粪便潜血试验也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筛查途径。它主要是借助检测粪便之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从而对肠道是否产生病变进行初步的判定。一旦粪便潜血试验得出阳性结果,必须进一步开展肠镜检查,以便查明具体病因。

肠癌的治疗

被确诊为肠癌,及时且恰当的治疗成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期的核心要素。肠癌的治疗途径涵盖了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方式,具体的治疗方案需综合考量肿瘤所处的分期、患者的身体整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手术治疗在肠癌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早期肠癌而言,借助手术将肿瘤组织切除,常能达成根治的目的。依据肿瘤的具体位置与大小差异,手术方式包含结肠切除术、直肠切除术等不同类型。伴随微创技术的持续进步,腹腔镜手术与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肠癌治疗领域的运用愈发普遍,这类微创手术具备创伤轻微、术后恢复迅速等显著优势,能有效减轻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同时大幅缩短住院时长。

化疗是运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繁衍。对中晚期肠癌患者在手术后实施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提高生存率。

放疗主要应用于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既可以在手术前开展,也能在手术后施行。术前放疗能够促使肿瘤体积缩小,从而提升手术切除的成功率;术后放疗则可以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靶向治疗聚焦于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展开精准治疗,其精准度颇高且副作用相对而言较为轻微。举例来说,对存在特定基因突变(如 KRAS、BRAF 野生型)的肠癌患者,使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这类靶向药物,能显著优化治疗成效。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主动对癌细胞发起攻击。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肠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为晚期肠癌患者开辟了新的希望之路。然而免疫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群体,且可能诱发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比如免疫性肺炎、肝炎、肠炎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